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家校学习材料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摘自一位成功父亲的家教讲座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能力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真本事,具备较强的谋生能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世界上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可是,现实是公平的,那些努力攀登者真的成了“龙”,成了“凤”;现实也很残酷,那些努力程度不够和方法欠佳者则被“大浪淘沙”。那么,成功的道路何在?
我国古代曾经有两位伟大的母亲,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本人的名字,可是因为他们都培养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而家喻户晓。这两位母亲就是孟子的母亲和岳飞的母亲。
曾经有人问我:“女人的第一财富是什么?”我说:“女人的第一财富是信念”。正是由于一种信念,才有了“孟母三迁”成就一代圣人;也正是由于这种信念,才有了“岳母刺字”激励儿子精忠报国。因为女人和男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女人在家庭和子女教育方面承担的分量更重一些。一个女人,无论她在社会上地位多么显赫,事业多么成功,如果在子女教育上出现疏漏,她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子女教育问题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这样重要。
提到素质教育,我有必要介绍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全国最优秀的家长之一——45岁的杨文女士。她的儿子夏杨同时被英国6所著名大学录取,最后选择了每年只在全世界招生20多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生物专业。这位成功的女士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她说:“教
育的方法有多种,而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成才。家长对孩子的爱除了要有‘无私的爱’、‘科学的爱’,更重要的是‘推出的爱’。”杨文所谓的‘推出的爱’,是指家长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实际,独立自主。在她的这种思想指导下,夏杨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精神。11岁那年,他向妈妈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要去西藏旅游,游览布达拉宫。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答应吗?那么,夏杨的妈妈会答应吗?夏杨的妈妈真的答应了,她让夏杨独自随旅游团去西藏游览了布达拉宫。不仅如此,后来夏杨申请英国名校也是他自己拿主意,去英国各大学面试还是他自己操作。
这一点很像西方提倡的“狼的教育”:孩子有了独立能力的时候,就把它推出安乐窝,让它自己去闯荡。你们看,鸟类也是如此。当鸟儿刚刚羽翼丰满,它的妈妈就把孩子推出鸟窝。小鸟挣扎着不愿离开,但是当它的身体已经失去重心,从鸟巢坠下去的一刹那,求生的欲望迫使他拼命搧动稚嫩的翅膀,跌跌撞撞向前冲去,于是它学会了飞翔。这种做法,用我们人类的解释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之间有这样放手让孩子去闯的母亲吗?我们的家庭有这样“推出的爱”吗?这就是我们与人家的差距,这就是我们的子女难以成才的根源。希望我们的家长也能用“无私的爱”、“科学的爱”,尤其是“推出的爱”去爱你的孩子,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
我还要介绍的是我自己家庭成员的事。我的儿子从小学开始,直到初中一年级上学期,都是我们居住的小区内最淘气的孩子。他刚上小学的时候就能顺着流水管爬上楼顶。看过电影《小兵张嘎》以后,因为淘气被邻居家叔叔批评几句,他就在人家做饭的时候把电源闸门拉开,害得人全家没法吃饭。学习成绩也下降到全班最差,每周老师至少把我传去训一次话。后来,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转变了孩子的思想认识。他奋起直追,顺利考入重点高中,考入军事学院,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事学院教官,又在去年考上解放军国
防大学研究生院。在这里,我在介绍其它家长和孩子的同时,顺便把教育自己孩子的体会也穿插其中,奉献给各位。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孩子的前提
1.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应该承认,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鸿沟,人们称之为“代沟”。“代沟”使家长和子女之间不可避免的形成一种隔阂。怎样化解这个隔阂?需要沟通。您知道沟通有哪些好处吗?通过沟通,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沟通,可以传递家长对孩子关爱的信息;通过沟通,可以满足孩子需要被了解和被重视的欲望;通过沟通,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人有一个特点,“爱屋及乌”,他喜欢上你这个人,才会接受你的一切,当然包括你说的话。这样你才能把好它的“脉”,“对症下药”。这其中大量的工作是沟通,占90%;少量的工作是指导,只占10%。
2.尊重孩子的人格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性迅速强化,但心理还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的时期。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就是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偷看孩子的信件,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攀比……。这些都是不尊重人格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每个人也都有自尊。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再说,孩子“喝”了这么多“墨水”,大小也得算个“秀才”、“知识分子”什么的。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叫做“仕可杀而不可辱”,所以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那是有道理的。
3.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提高家教水平
这句话家长们乍听起来可能感觉有点沉重——要求太高啦!其实一点都不高。你没听说过“受教育者先受教育”吗?一个糊里糊涂的人,怎么能把别人教明白呢?
