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经笺注》新版 ;
《葬经笺注》一卷《图说》一卷(清)吴元音撰[书成于乾隆八年] 说明
凡是《葬经》正文均顶格。 1、
笺注部分加 笺注: 以示区别。 2、
《葬经笺注》
晋 郭 璞 景纯 原 著 后学海盐吴元音侓安注
葬者,乘生气也。
笺注:生气,聚气也。气聚而后能生,不聚则不生也。此一句解所以葬之之理,而 下文乃详言之。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笺注:此言地与父母之气,父母与子孙之气,总为一气相通,五气即五行之气,感 者,同气相触而动也。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皆言同气相触而应,故 父母之气感乎地,则子孙之气应乎父母,所谓鬼福及人者,父母之鬼福及乎子孙之
人也。父母骨骸得地气而发生,亦同此理。
是以铜山西崩,灵锺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笺注:灵钟与铜山,有东西之隔,栗之与木,亦有在外在室之殊,然而铜山崩则灵 锺鸣,木华春而栗芽室,犹父母与子孙,虽有形骸之隔,生死之殊,而鬼有福,则
人自及之。四句证明父母与子孙,同气相触而自应也。 盖生者气之聚;
笺注:先儒谓气至则生,气返则死,聚则有至,无返则凝而不散,故能成形。朱子
《中庸》注,所谓气以成形也。 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
笺注:骨乃聚气所凝结也,故能死而独留。 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笺注:反,犹复也。既往而复返也。父母骨骸本五气之凝结而成,死乃气散,葬则
复将五气返纳于骨,以庇所生之法。
笺注:自首句至此,反覆推明地与父母之骨,父母与子孙之体,本为一气感通,是
以设立葬法,其法并非虚诞,乃出实理之所为。 夫阴阳之气,
笺注:阴阳二气,乃五气之所由生。朱子太极图说,谓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金、木、土也。 噫而为风
笺注:口咳出气为噫,风则天地之咳气色。 升而为云,降而为雨。
笺注:张氏《正蒙》:阴为阳得则飘扬为云而升,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降。 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阴阳五行行乎地中,以为生物之气。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笺注:蔡氏《发微论》: 八风不动则有气,四水交流则有脉 二句,乃山法寻龙立 穴之要语,盖气定凝,气逐则散,乘风而散者,为风所逐也。土为气之体,界水则 土??而气无与为体,故不行而止。下文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亦正谓土绝而气 不能来也。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笺注:古人相地之法,无过聚止二字, 风水 之名,不外乎此。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笺注:得水有四等,如领襀三匝,一也;如衣领之襟襀,左右交匝,横抱过堂,二 也;圆抱者为金城,方直者为土城,水聚天心,三也;四面之水聚堂成潭,当面朝 阳,四也。势如朝宗,面前屈曲特来,四者,龙止气住,故为要也。藏风次之者, 得水而不藏风,则无龙砂,或水缠左边,本身龙虎短缩,犹有外山近抱,可惜为龙 虎者。总之四面水抱气,犹匝而不散,藏风而不得水,则气随水走,虽藏何益?故 藏风较得水为笫二项,非谓其缓而不必顾虑也。
夫土者,气之体。看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外气横形, 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笺注:此一节,正以明得水之为上也,盖水土与气相为表里,无土则气无所托,无 气则水无以生,故水流土外,谓之外气。气??土中,谓之内气。外气横界,则内气 之止生可见矣。
笺注:自阴阳之气至此,发明地之生气,不外得水??风二者,而得水则更为紧要耳。
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笺注:丘龙,高山也。冈阜,低阜也。高山石骨,低□脉支,皆言入首,脉气之来。 或骨或支,气所随也。
笺注:自此以下至为上地也,总论垄支形势之妙,地贵平夷以下至永吉无凶,专论 支。山者势险而有也,至是谓其次,专论垄。 《经》曰:土形气行,物以阴生。
笺注:土成形而为气之体,气乃行乎其中,于以生乎万物,此二句,引经以明上文 之意也。 何以言之,
