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
一、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错的打“×”。
1.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__________)
2.她长长的头发,犹如一块黑色的瀑布。(__________)
3.他每次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_______)
4.他新剃的头,好像一个圆圆的电灯泡。(__________)
5.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__________)
6.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__________)
二、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远上寒山石径斜”和“姑苏城外寒山寺”两句诗中的“寒山”是同一座山。(_______)
2.“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中的“傲霜”一词写出了菊花虽然凋谢了,但仍然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的品格。(_______)
3.《游园不值》一诗是叶绍翁写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诗中
1 / 9
的名句。(_______)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甫写的《清明》一诗中的诗句。(_______)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中秋夜因思念弟弟写下的名句。(_______)
三、 判断下面说法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鄱阳湖。 (______)
2.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山林的景象。 (______)
3.《花的学校》的作者泰戈尔是法国诗人、哲学家,享誉世界的作家。 (______)
4.所有目字旁的字,都表示“看”的意思。 (______)
5.牛肚了里一共有四个胃,三个胃贮藏食物,只有一个胃是管消化的。 (______)
6.“小溪淙淙,流向河流”中,“淙淙”是用来描写声音的,这类词叫拟声词。 (______)
四、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2 / 9
1.“诵、残、凑、馋”都是平舌音的字。(______)
2.“厚”的部首是“子”,“印”的第二笔是“”。(______)
3.“准备、勾住、增送、喊叫”书写都正确。(______)
4.“假、答、稍”都是多音字。(______)
五、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横画多的字,横画要写得整齐一致才好看,不然就乱了。(________)
2.“植”右边的“直”中的三个短横靠右不靠左,这样写才美观。(________)
3.“集”字下面的“木”的横画要左右伸展,这样使整个字匀称一些。(________)
4.“最”字下面的“耳”与单独写“耳”字是一样的。(________)
六、 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里的“斗笠”指的是蘑菇。(___)
2.课文《剃头大师》中,“剃头大师”指的是理发店里的老师傅,“害人精”指的是“我”。(____)
3 / 9
3.课文《肥皂泡》写的是冰心奶奶小时候的事。(____)
4.宋庆龄奶奶小时候就是个很守信用的好孩子。 (____)
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____)
七、 理解句子,判断正误。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对所看到的景色的赞美。 (______)
2.“第一回”说明这个水泥道是新修的,以前不是这个样子。 (_____)
3.水泥道因秋风秋雨后的落叶而美,所以作者所毛病的其实是秋天。(_____)
八、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1.小英长得像爸爸。(_________)
2.站在楼顶看汽车,就像一个个小木盒。(__________)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___________)
4.天上的月亮多像一个大圆盘啊!(__________)
4 / 9
5.这支笔好像是我的。(__________)
6.他的脸好像圆圆的大苹果。(__________)
九、 读句子,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句1: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 ..
句2:范仲淹等士大夫献计献策不断扭转国家危局。 ..
1.两句话中的“大夫”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______)
2.两句话中的“大夫”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______)
3.“大夫”在句1中读作dài fu,在句2中读作dà fū。(______)
4.句1中的“大夫”指官职。(______)
5.句2中的“大夫”指医生。(______)
十、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宇宙的另一边》中“我”想象宇宙另一边的事物与现实有许多不同之
(_____)
5 / 9
2.《宇宙的另一边》中“我”之所以“发现”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是因为“我”知识渊博。 (_____)
3.《我变成了一棵树》的作者是日本的高楼方子。 (_____)
4.《我变成了一棵树》中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鸟窝。(_____)
十一、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______)
2.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许多人和事。(______)
3.《克雷洛夫寓言》是德国杰出的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______)
4.《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可以不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心存侥幸。(______)
5.陶罐和铁罐最后都找不到了。(______)
十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
2.《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夏季月光下的洞庭湖。(____)
6 / 9
3.“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奇”的意思是奇妙。(____)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
十三、 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燕子》一文主要描写了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_____)
2.《咏柳》是唐代诗人李白赞美春天的诗。(_____)
3.古诗《春日》中的“胜日”是指胜利的日子。(_____)
4.《珍珠泉》一文中作者写泉水重点突显了泉水“绿、深、清”等特点。(_____)
十四、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介绍的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民族学校。(_____)
2.《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_____)
3.泰戈尔是英国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_____)
4.《不懂就要问》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不懂就问这件事。(_____)
5.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暑假生活”时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_____)
7 / 9
十五、 判断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谁写完了?”老师问:“让老师批阅一下。”(______)
2.他下了命令:“就地坐下。”(______)
3.“我没有错。”她委屈地说。(答案
一、 × √ × √ × ×
二、 × √ √ × √
三、 × × × × √ √
四、 × × × √
五、 × × √ ×
六、 × × √ √ √
七、 √ × √
八、 × √ √ √ × √
______)
8 / 9
九、 × √ √ × ×
十、 √ × × √
十一、 × √ × × ×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 √ ×× × √√ × √√ √
√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