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研究生班四个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5,80,90,98,这四个数字是(D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 A ),“这四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是( C ) A 标志 B 变量 C 指标 D 变量值 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 C )
A 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B 男性是品质标志 C 年龄是数量标志 D 人口平均寿命是数量指标
3.下列标志区分为数量标志 和 品质标志 (3)(6) (1)(2)(4)(5)
(1) 性别 (2)产品等级 (3)轮胎寿命 (4)型号 (5)教育水平 (6) 人口增长率
4.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 ) A 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 指标和标志都只能用数值表示
5.研究某城市商业职工的状况中,某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A)
A 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值 D标志变量
6.某地区全部商业企业作为总体,每个商业企业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全部商品销售额是(C)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7.以某商场的800名职工作为统计总体(ACD)
A职工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 B 800名职工是总体单位
C每一职工的工资是统计标志
D 该商场工资总额等于800人乘以其平均工资 8.“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D ) A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 C 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计算 D 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9.一工厂1996年10月份产值30万元,10月底半成品库存额25万元,这两个指标(C)
A. 均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点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10.1996年初某市人口总数为320万人,这是一个(ACD)
A. 数量指标 B. 质量指标 C.时点指标 D.总量指标 E.时期指标
11.某市交通银行1996年12月31日中午12时的储蓄存款数是(ABD)
A. 总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 时期指标 D. 时点指标
判断题
1. 男性是品质标志。(×)
2. 凡是以绝对数形式出现的指标均为数量指标,凡是以相对数或平均数形式出现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3. 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没有变异就用不着统计了。(√)
4. 因为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它们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
5.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值表示,叫数量指标。(×) 6. 研究客观事统计物现象,着眼于其个体数量特征,而不是研究整体事物的数量特征。(× )
思考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涵义?
2.举例说明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变异性和社会性。 3.简述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包含哪几个阶段。 4.归纳指标与标志的主要联系与区别。(答案见统计学powerpoint page 3) 5.质量指标与品质标志有何区别?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C)
A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
A.标志值很大的单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D.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
3.调查鞍钢,武钢,包钢等几个大型钢厂,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
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4.调查几个主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B)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抽样调查
5.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BCDE)
A. 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 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注释:该题报告单位和 C. 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调查单位是一致 D. 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变量 E. 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6.全面调查包括( DE )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E. 统计报表 F. 普查
7.下面属于变量分布数列的有(B)
B. 大学生按专业分组
C. 发电站按发电能力分组 D. 商业企业按类型分组
E. 企业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组
8.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C)
A. 正比 B. 等比 C. 反比
D. 不成比例
9.下列分组中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BCD )
A.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B.职工按性别分组 C.大学生按专业分组
D.与会代表按地区分组 E.商场按利润分组
10.统计分组后,应使(A )
A.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差异性 B.组内具有差异性,组间具有同质性 C.组内具有差异性,组间具有差异性 D.组内具有同质性,组间具有同质性
11.下列调查中,哪个不属于专门调查(A )
A.统计报表制度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2.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 B )
A.专门组织的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B.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C.非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D. 非专门组织的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判断题
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2.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3.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变量数列.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组距和组数. (×)
5.报告单位和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
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几种不同的组织方式? 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统计分组的意义。
4.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量分布数列的组距,组中值,上限,下限,
频数及频率。
5.茎叶图与直方图相比有何优点?
6.统计表有哪几部分构成?编制统计表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
则?