笺注:此句单承冈阜来言,何以见得?冈阜之气,支亦随之。 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笺注:盖气之旺盛,虽落平阳,随水流行而其余气所锺,尚有所止,虽走冈阜,宜 深。是故二字承上。深者,犹有聚来,讹本改作 涸燥宜深,坦夷宜浅 ,大谬。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笺注:太深气从上过,太浅气从下行,须得恰好乘气,方成风水。 自何以言之至此,乃单论冈阜之支,下文又总论垄支形势。 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
笺注:土形气行。
其聚也,因势之止。
笺注:外气横形,内气止生。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笺注:蔡氏《发微论》谓其出也。有分水以导之,其没也。有合水以界之,气起于
出而终于没。有出有没,龙穴融结。又云:真他融结,有三分三合,穴前后,一分
合;起主至龙虎所交,二分合;□龙至四水交会,三分合,此皆原其起乘起止之谓
也。若夫推而广之,如所谓起伏顿跌,胎息崩洪,蛛丝马迹,鹤膝蜂腰。论五行, 则又有穿落传变。论九星,则又有贪巨门武破。其为行龙法度,详于诸家之说者甚
夥,然大约不出三分之论,最为紧要。
地势原脉,山势原骨。
笺注:地指冈阜,山指邱垄,原者,原其起与止也。
逶迤东西,或为南北。
笺注:《说文》:逶迤,,袤去貌,长笺,逶迤有委曲意。《左传》作逶蛇。《苏秦 传》嫂逶蛇蒲服,总言来势软活曲动,不拘东西南北。
千尺为势,
笺注:言其来势之远。
百尺为形。
笺注:言其靠穴之近。
势来形止,
笺注:蔡氏《发微论》:势虽顺水而来,必逆水而就。
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上。 笺注:即上文乘其止之谓。
宛委自复,
笺注:杨筠松谓龙形如磨转。又云: 宛转回龙似挂钩。
回环重复。
笺注:龙既回逆,则龙虎宾主,四面回环,外砂拱抱,只只向内,重重包裹,乃为 藏风纳气之地。下文左空右缺,前广后折,正反,此以言之也。
若踞而候也,
笺注:踞,箕踞也。坐申两足之样如箕,元武项主星象,身首左右主龙虎象,申如 两足湾,兜如箕之形状。候者,前面朝山有如宾来,而我坐地以候之,盖宾主相迎 之意也。
若揽而有也,
笺注:揽者,以手撮持之,谓龙虎左右砂嘴,如伸手摸物之状。有者,有物在中为
案也。形类不一,总要端正圆秀,不反不窜,为吉。否则面前交牙兜收,堂气融结
在内,无案亦吉。
欲进而却,
笺注:言势之来而止。
欲止而深,
笺注:言形之止而不进,则深以??之。
来积不散,冲阴和阳。
笺注:言此深藏之气,有来无去,则积而不散,自然阳去冲阴,阴来和阳,阴阳相 得,不孤不虚,旺相和平,男女于此媾精,万物于此化生。诸家所谓阳来阴受,阴
来阳受,止积之地,自然如此,若不化之地,纯阴纯阳,必非止积可知。
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笺注:冲和之地,必然如是。
贵若千乘,
笺注:形势峥嵘,拥簇高昂,若千乘也。
富如万金。
笺注:形势丰满,充足盈裕,若万金也。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笺注:此以上兼垄支言之,
土贵平夷,
笺注:土,高阜也。土之为言,吐也。言地中吐出者也。《说文》:土字从二,象 地,从丨,象地中物挺出形。贵有支者,贵牵连支阜而来,否则突然以起,非有结 作,此言山滩、平原、高阜之地如此,今之地师,不论山原平洋,概以高低起伏为
言,曰毛脊,曰蛛丝,曰串珠,种种以山乡土阜之法,相杭嘉湖苏松镇之水地平洋, 忘却上句“地贵平夷”之语,大缪。殊不知山地出于自然,故高低可论,而平地之 高低,非由竹园基地,皆坟墓之遗址也。
土贵有支。
笺注: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锺。
此明土之所以贵,有支也。同下文气因形来之意。但彼言山,而此言土耳。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笺注:“隐隐”,隐约之间。“隆隆”,高突之意。“微妙”,不大显著也。“玄
通”,可以默会也。言其起处高低起伏而来,如草蛇灰线,蛛丝马迹,藕断丝连,
种种诸式,亦有转接,亦有剥换,到头尽处,月角兜收,交襟合度,亦有砂交水会,
但其高不过寻丈,低则于尺寸,其妙甚微,识之颇玄,言在其中者,不在其中求吉,
而吉却在其中也。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 笺注:地有吉气,吐出为土阜。
支有止气,水随而比。
笺注:其来也,有水以导之。其止也,有水以界之。
势顺形动,
笺注:远势顺水而来,近形交会而止。
回复终始。
笺注:回复,即上文宛委自复。终始,即上文回环之意。
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笺注:自“地贵平夷”至此,是言垣夷龙,以别邱垄涸燥。“地贵平夷”一句,言
平阳不必有支,至凭溪河之水,来去顺逆,交会合襟,便为吉地。土贵有支以下, 乃皆言支也。
山者,势险而有也。
笺注:此以下至是谓其次,乃论邱垄涸燥,明其当取,言其当舍,而又论其大势必 当如此,然后为上地也。
法葬其所会。
笺注:会,即止聚之处。
乘其所来,审其所废。
笺注:二句以龙穴言之,来废如蔡氏《发微论》所论,雌雄、强弱、生死、微着、 分合、聚散、顺逆、侥减、浮沈、浅深等项,皆是也。