各位家长,不知道你有没有拿今天的孩子和童年的我们做过比较?老实说,当年的我们跟今天的孩子相比,差不多就是傻子!“水涨船高”哇!水涨了,船不高,你可是要被淹没的!虽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孩子不淘汰你,可时代要淘汰你!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
作家长的如何才能不落伍,不被时代淘汰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要勤学,最好博学。这样更有利于你跟孩子沟通和对孩子进行指点。那么,该学点什么呢?各种知识都应该通晓一点,当然专业一些更好。《红楼梦》里面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反正你懂得越多,越有助于提高你的家教水平,你的孩子受益就越多。
比如,我喜欢听古典音乐,喜欢看书,我就向孩子推荐优美的乐曲和精彩的名著。正如《他们是怎样考上清华、北大》这本书中说的那样,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升。
如果以上谈到的几点你都做得很好,那么,你既有学问,又和蔼可亲,还懂得尊重子女的人格,你该是多么优秀的家长啊!这样的家长子女怎么能不喜欢,怎么不愿意听从你的好言相劝呢?
4.切记:千万不要唠叨
我们也是过来人,回想一下我们的父辈对我们唠叨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吧。如果我们来个换位思考,或者叫“逆向思维”,就会明白好多道理。
一般地说,唠叨往往是一种不十分自信的表现,自信的人通常不喜欢唠叨,他们更崇尚“一字千钧”。孩子会因为家长的唠叨产生逆反心理,或者顶嘴,或者赌气故意不听话。所以,家长轻易不要评论孩子的是非,要说就一定要有理有据,说得他心服口服。这样,你说的孩子才会照办,这就是教子的“规则”。
5.有条件的,家里最好有些藏书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根据我的经验,家中有藏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类书都有一点,工具书尽量全一些,这样更有助于孩子学习。
当年我买过一本《四书白话注解》。这本书收录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篇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这本书在我的书架里放了十多年,除了我没人动过。就在我儿子参加高考的前一周,他忽然问我:“爸爸,《四书》包含哪些内容?”我心里一动,这本书终于派上用场啦!我从书架上抽出那本书递给儿子,说:“你看看吧!都在里面。”真是无巧不成书!一个星期后高考的语文试题中就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四书》包括哪些内容?”(2分)
如果没有这两分,儿子的分数就比本科分数线低一分;有了这两分,就超出本科分数线一分!