第三章 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选择题
1.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C)
A. 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 B. 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而与各组标志值的大小无关 C. 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也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D. 既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也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
2. 某次期末考试成绩情况是:甲班学生平均成绩高与乙班5%,
而甲班学生成绩的标准差高与乙班6%,则哪一个班学生成绩相对均衡些?( B) A. 甲班 B. 乙班
C. 无法判断 D. 一样
3. 根据一统计数列计算的标准差数值越小,则表明(C)
A. 平均数代表性越强,总体离散程度越大 B. 平均数代表性越弱,总体离散程度越小 C. 平均数代表性越强,总体离散程度越小 D. 平均数代表性越弱,总体离散程度越大 4. 不受数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DE)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 E. 中位数
5. 将所有的标志值都扩大10倍,那么(CE)
A. 其全距不变 B. 其标准差不变
C. 其标准差系数不变 D. 其算术平均数不变
E. 其算术平均数也扩大10倍 6. 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共同点是(ABDE)
A. 二者均受极端值的影响
B. 它们都以平均数为标准来测定各变量的离散程度 C. 它们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
D. 二者在反映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方面都比全距准确
E. 都不能直接用来对比不同水平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 7. 以下结论正确的有(BEF)
A. 平均指标由于将总体内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差异抽象化
了,所以指标数值的大小与个别标志值无关 B. 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
C. 同一资料未分组计算与分组后计算的平均数结果是不
一样的
D. 众数就是在总体内各标志值出现最多的次数
E. 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则是反
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F. 标志变异指标是对平均数代表性高低的度量,也是对事
物发展均衡性的度量.
计算:某班共有60名学生,在期末的统计学考试中,男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6分;女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6分.如果该班的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全班考试的平均数是多少? (77.5分)标准差是多少?(6.5分) (利用标准差的性质:平方的均值-均值的平方) .
某高校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别为20%和90%,试计算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布的方差和标准差。
已知各标志值对某任意值的方差为400,而这个任意值与各标志值平均数之差为15,试计算方差。(400—152=175)
思考题:
《统计学》贾俊平P87 4.17
1.平均指标有哪几种,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这几种平均指标? 2.举例说明平均指标的作用.
3.什么叫标志变异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第四章 抽样 选择题
1.在抽样调查中(A)
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系统性误差
B既没有登记误差,也没有系统性误差 C只有登记误差,没有系统性误差 D没有登记误差,只有系统性误差
2.在抽样调查中,无法消除的误差是(C) A登记性误差 B系统性误差 C抽样误差 D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B) A可能误差范围 B平均误差程度 C实际误差
D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4.在同样情况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
差相比,是(C) A两者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无法判断
5.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的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C) A扩大误差 B缩小误差
C扩大极限误差 D缩小极限误差
6.当抽样误差的范围扩大时,抽样估计的可靠性(概率)将(C) A保持不变 B随之缩小 C随之扩大 D无法判断
7.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数值之间的关系为(D) A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D前者既可大于又可小于后者
8.在总体方差一定的前提下,下列条件中抽样平均误差最小的是(D) A抽样单位数为20 B抽样单位数为40 C抽样单位数为90 D抽样单位数为100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选择题
1.相关系数(A )
A.只适用于直线相关 B.只适用于曲线相关 C.既可适用于直线相关,又可适用于曲线相关 D. 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也不适用于曲线相关
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D )
A. r=0 B.-1≤r≤0 C. 0≤r≤1 D. -1≤r≤1
3.当所有观察值y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C ) A. r=0 B.-1 A. 适于内插预测 B.适于外推预测 C.既不适于外推预测也不适于内插预测 D. 适于内插和外推预测 22 5.已知Sy=1000,σy=10000,则相关系数r等于(C ) A.0.56 B.0.936 C.0.949 D.0.58 6.当直线回归方程中的参数b=0时,相关系数r为(B ) A.-1 B.0 C.1 D.-1—1之间 7.估计标准误差可用来说明(B ) A. 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B.回归方程的代表性 C.相关系数的大小 D.回归方程的可靠性 8.估计标准误差数值越大,表明(B ) A.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大 B.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小 C.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大 D. 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小 9.相关系数r总是与回归系数b的符号(A ) A. 相同 B.不同 C.基本相同 D.有时不同 判断题 1. 若变量x与y相关,且x的值减少,y的值也减少,则x和y为正相关.( 对) 2. 函数关系的相关系数是1.(错 ) 3. 不管自变量如何变化,因变量都不变,这种情况称为零相关.( 对) 4. 在直线回归中,总变差等于回归变差和剩余变差之差.( 错) 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 选择题 1.