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笺注:二句以砂水言之,古人言砂水明堂,合成吉凶,故当重也。砂如龙虎应乐,
脑圆方尖,高于吉秀,峙于旺相,以及贴身蝉翼,坐下欄案,种种吉砂,水如交襟合
湾环,注蓄来于旺相,囚谢以及裘聚天心,阳朝当面,种种吉水,皆所相也。害则 反是。言之,当有而缺,当无有见,诸般恶煞,法宜避之。《发微论》所谓山川变 态不一,咫尺转移顿殊。《玉尺经》所谓当趋而趋,当避而避,皆下亦趋全避缺之 意。
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大命。
笺注:乘审择避,其功在人,而不在神,穷通寿夭,其命在天,而不在我,然神功 既为人夺,则天命自可改祸为福。
祸福不旋日。
笺注:旋者,周而复始。不旋日者,不待来日,盖甚言其速也。
《经》曰:葬山之法,若呼吸中言应速也。
笺注:尽有不利初葬者,或元辰直出,或元武嘴长,或明堂倾侧,虽真龙而穴怪, 未免亦有此病,更或年月未善,或裁成不合法度,或浅深不得恰好,此则人事又有
不齐,否则未
有不旋至立效者。
笺注:自“法葬其所会”以至此,是明以当取。
山之不可葬者五,
笺注:此言寻龙当先除此五者之恶。
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笺注:砂砾之地气不生和,故无草木。
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
笺注:笺注:缆或穿田渡河,必有踪迹可寻,不接之接,似断非断,方为有来。否则 四面无来,或轻凿断,皆不可葬。地师多以窄地小圩、断连无来,误葬,可怪。
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笺注:即石山土穴,亦穴内自有通土处,在于石板之下方有气行,然有间气所锺, 尽有石中间土,未可轻谓之土穴而葬。
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
笺注:凡关骑斩截等诸穴,以及大地腰落回转城廓,都是有界合止积之势,若无界 合止积,休夸其巧怪。
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笺注:即平阳一凸,亦自有倒地龙虎案应,水会砂交,故不为独。若了然一山,并 无照应会聚,断不可葬也。
《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而消已福。 笺注:新凶,新增之凶。已福,已有之福。 自“山不可葬者五”至此,是明其当舍。
若伏若连,其原自天。
笺注:祖龙辞楼下殿,起伏高低之势,如自天而降也。
若水之波,若马之驰,
笺注:言其踊跃翔舞,其叠嶂若水之波,而队逐若马之驰。
其来若奔,
笺注:来势如趋。
其止若尸,
笺注:止形若勒。
若怀万宝而燕息。
笺注:左右环列万状,而一人居息处乎其中。
若具万善而洁齐。
笺注:案外罗列如膳,与前朝宾主洁齐相见,洁齐二字见《周易》
若橐之鼓。
笺注:无底曰:橐鼓者,气之满也。或疑作裹
若器之贮。
笺注:到头作穴,阳来阴受,若橐鼓,阴来阳受,若器贮。
若龙若鸾,或腾或盘。
笺注:言四面湾趋,婉蜒翔舞也。
禽伏兽蹲,
笺注:承上二句,言如禽之伏,兽之蹲。
若万乘之尊也。
笺注:承上七句,言如是则有若万乘之尊富也。
天光发新。
笺注:日月照乎上,
海朝拱辰。
笺注:江海朝宗于外。
四势端明,
笺注:玄武、朱雀、青龙、白虎,端正明白。
五害不亲。
笺注:无童、断、石、过、独之害。
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笺注:若上文所云,乃为上地,十缺其一,便谓其次也。
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元武,
笺注:此以下言山之近势,因上文四势而详言之,青龙本东方苍龙七宿,白虎本西 方白虎七宿,朱雀本南方朱雀七宿,元武本北方元武七宿,而兹不论东西南北方位, 而笫以左右前后言之,此地方也。盖二十八宿,附天而行,四时迁转,不定于东西 南北,故但可以左右前后言之。
元武垂头,
笺注:垂脉降势。
朱雀翔舞,
笺注:两翼拱向趋朝,如衣之绣团鹤相似,翔言其回,舞言张翼,端,拱也。然亦 不能尽得如是,但要有情来向,端整秀丽,不窜还背,不拘高低,只要刘青田所谓 尖、圆、方三字。
青龙蜿蜒,
笺注:蜿蜒,虫盘曲貌。言委婉回环也。
白虎驯頫,
笺注:頫,音頫,低头也。驯頫,低头而驯善也。
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笺注:此形字,与百尺为形形字稍异,盖彼专坐山之形,此兼四势山形也。
故虎蹲谓之衔尸,
笺注:蹲,犹踞也。昂头踞足,反驯頫言之。
龙踞谓之嫉主,
笺注:兽坐直前,两足撑地,曰踞。与人坐之箕踞不同。
元武不垂头者拒尸。
笺注:来无落头,降势为拒。
朱雀不翔舞者腾去。 笺注:不回翔,拱向也。
夫以支为龙虎者,
笺注:此因邱垄龙虎,而及冈阜土支之龙虎。
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 笺注:冈阜则自无蹲踞之状,要环抱乃佳。
以水为朱雀者,
笺注:此因上邱垄之朱雀,而及水之朱雀,毋论山龙、平地、土阜皆有之,而平地 土阜较多山龙耳。
衰旺系乎形应。
笺注:龙内气之衰旺,系乎水外气之形应。
忌那湍激,谓之悲泣。