这关键的两分,左右了儿子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使他顺利步入军事学院,实现了他萌发于儿时的梦想,鼓足了他奋力攀登的勇气,一鼓作气迈入解放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我想,有远见的人,是不会反对多读书的。希望我们的家长鼓励你们的孩子,尽量多读书,读好书。
二.克服心理障碍
1.激励孩子树立一定能学好的信心
不久前,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告诉一名学生的母亲:“你的女儿学习很刻苦,但是,根据她的实际能力,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这位母亲没有把实情告诉孩子,而是说:“你的老师说啦,你在学习上很有潜力,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孩子听了,非常受鼓舞,他鼓足勇气,加倍努力,真的考进了重点高中。又经过三年的奋斗,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高考结束了,当母亲看到女儿从学校取回的录取通知书上“清华大学”几个字的时候,她抱住女儿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件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蕴藏着很大的潜能,孩子需要激励。
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缺乏进取的信心。那位母亲就是抓住了孩子的这种心理,“对症下药”,终于获得成功。
我的儿子在小学到初中一年级,由于贪玩,学习成绩很差,有一次期中考试成绩是全班七十人倒数第十,六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他的成绩单没敢给我看,撕得粉碎。我知道以后没有发脾气,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把撕碎的成绩单捡回来,拼在一张纸上贴好。古语说:‘知耻而后勇’,记住这件事,从中吸取教训,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学好;如果还是不当回事,破罐子破摔,那你的前途就很难设想了。”儿子按我的话捡回撕碎的成绩单,一点一点拼好,很认真。我心里想,有希望,他捡回了成绩单,也找回了自信。我记得很清楚,他考取军事学院离开家去报到那一天,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找出那张成绩单,笑着递到我
手里。我也笑了:“怎么样,我没说错吧?你要永远保存它,用它教育子孙后代!”
这里,我想告诉家长们的是,遇到这类情况我为什么不训斥孩子,更不打他。我知道,孩子没考好,已经很难受了,家长就不该在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这时候你什么都不说,比你说什么都管用。“此时无声胜有声”嘛!孩子你不说他,他不但会努力,还会在心里暗暗感激你:“爸爸真好!”或者“妈妈真好!”有一次他考试没考好,回家一进门,我逗了他一句:“哎哟!‘成功之母’回来啦?”他听出我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鼓励他:“失败者成功之母”嘛!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下次我一定考好!”
为什么不打孩子,还有一个原因——一个反面教训。一位亲戚的孩子学习成绩本来很好,也很懂事。可是,偶尔考个80多分,他爸爸就打他。时间一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干脆不学了。
当年因为年轻气盛,孩子淘气我也打过他,但没有一次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这样,是因为怕伤害他的自信心。现在反省起来,觉得淘气也不应该打。如果我能够重来一次的话,我绝不会再去打孩子,因为实践告诉我,我不是用巴掌征服了孩子,而是用爱心、用耐心、用苦口婆心和可怜天下父母心征服了孩子。
2.引导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循序渐进
一位文化革命前的浙江大学高材生,由于本人的“家庭出身”不好,没有受到重用,于是把精力倾注在子女教育上,他的六个孩子都成了博士,其中一个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人家向他请教成功之道,他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就觉得学习不是“苦差事”,感到很轻松,是一种快乐。这位家长在孩子三岁之前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养教育,所以,孩子们的学业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
有不少孩子,当他们迷途知返以后,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不知从哪儿下手,虽然想学好却不见成效,于是又产生动摇。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进行耐心的启发诱导,指点迷津。我的儿子刚开始努力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一次他问我:“爸爸,我也用功了,怎么还是不行?是不是我比人家笨?”我说:“人与人的智力没有太大差别,你感觉学习吃力的原因就是欠账太多。别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慢慢来,我相信你一定行。”我发现他对化学挺感兴趣,就鼓励他加把劲,先把这科追上去,然后再攻别的科。这一招很见效,期末考出了好成绩。化学老师为了鼓励她,还把他选进初中奥赛小组。果然不负众望,后来他在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3.帮助孩子树立雄心壮志,攀登高峰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有了好的开头,必须趁热打铁。我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儿子再接再厉,争取考进重点高中,再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初次成功的喜悦使他信心百倍,它的英语成绩很快也达到全班优秀水平,其它四科的成绩也齐头并进,以全班总分第五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这种效果,用我当时说法就是“单科突破,全面开花”。当时有一个重点高中许诺他免试录取,他婉言谢绝,决定凭自己的实力理直气壮地考进另一个更好的重点高中。高考的时候,他的化学和英语成绩都超过130分,可以说,当年的劲没有白鼓,当年的刻苦使他受益匪浅。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步入科学的学习轨道
