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伟大的出征

来源:爱够旅游网


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

(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

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 庄严出征

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 (果断、从容、)

渴望 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第一个登月的人: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

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2008年9月27日下午四点五十九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