笺注:湍激,冲泻也。反乎湾环悠扬,止蓄裹聚,故凶。谓之悲泣者,不特泻声为
可憎也。
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其相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
笺注:此言罗经二十四方位也,以二十四并为十二,则有双山之号,以申子辰、亥 卯未、寅午戍、巳酉丑生旺墓,配为水木火金四局,则有三合之名,以八干左旋右 转八长生,配合龙虎阴阳交媾,则又有生旺互用之法,总不出长生、沐浴、冠带、 临官、帝旺、衰、病、死、墓、胎、养十二项,以配十二支,即所谓生气未盛,大 旺将衰囚谢也。源者,发源派者分流。朝者,特朝。泽者,止蓄。流者,出口。以 返不绝,谓病死墓绝而复胎养长生也。作用详《玉尺经》。兹为大略言之。若龙右 旋,如挂钩样,水即钩内左旋湾环,界住龙头之脉。而长生即从钩内起不外寅申巳 亥四者,为自生趋旺。彼龙之右旋,长生却从子午卯酉四者上起,谓自旺朝生。龙
水两边,顺逆转逢,同归一墓,此所谓生旺互用,元发相通也。龙若左旋如挂钩样, 水即从钩内起,不外子午卯酉四者,为自旺朝生,彼龙之左旋,长生却从寅申巳亥
四者上起,为自生趋旺,龙水两边顺逆转逢归一墓,亦所谓生旺互用。玄窍相通也。
《造微赋》:“乙丙交而趋戍,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 即此生旺互用,元窍相通之法。盖东方为甲乙木,龙从南方发,足转入东方,入首 无论寅位、甲位、卯位、辰位,发源总以自东转入南方倒右,皆谓之丙气流,生寅 旺午墓戍。龙从北方发,足转入东方,入首无论寅位、甲位、卯位、辰位,皆谓之 甲气流行,生亥旺寅墓未。水无论卯位、甲位、寅位、艮位、丑位,发源总以自东 转入北方右倒者,皆谓之癸气流行,生卯旺亥墓未。举东方甲乙为例,而南方丙丁, 西方庚辛,北方壬癸,皆可例推。其四维乾、坤、艮、巽,各从双山同宫推之,总 不出太极图、阴阳交媾之图。此即周、程、朱、张参天两地,贯通三才之至理也。 地理法,所重龙水相交,雌雄相配,其义盖尽于此。《青囊经》二十四山分顺逆, 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畔转相逢,亦即此法。但其囚谢去水之处,必要逆水之砂 兜收逆水,会合于交龙大势,倒左倒右之水,方为交襟界合,否则里头不蓄,虽有 交龙水界,仍如不界,其向指必要交龙水之官、旺、衰三字,所谓朝于大旺也。切 不可朝逆砂内之逆水。盖朝逆水则死绝到堂,满盘皆煞,庸师每以逆砂,误指翻身 作案,其害甚不浅矣。
法每一折,潴而后泄,悠悠扬扬,顾我欲留,来不见源,去不见流。
笺注:此言水之行度,曲折顿聚之形势也。折,指交互转接之处。潴则深聚停蓄,
悠悠扬扬,状其潴蓄之象。顾我欲留,状其欲泄不泄之意。来不见源,其来曲也。
去不见流,其去折也。至于面前,却要见其湾环悠扬。
《经》曰:山来水回,贵寿丰财。
笺注:山如磨转而来,水似环回而去,须一左旋,一右旋。如太极隅阴阳互根之样, 则山水雌雄交度,生旺互用,贵寿且丰财也。
山囚水流,虏王灭侯。
笺注:囚则反背走窜而不来,流则反跳直泻而不回,如此砂飞水走,玉则虏而侯则灭
也。
自葬以左为青龙至此,承上文四势言之,兼邱垄、冈阜、平地三者。
《经》曰:势止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藏。
笺注:言后冈象龙身之来,而昂头势止,有似龙头,则为龙首。立穴有正求、架折 二者。
鼻颡吉昌,角目灭亡。
笺注:后冈斜来,结穴必正,所谓逆中取顺道,若角目之处,则逆龙逆穴,灭亡之 祸。
耳至侯王,唇死兵伤。
笺注:后冈直来,结穴必侧,所谓顺中取逆,若唇口之处,则顺龙顺迁,故死于兵 伤。以上二者顺逆,俱只在后龙与脉到头立局上分别,未说到脉与向坐上,若夫脉 与向坐,只在本山之面论,上面落脉,下面合襟,不论后龙。凡落脉与本山之顶不 对,而斜来为逆,脉下合襟之尖,却与本山之顶相对,则对合襟为坐向,便是逆来 顺取。若落脉与本山之顶相对,直落为顺,脉下而合襟之尖,却与本山之顶不对, 则对合襟为坐向,便是顺来逆取。总之向坐与本山之顶,有顺有逆,而坐向与脉, 则无有不逆者也。其法详于古传,不知姓名之七图内,兹为附载于后,此又是立向 细作功夫,本文未及言之。
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曲,必后世福。
笺注:龙首是撞背龙,龙腹是腰落龙,撞背有直来斜来之分,腰落则回玎委婉,有 似龙肚屈转,故为龙腹。其穴止有一脐,盖龙势回来凹曲之中,包藏之深密,如龙 之脐,深言交牙之内,曲言凹转之中也。
伤其胸胁,朝穴暮哭。
笺注:言不当脐处而穴于太早之地,闪于左右之旁也。
自“势止形昂”至此,言来龙到头作穴,大约不出首腹二者,学者分得明白,胜读 《撼龙经》一卷矣。
夫人之葬,盖亦难矣。
笺注:此以下至终篇,复将前篇所言重举而申详之,因以论三吉六凶,为葬者所必 当究心者也。
支垄之辨,眩目惑心。
笺注:似支而垄,似垄而支,支中之垄,垄中之支,乱于目而疑于心也。
祸福之差,候虏有间。
笺注:辨得真确,则得其葬,而福为侯。若一差错,则失其福,而祸为虏矣。
夫重冈叠阜,群垄众支,当择其特。
笺注:山脊曰冈,土山曰阜,石骨曰垄,垄支既已分明矣。而群众之中,又当择其
独异,以为主星。 此冈字,以垄言之。
