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幼师《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职幼师 学前心理学 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中职幼师《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 策略研究 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学校石莉珠 [摘要] 该文以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201 1级幼师专业33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探索《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研究认为: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采用指导学习的教学方法,并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 学前心理学教学策略幼师 1 概述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福建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大 专文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必须学习的核心课程。因此。 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但这门课程中有许多 理论、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抽象、难懂、难理解;学生没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4%)认为考不好心理学, 就不能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白来职校上学了,导致信心不 足。了解部分中专毕业生难找工作这个现实问题,使一部分 学生忧虑重重,怕以后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心理压力。 2.2.3学习习惯不恰当 大部分学生基本是上课听讲,下课应付完成作业,学习 被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 深入接触过幼儿,不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学校 的生源大多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弱,学习成绩 差,要求他们理解、掌握《学前心理学》课程中的相关理论、 概念的确有困难。对此,根据教学需要,探讨中职幼师学生 《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非常有必要。 自己的学习现状并不满意,却没有对这种现状采取相应积极的 措施;28%的学生照搬过去的学习方法,死读硬记,效果不佳。 2.3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导致上述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2.3.1家庭原因 三明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县城和农村,这些家 2对201 1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2.1调查对象及方法 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学习不重视;许多家长对孩子 仅停留在养,忽略了育,从小学开始,没有很好配合老师培 目前,进入我校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基础 差、学习兴趣不佳,学习习惯不好。本研究采用两种调查方 法,对学生进行调查: 一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甚至有家长完全把孩子学习成绩优、劣 的责任推给老师和学校;有的家长,为生活所迫,常年在外 地打工或者做小生意,无暇顾及孩子,这些留守孩子缺少父 母的关心和爱;有的先天不足,学习困难;有的孩子南于父 母离异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单亲,这种情况在我校也占相当比 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了201 1年级学前教育专业7 个班级共334人,发放问卷334份,回收334份,回收率为 100%。问卷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基础、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目的性等。 二是访谈。笔者常在课后找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听课 情况,对新课是否理解,哪个环节、哪个知识点难理解,学 例,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 往往性格孤僻、自卑,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破罐子破摔, 缺乏进取心,无心学习。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时简单粗暴, 习感到困难的原因,以及喜欢的授课方式等问题。 2.2调查结果分析 发现问题后不引导沟通,反而粗暴地打骂,甚至赶出家门。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佳、基础差的 主要原因,也是客观原因。 2.2.1学生普遍感到心理学知识抽象、难理解 我校学生是从初中升学来,且多数成绩不理想;再说, 她们才十几岁,没有深入接触过幼儿,没有带幼儿的经验, 对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不了解,自然就会认为心理学知识 2.3.2社会原因 体现在:当前社会,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风气容 易被引入校园。农村老师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抽象、难理解。 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不重视孩子教育;新媒体的负 面影响又使一部分学生抵挡不住网络、手机的诱惑,沉迷其 2.2.2学生对当前学习信心不足 76 2014年第4期(总第88期) 中,成为影响学生学业不佳的又一客观原因。 2.3.3学生自身原因 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基础差,缺 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方法等, 是学生无信心学习的主观原因。 3 《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学习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中职教师,提高《学前心 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要采取如下策略: 3.1注重课堂教学,做好过渡和衔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概念、相关知识点,建议 采用注重课堂教学,做好过渡和衔接方法。教学时,灵活运 用现实生活案例,引进新知识。例如讲解学前儿童无意想象 特点时,结合示范法,找一块长方形纸片,折成多个平面: 由一个平面的“圆圈”——转化另一个平面的“太阳’'_一转化 另一个平面的“皮球”——转化另一个平面的“烧饼”,也就是 幼儿一会儿想到这,一会儿想到那,导出知识点:幼儿想象 的主题不稳定;幼儿绘画时,画了“小人”,又画“螃蟹”,画 了“海军”,画了“牙刷”,导出知识点:幼儿想象的内容零散、 无系统;既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兴趣,从形式到内 容都符合认识规律,为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做好过渡和衔接, 可谓一举两得。 3.2借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对《学前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采用 借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前心理学》 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讲解法、讨 论法、案例法)与先进的直观教学手段(如电视、投影、幻 灯及多媒体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各个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的 特点时,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个孩子在小班、中班、大班三 个不同年龄阶段所画的三幅画,由小班想象简单、贫乏、零 碎的特点,到中班想象比较丰富、但零碎的特点,再到大班 想象丰富、有情节的特点,说明学前期儿童想象是随着年龄 增长而迅速发展,这样做有利于趣味陛和知识性相结合,寓 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习 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采用指导学习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为了改善学生低效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建议 采用指导学习的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幼师学生思维已经有较大发展,女f】何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成绩非常关键。 3.3.1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科学指导学生预 习,使他们由“去预习”变为“会预习”。针对《学前心理学》 课程的特点,着重指导学生加强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意志等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 势等相关心理学规律的理解,尤其是重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 去预习。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一节教学的 主要知识点是什么,有什么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这样 既可以提高预习的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3.2指导学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激发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听课兴趣,如对“学前 儿童气质的发展”这一内容的教学,要从对日常生活常见的人 的认识,导出气质的概念。然后列举典型的文学作品中人物, 如王熙凤、李逵、宋江、林黛玉等,教学生根据气质的典型 特征判断他们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教 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气质,让学生试着应用 新学知识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身边同学、朋友属 于哪一种气质类型;哪些气质类型的优点值得发扬,每种气 质类型也有不足,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气质的优点,克 服不足;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一起活动,养成眼、耳、 口一起动的习惯,也就是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3.3.3指导学生有重点地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在复习中搞清知识的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 掌握关键。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忆。如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 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 记忆、想象、思维等,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提高学习效率。 3.3.4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 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持之以恒 的引导、鼓励。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多用肯定、鼓励 和表扬,能激励学生情感,取得学生的信任,促进学生学习 的进步。 此外,教师要保护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 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 高明显,在全省“学前心理学”自考统考中,取得了合格率达 92.82%的好成绩,完全超过笔者的预估,这些成绩为学生继 续努力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 时,这个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 究有效的教学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3]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燕国材,等.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朱敬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弊端及其对策[J】l科技信息,2008(1 5) 2014年第4期(总第88期)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