时间数列最基本的速度指标是( A)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2.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D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加权算术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3.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 C) A. 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B. 调和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C.累积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D.几何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4.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A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几何平均法 C. 加权算术平均法 D.调和平均法 5. 采用5年或4年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 A.2项数值 B.3项数值 C.4项数值 D.5项数值 6. 若无季节变动,则各季的季节比率为(B) A. 400% B.100% C.大于100% D.0 7.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10%,15%,20%,2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C) A. 10%×15%×20%×25% B. 10%×15%×20%×25%+100% C. 110%×115%×120%×125%-100% D. (110%×115%×120%×125%)1/4-100% 判断题 1. 年平均增减量等于累积增减量除以时间数列的项数.(错 ) 2. 假如某工厂产值是逐年增加的,且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那么其各年 的环比增长速度是年年下降.(对 ) 3. 假如某商场销售额是逐年增加的 且环比发展速度每年相等,那么其 各年的逐期增长量是年年增加.( 对) 计算题 1. 某企业1993—1995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6.5%,而在1995—1999 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则该企业1993—1999年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多少?(习题集P67) 2. 以下数据为平均养老金及平均工资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 1991—2000年养老金及工资的平均增长速度. average pension(%) average wage(%) 1991 12.2 9.3 1992 16.5 15.9 1993 22.8 24.3 1994 29.5 34.6 1995 18.5 21.2 1996 13.6 12.9 1997 10.9 4.2 1998 9.4 6.6 1999 10.8 11.6 2000 8.7 12.3 (91年的数据不用) 3.某企业2002年第4季度至2003年第3季度各季实际产值为: 季 产 值(万 度 元) 2002年4 48 2003年1 63 2 88 3 108 若该企业的生产受季度变化影响,其1—4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90,110,120,80,用最小二乘法预测97年1季度的实际产值. (先将季节变动剔除,再用预测值乘以1季度的季节指数.) 思考题: 7.什么叫时间数列?构成时间数列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8.举例说明时间数列的种类. 9.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有哪些? 10. 简述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定 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吗? 11.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与累计法有何不同? 12. 如何计算平均增长速度? 13. 简述季节变动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 指数 一.选择题 1.工人人数,人均产量,产品单价是影响总产值的三个因素,在运用这三个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时,这三个因素的合理排列顺序是( C ) A. 产品单价,人均产量,工人人数 B. 人均产量,产品单价,工人人数 C. 工人人数,人均产量,产品单价 D. 工人人数,产品单价,人均产量 2.某商店1999年商品销售量比1998年增长18%,商品销售额增长15%,则商品价格平均下降( C ) A.0.03% B.3% C.2.5% D.17% 3.某商店今年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增加16.48%是由于商品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综合变动的结果,这两个因素对销售额的变动影响可能为(ABCE ) A. 商品销售量未变,价格增加了16.48% B. 价格未变,商品销售量增加了16.48% C. 价格上涨4%,商品销售量增加12% D. 价格上涨4%,商品销售量增加12.48% E. 价格下降4%,商品销售量增加21.33% 二.判断题 1. 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 错) 2. 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指数通常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错 ) 3. 计算总指数的平均指数法是综合指数法的一种变形。(对 ) 4. 如果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那么价格指数应 为87%。 (对 ) 5. 广义的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对) 6. 某商场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50%,销售量增加了25%,则 商品价格增加了20%。(对 ) 7. 某地区零售物价指数为108.5%,则用同样多的人民币要比过去少购商 品7.8%。( 对)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总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25%,其商品价格及报告期销售额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基期价格 报告期价格 报告期商品销售额 甲 件 50 80 4000 乙 个 40 52 4420 丙 条 50 60 5580 合计 ----- ------ ---- 14000 计算:(1)物价总指数 (2)由于物价变动居民多支出的金额 (3)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4)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 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指数?统计指数分为哪几类? 2.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在指数编制中有什么作用?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在选取同度量因素时有何不同? 3.什么是综合指数,什么是平均指数?二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4.多因素分析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5.简述平均指标因素分析的基本步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