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笺注:众山皆大,而此独小独小,众山皆小,而此独大,《玉尺经》所谓祥云捧月, 群雁宾鸿,亦是特小持大之意也。
夫支欲伏于地中,
笺注:支无石骨,须沈埋地中,方有积聚。否则高如垄峙,气为风散而不蓄。
垄欲峙于地上。
笺注:垄有石骨,其气不深不高,则无以蔽风,而气不能蓄,故虽特小,亦必四山 高峙,形势方为得经。
支垄之止,平夷如掌。
笺注:支虽欲伏,垄虽欲峙,而共止积之处,则皆平坦如掌也。盖阳落有窝,窝中 之突,固为平坦。阴落有脊,突中之窝,亦见平夷。
故支葬其巅,坑葬其麓。卜支如首,卜位如足。
笺注:既曰支欲其伏,垄欲其峙。又曰“支葬其巅,坑葬其麓”何也?盖支柔也, 垄刚也。柔伏而刚峙,其理当如是也。至其止处,支则平夷在巅,垄则平夷在麓。 在巅者,既伏而后升,其气自下而上也。在麓者,既峙而后降,其气自上而下也。 自上而下者,发越在外,故宜浅。自下而上者,收藏有内,故宜深。浅深自有一定 之理,《地理大全》将前面“故藏于涸燥者宜浅”句,反改作“深藏”,于“坦夷 者宜深”句,反改作“浅”,不但道理不明,妄自改窜,连上文虽零散而其深者犹 有聚句,都不照顾,则故字将何着落?诸如此类,岂不可笑。 自支垄之辨至此,申详前篇支垄之义也。
土圭测其方,玉尺度其远迩。
笺注:十道天心及步龙步水浅深,吞吐等所用。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笺注:印,合信也。取证佐以为符验也。一本作应,古注云:凝结者金,流行者水, 正应者木,冲和而收藏者,土也。其说甚得,盖化生圆脑,如金之凝结而成。乘犹 乘益之乘也。两旁贴身腮水,流行曲抱,有夹辅之义,故曰相。正应之木,谢觉斋 以两旁夹耳砂言,以其恰好证佐,故曰印。穴居其中,冲和四备,收藏在内,故言 穴土,不言火者,火者烁金,无有融结,故穴内不取。
外藏八风,内秘五行。
笺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高峙,则八风不动,故曰。藏秘则隐 寓之也。乘金、相水、穴土、印木,隐寓五行之形气在内,故曰内秘。非谓其有所 讳而不宣也。后来说五星者,本此推之,以上四句,承上土圭而因推及凭。
龙虎抱卫,主客相迎。
笺注:二句承上玉尺而亦推及焉,抱卫相迎,四势湾抱有情也。
微妙在智,触类而长。
笺注:其中变通,如土圭方位之局,玉尺达迩之势,千变万仑化,随地而施,皆不 可以一格求之。惟智者方能推类旁通,得其微妙所在。
元通阴阳,功夺造化。
笺注:元,微妙也。智者,微妙之识,通乎阴阳。其土圭玉尺之功,可以夺化工也。
自土圭测其方位至此,言支垄得穴之后,更有土圭玉尺,作用神妙,人事可以赞乎 天地。
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笺注:此因上文论及方位,乃总而论之。地理家有势、形、方三者,大率以形势为 要也。难是不易得之意。
形势不经,气脱如逐。
笺注:土形气行,形势反常,其气不蓄也。虽方位合法,究何益哉。此一段总论形 势之为重。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笺注:万马,言其来势之奔腾。稠多广众,队队向前,自天而下,势极弘壮,故为 王者之概,此惟龙身最高巅上望之,乃见其妙。 此以下至“生人皆鬼”,是专论势之吉凶有如此。
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
笺注:重岭叠嶂,有如巨浪之势,其层叠??多,降自万马之自天而下一等,故为千 乘。
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
笺注:来势踊跃翔舞,高低起伏,旁有护从,如降龙之势从云水,故为从龙之象。
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
笺注:屏障端崇,三重五进,茂草乔木以葱郁之,此为勋戚,故旧家象。故为开府
建国。
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
笺注:降龙高低起伏,如云中出没,而惊蛇则无起伏高低,降龙委蛇宛复,不大为 屈曲,而惊蛇则屈曲太甚,一样如是,降龙朋从砂水,不肯单行独走,而惊蛇则独
自徐斜,断然无护缠爪牙。
势如矛曳,兵死刑囚。
笺注:直如矛刺,转如曳劲,皆主兵刑。
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笺注:直走顺飞,并无回逆止聚之势,则生人皆绝灭。
形如负扆,有垄中峙,法葬其上,主侯屈起。
笺注:形指穴后靠山之形,扆,御屏也。君王御极,树屏座后,有垄中峙,俨如大
贵人负扆而坐,故为极贵之象。止乃小八字交合处。
此以下至“法同忌之”,专论形之吉凶,自“负扆”至“其巅可富”,是论形之吉 者。自“仰刀”至“所不葬也”,乃论形之凶者。 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矛。
笺注:背后靠山,湾兜似燕巢,葬于兜中凹处,主分藩得国。
形如仄罍,后冈远来,前应回曲,九棘三槐。
笺注:仄同侧。郭璞云:罍形壶,大者受一斛为酒器。又为盥器。侧,斜放倒也。
坐山星体,形似侧罍,后来远冈,前应曲回,此类之形,士公卿大夫。
形如植冠,永昌且欢,
笺注:植植立也。冠形不一,大约峙而不锐,方而无棱,反乎覆釜之塌且圆者,此