1.帮助孩子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棵小树没有人修整,会长得歪歪扭扭。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一样,很多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就是在下意中形成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手捧书本,心却飞到运动场;一边看书,
一边打盹儿……凡是遇到这种情况,我立刻让孩子停下功课,或出去玩个痛快,或认真睡个好觉。因为当人心不在焉的时候,是无法记牢任何东西的,困倦的时候也是这样。学习时间过长,大脑就会缺氧。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多的器官,大约占到耗氧总量的70%以上。试想,缺氧的脑细胞能够正常工作吗?它的记忆功能绝对要大打折扣,所以这时就不要白白耗费时间了。最有效的补充氧气的方法就是睡觉,或者做有氧运动。
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贪玩,有一次有个朋友和他的孩子在街上碰见我,说他的孩子也是这样,不知如何是好。我问孩子:“你想学好功课吗?”他回答:“想。”我说:“‘鱼和熊掌不可蒹得’这句话你知道吗?另外我还听说佛家有个词叫做‘舍得’。就是说,你想得到一些东西,你就会失去一些东西;反过来,你失去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他点点头,表示接受。后来他的家长告诉我,那次见到你以后孩子戒掉了贪玩的习惯,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不破不立”,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同时,就要树立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定时、量力、认真、扎实、有效的学习习惯。比如制定学习时间表,每天按时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
2.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终身受教育的思想
今年高考过后第一天,有个同学的孩子给我来电话,请教进大学前应该阅读哪些书。我给他开了一个书目,心里说,好样的!我知道,他考重点大学已经胜券在握了。我马上就给一个亲属的孩子打电话,问他在做啥。他说考完了,先歇两天。
是的,人与人的差别就在这里。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上为什么会取得那样伟大的成就?用他自己的话最能说明问题。他说,别人用来喝茶、聊天、打麻将的工夫我都在看书、写
文章、爬格子。有不少学生,期末考试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扔掉书本,痛痛快快地玩个够。特别是高考过后,有人第一件事就是卖书,而且所有的书全卖!好不容易脱离了苦海,咱也该喘口气啦!这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绝对是要不得的。不要说才二十来岁,就连我这个年近半百的老者每年还要进一两个培训班,最少接受一次继续教育。作为家长,如果你还在用功,我想你的孩子大概是不敢偷懒的。
四.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想当年,我的儿子刚刚懂得用功,有劲不知道往哪儿使的时候问过我:“爸爸,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我说:“有哇!我先告诉你一个。”我告诉他,记住:“考试像平时,平时像考试。”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只要你能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那么考试的时候你就会胸有成竹,感觉考试像平时一样轻松,不会有任何压力,任你老师怎么考!”
有一次他问我:“我感觉学习挺费劲,进度太慢,是怎么回事?”我说:“那好哇!我再告诉你一个秘诀:‘慢就是快,快就是慢’。记住!”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觉得慢,说明你认真了,也不绕着困难走了。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只要你脚步不停,你就一定不会比别人慢。比如你解一道难题,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看起来慢,但只要不出错,不返工,你就会比做错题重新来要快。”
“知子莫过于父母”,孩子的能力父母最清楚。因此,家长必须客观地估计自己的孩子,
期望值不要过高。因为能力和期望值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能力越强,期望值越低,越容易得到满足,越容易获得幸福感;能力越低,期望值越高,越不容易得到满足,越没有幸福感。
“胜败乃兵家常事”,考试也是一样,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无论哪个方面失常,都会影响综合效果。一旦发挥失常,我们可以重来。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你努力了,奋斗了,你就一定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一次验证“失败者成功之母”的论断。
老师寄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们一学期的生活即将结束了,复习迎考之际,希望这份学习资料能对您有所启迪,有所帮助。也请您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在班级群中与大家共同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