中得穴,永为昌盛而欢乐者也。
如覆釜,其巅可富。
笺注:此即支葬其巅之谓。气自下而上,故穴于顶处平夷之中,须四面山回,方不
露风,前二项,是仰掌覆掌之分,此二项是高峙矮平之别。
形如仰刀,凶祸莫逃。
笺注:脊棱转锐,长直如刀。
形如卧剑,诛夷逼僭。
笺注:卧剑仰刀,皆眠狭长直之形,仰刀则有
形如横几,子灭孙死。
笺注:横直方板,横几之形。
形如覆舟,女病男囚。
笺注:面平而长,尔旁直下,中阔而两头尖狭也。
形如灰囊,灾舍焚仓。
笺注:有底曰囊,灰囊,兼色言也。
形如乱衣,妒女淫妻。形如投算,百事昏乱。
笺注:乱衣,谓如衣折不直垂而横掀。投算,谓齿梳不整齐而斜窜。二项总以杂乱 言之,各为所肖而意会之可也。
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笺注:言穴后靠形之恶者,不胜枚举。总以错杂混乱而无整齐尊特,皆不可葬。
夫牛卧马驰,鸾舞凤飞, 笺注:牛马鸾凤,皆吉形也。
此以下至“法同忌之”,乃承上文穴后靠山之形,而推断及于前后左右。飞潜动三
者,动收之形,凶多吉少,其石之似牛马等形,作后鬼尤忌。
腾蛇委蛇,
笺注:凡委蛇者,为腾蛇之凶形。
鼋鼍龟 X,以水别之。
笺注:凡在水者皆是,亦凶形也。
牛富凤贵,
笺注:牛卧马驰者富,鸾舞凤飞者贵。
腾蛇凶危。
笺注:腾蛇及鼋鼍龟 X 等象,皆凶危之形。
形类百动,葬皆非宜。
笺注:此又因腾蛇等凶形而推广言之,凡诸般动物之象,皆属不宜,岂可应见。
四象前后,法同忌之。
笺注:前后左右,都要检点,《金函经》十二劫煞,亦要照顾。曾文迪云:劫煞照
破,全无地。
夫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
笺注:《虞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势与形皆善,则顺而吉。皆恶,则逆而凶。
讹本改作葬与形顺,与势与逆句,语意不贯。盖此二句,总结上文形势二者。不可
不经,须皆要顺为吉。下四句,方转到不可得兼,则形却切要于势也。
势凶形吉,百福希一。
笺注:蔡氏《发微论》:有大势之聚散,有穴中之聚散,来势不善而近形却好,则
小有结聚,犹可希冀,其一福。
势吉形凶,祸不旋日。
笺注:来势虽好,而近形不善,则穴不在此,葬之,其祸立至。
夫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
笺注:此以下至“腐骨之藏也”,是申结前篇得水二字。
千尺之势,婉委顿息,外无内聚,内气散于地中。
笺注:有来龙而无界水,则其气不聚,散于地中,故得水为上也。
《经》曰:不蓄之地,腐骨之藏也。
笺注:引经以明上文,无水为聚,其气不蓄,则其骨朽腐矣。
夫噫气为能散生气,
笺注:噫气,即风也。风亦阴阳之气,但其气动为能散尽。此以下至“败椁之藏也”, 是申结前篇藏风二字,亦见得不经。
龙虎所以卫区穴。
笺注:龙虎蔽风,故卫区穴。
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
笺注:叠叠中之阜,未尝少山,而区穴间,或左空,或右缺,或前旷,或后折,则 其气飘散地上,故藏风为笫二项紧要也。折读作舌。
《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藏也”。
笺注:气升腾透漏于上,则其椁败矣。此亦引经以明上文之意。 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
笺注:此以下八句辨土色以验穴之恰好,无高低深浅左右之或差,以致失气也。细 而坚润而不泽,乃为气聚之徵,土色之妙,无过此二句为切要。
裁肪切玉
笺注:肪,脂也。肪细腻而脂膏,玉温润而栗,故以为喻。
湿如刲肉, 笺注:伤水。
水泉砂砾,
有泉与砂碛,谢延桂以为石块不妨。
皆为凶宅。
笺注:诸书皆以五色为重,然大约以湿脂坚细,红黄鲜润,不干不湿,便为冲和, 若粒粟刲肉,则不润而泽。砂碛,则不坚细脂膏,皆不可葬。
盖穴有三吉,葬有六凶。
笺注:此以下,由上文土色,而及三吉六凶,作用周密,葬法完备。
天光下临,地德上载,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笺注:天光,日月星辰也。地德,地脉旺相也。藏神者,收藏地中元神,须选四柱 八字,支干纯粹,成格成局,扶补地脉,则元神收藏,而地德上载,造命之体也。 合朔者,取初一日月合照,向上并尊帝金水紫白等星,到山到向,则天光下临,造
命之用也。神迎者,年月吉神,如三奇、三德、禄马、贵人,一切诸吉,来到山向。
鬼避者,年月凶神,如岁破、戊已、三煞、大月建、小儿煞,一切等凶,尽行退避,
乃造命体中之最紧者。以上等法,详杨筠松之《千金歌》。
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
笺注:观凤毛一羽,而知五色皆备。观五土四备,而知地脉冲和。四备者,五色中 备其四,斯为上。
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笺注:蔡氏《发微论》:或低视而丑,高视而好,或左视而妍,右视而媸,或秀气 聚下,而高则否。或情意偏右,而左则亏。凡此趋全避缺,全在目力之巧。又云:
或过焉,吾则损其过,使适于中,或不及焉,吾则益其不及,使适于中,截长补短,
损高益下,莫不有当然之理,惟得功力之具,则始而入功,终而与天无间矣。
阴阳差错,为一凶。
笺注:不合《玉尺经》龙水阴阳,相交配合之理气作用。
岁时乖戾,为二凶。
笺注:年月日时,不合《千金歌》之造命作用。
力小图大,为三凶。
笺注:不安本分,鬼神祸淫,故反招凶。
凭福恃势,为四凶。
笺注:势力之家,凭恃侵夺。蔡氏《发微论》:“心者,气之主,气者,德之符,
天未尝有心于人,而人之一心一气,感应自相符合”,苟凭福恃势,强夺乎人福, 亦不应。谚所谓阴地不如心地好也。
僭上逼下,为五凶。
笺注:坟上一切品制等威,不宜僭逼,慎之。
变应怪见,为六凶。
笺注:宋主葬牛头出,吴景鸾所疏称变应等类,皆是。 星光按:笺注吴景鸾的疏,即《辨牛头山陵表》。
《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笺注:得吉穴而不得吉葬,与未尝得穴者同也。
《葬经笺注》全文终。
葬经笺注自序
地理一理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又曰:「致知在格物。」夫吾侪读圣 贤书,解程朱理,既俨然命之为儒,则自当通三才,明万物。天地间无所不格,则 亦何所不贯。山川无异理也,理贯万物,独未可贯此一物乎。农圃医卜必有可观, 观此理也;钩戈射御圣无不通,通此理也。理一本而万殊,则可一理推也。而形家 之说,说多旁出,似乎天地之理不综于一,而反授权于说之翻新出奇。于是乎,谓 地理之言,言人人殊,而殊各有验者,吾不信也。夫程朱之理,即圣贤之所谓道, 天地之所谓心,天道废见,流行随处充满。子在川上而曰逝者如斯。山川固与道为
体者也。地理者,即圣贤之道。程朱之理无二道,亦无二理也,何古今之明通晓宿,
往往弃其程朱圣贤之学,而悉听于不识字、不明道理之谲秘、阉媚、庸妄粗劣者辈,
以为此必有异授焉。吾祖父之形骸托以是安,而子孙之荫庇藉以是容也,迨未几生 新凶、消己福,觖然失望之余,祸不旋踵,而噬脐之悔亦已晚矣。此岂有他哉!感 于祸福之言,而不明乎是非之理也。
夫地理之是非与四子五经,及周、程、张、朱,性理语类诸书本无二理。奈读书明 理之士,反听其说,而如聋;览其说,而若□。又岂有他哉,其故盖不在人,而原 在书,何也,地理书之纸缪不堪,而假托前人者每谕矣,即一二至当之篇,真确之
传,如葬经、发微、青囊、胎腹、玉尺、金函等文,又为舛错者半搀和者半改窜者,
又半其为本来真正遗存不过千百之什一而僭妄??陋之徒,又为支离强解如谜。似呓 先贤本文之旨,始而仅得其似,既而尽失其真矣,是故读书明理之士,刻意求解, 而解卒不得,遂以不解解之,亦作强不知,以为知之者状然而良心难抹,毕竟未敢 以为真知,于是茫然迷怅然闷谓地理之与儒理判然两途,不得不授其任于庸庸碌碌 鬼鬼怪怪之术,说玄说妙铺张阳厉,而一时倾听之下敬之如神明,事之如父母,呜 呼,岂不哀哉!余本业帖括,未尝卖形家言以为□口计,然而属文赋诗之暇,高山 流水,梦寐相亲,是以博览诸家??历山川,以地证书,以书印地,以毫□之不合而 忘寝废餐,直穷到底。朱子谓十事格得一两件不妨每事,格到八九分便掉了,甚是 害事,盖以朱子格物致知之功,以格地理书,如是者四十余年,亦若恍有豁然贯通 之处见,夫所谓峦头者,与理气无殊,而理气者,与峦头不背,明乎阴阳顺逆、分
合饶减之法,登山不格罗经,而罗经自合也;明乎乙丙辛壬丁庚癸甲之局,析理不
言体段,而体段自具也,他如撼龙九星而廖氏主之;玉髓峦头而太华宗之;青囊理 气而玉尺详之;刘氏四科而今人从之;诸家虽有精粗本末之殊,而未尝无深浅源流 之合其枝分派别,盖皆具体于郭氏葬经一书而流传于后,分其肢体各立门户而互相 骶牾者也。余不自揣乃于葬书坊刻中,择其本之有章可循,有节可次,绝无搀和诞 谩之涉于荒唐者,字推而句解之,段疏而脉贯之,去其支离附会之说,透以真实无 妄之理,筹诸黎枣以问世,世之读书明理必将有起而鉴我者。然而术家之锢,自谓 得之秘授,向所闻知道在是矣,其欲使之一旦尽弃其生平,而翻然于余葬经之注必
不能也奈何,时
乾隆八年岁次癸亥孟夏谷旦海盐县学生吴元音题于槐村求放斋时年六十有七。
葬经笺注凡例
凡例
一别诸书真妄之传
地理之说以伪乱真,甚于他书十倍。盖自青乌狐首而后代有传文,其见于人天共宝、 仙婆集、天机会元、地理统宗、地理大全、山法全书、人子须知等集者,不下百十 余种。而别刻单传为各集之所未载,又不啻千百余家。似乎说愈多则理愈明。而今 人之尽不古,若何也,此无他,乱之者愈众,则得之者愈鲜,苟非着力穷究,反覆 深讨,至于一源会合,未有不向岐处错了路去。愚之披览多矣,其中至精至妙、至 纯至备,无过葬经一书,确是魏晋人博雅名通手笔,他如发微论,识见高超,说理 精透;玉尺经六篇,精当造微尤粹。二者之言,或明峦头,或详理气,皆足以发明 葬经之说,而为葬经之传可也。惜乎注发微者,各集所载固皆牛头马嘴,即双湖谢 氏注,亦仅得其皮毛似是而非,犹未得其真髓;至于玉尺经注,惟审势一篇尚系青 田公手笔,他人亦无此本领,其余诸篇尽坏于赖敬仙之发挥,观内有伯温旧注云等 语,知其非出于青田之笔可见矣!愚不自量,积数十年苦思力索之功,敢为一一订
正而推明之,行将嗣刻问世,其发微玉尺之外,如金函、胎腹、撼龙、疑龙、粹言、
玉髓、至宝、天宝、一粒粟、画荚图、倒杖、倒影、立锥、捉脉、管见、双谈、心 印、泄天机、入式歌、怪穴辨惑、披肝露胆、人子须知、平阳正宗,其为互相发明 者,固多其类,而伪托之诀,纰谬之说,如青囊,大半都被搀和;大全,所载都被
改窜;玄空生克进退天玉四经、五行八山翻化灭蛮宗庙秘书奇书、水龙经、四弹子、
直指、原真、平阳全书及天卦例、紫气寸白,凡一切无皮无骨,一线穿去十不通一 之书,明类甚多,皆不足观也。雪心赋虽亦浅而得正,然既阴杨顺逆之未明,又精 微奥妙之弗出,以四子书成句,巧作骈丽语,而谓其出于朱子,固缪以牧堂之论, 深于理句,谓唐人卜则巍所着,则唐人岂能逆知宋论耶?大约后人附托之名,未可 遽以为信。
一订本文错缪之处
葬经、青囊、发微、玉尺四者,皆地理书之善本也,奈相传之久,前后失次错乱无 章,未有如葬经、玉尺经之甚,其妄被改窜,则葬经、发微、玉尺皆有之,而舛讹 之与搀和,则惟青囊为尤甚焉,愚于葬经、玉尺之本文错乱者,从诸书参订,固皆
一一得正矣。而葬经所云:故藏于涸燥者,宜浅。反改作深;藏于坦夷者,宜深。
反改作浅。与上文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文意不接,故字将何着落;泽于将衰, 改作泽其将衰;势如矛戈,改作势如戈矛;兵死刑囚,改作兵死形囚。此改窜之见 于葬经者如此,其他发微论中,尖改作圆、圆改作尖、阴改作阳、阳改作阴、凸改 作凹、凹改作凸、深改作浅、浅改做深,书之恣意改换,未有如地理大全之为罪人 尤甚,至于无心传写之讹,则有如青囊序,先看金龙动不动,次察血脉认来龙。是 从峦大势,说到三叉结穴,即发微论所谓:山本静,欲其动。动则踊跃翔舞,而后 有龙也。未说到理气上。下面二十四山分顺逆方说理气,坊刻诸本皆将全字讹刻作 金,金与全相似,因一本讹写,而诸本从之,乃强解之者,遂以辰戌丑未四金理气
言之,又一处以分金坐穴解之,岂非以讹传讹,何异春雨于膏,夏雨似馒头之谓乎, 然而相沿已久,三豕渡河,非卜子夏,孰能正其为巳亥耶。若夫搀和之处,葬经内 搀入葬乾葬坤一段,毫无意味,显系伪术所托,较古本而知其为缪。青囊序演经立 义出玄空,谓演此顺逆相交生旺互用之义,出于凭空也,术家因玄空二字,遂将玄 五行赘衍于后,将上文顺逆生旺之理,反抛荒于蓁秽而莫之能究。噫!岂有先贤之 书,前后显然各别如此。此青囊理气之不明,所以景纯源于生气,朝于大旺之法不 明也。近刻直指原真,未尝不以生旺互用言之,然而自生自旺诸图,都与玉尺经相 悖,其尤不学无术者,将针一转,以从衰,衰字擅改作生,岂知射破生方,向少差 而就绝,即生穴水城倒左,向虽死而无妨也。冲伤旺位,针一转以从衰即旺,龙左 水右归向就养方,何害也,其左旋水之绝位,乃右转龙之死位,右旋水之衰位,乃 左转龙之养位,以经解经??合无间,愚所谓一线穿得通者,诸如此类。盖书所难解 之处,务必潜心以讨之,阙疑以待之,旁通贯串,而后得之。原非庸妄杜撰之辈所 能晓得到此,吾乡刘敷文,号数百万被彻莹泰山一葬,直龙直向,顷至销废至于饿 死街头,则原真说之自生自旺,其为害人不浅也。
一证诸家妄注之缪
地理书之不明于世,大半反被注书者悔之,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彼曰:世
有遗骨,弃诸水火而无祸福。此是说应乎,说不应乎,经曰:以势为难,而形次之。
势为大势之聚散,形为穴中之聚散也。彼则合形于势,而又混势于形,全不分明。 经曰:夫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旱。明兼山之平冈,与土之阜起,而彼则单以 高田勾夹言之。经曰:乘其所来,以言龙也;审其所废,以言穴也。穴有生死、强
弱、厚薄、明暗,所废者死弱薄暗耳,而彼以锄坏言之。青田云:不幸曾经戕贼坏, 再开土色验生气,则锄坏未可以作废言也。经曰:地贵平夷,土贵有支,地对土言,
土不似地之要平夷,地不似土之贵有支也,而彼则作一串说,混而为一,朱雀源于
生气,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明以长生、沐浴、冠带、临官、
帝旺、衰、病、死、墓、绝,以返复于胎、养长生十二位之理气言也。而彼之偏废 理气者,亦作水之形体解,独不思杨公所谓朝水要从生旺来,流于囚谢。景纯诀: 流破生旺皆绝灭。此是说峦头乎?说理气乎?今以造微赋乙丙四局发明之,然后自 晋而唐,自元而明,其理气源流,自有一定不易之经在。总之,理会书旨,须要息 心静气,反覆再四,四面钻研直穷到底,而后真有所得。若一味逞才使气,率意牵 扯,反使本文之语,如云似雾。虽有智者,先入为主,卒难晓会。愚之殚心于是四 十余年,一字不合,未敢轻以为当云。
一辟四十八局之缪
乾艮巽坤,四维之龙,左旋右旋,各从双山五行之气,以为四方所属,皆四时之孟
气。亥子丑冬令也,冬属北方壬癸水,乾亥同宫,则乾与亥,皆壬癸之孟气,左旋 从壬,而右旋从癸也。四十八局以乾亥丁未左右旋,俱作甲乙论,不作壬癸论,是 谓移冬作春,此因不以四方属气定局,而以亥卯未三合头尾字定局,错了路去,连 配龙之水都差了,则向首库口不有不差。寅卯辰,春令也。春为东方甲乙木,艮寅 同宫,则艮与寅皆甲乙之孟气,左旋从甲,而右旋从乙也。四十八局以艮寅辛戌左 右旋,俱作丙丁论,不作甲乙论,是又移春作夏,此亦因寅午戌三合头尾字,错了 路去,连配纳向指都差。巳午未夏令也,夏为南方丙丁火,巽巳同宫,则巽与巳皆
丙丁之孟气,左旋从丙,而右旋从丁也。四十八局以巽巳癸丑左右旋,俱作庚辛论, 不作丙丁论,是又移夏作秋,亦因巳酉丑头尾字差去,而相连尽差。申酉戌,秋令 也,秋为西方庚辛金,坤申同宫,则坤与申,皆庚辛之孟气,左旋从庚,而右旋从 辛也。四十八局以坤申乙辰左右旋,俱作壬癸论,不作庚辛论,是又移秋作冬,亦
因申子辰头尾字,一差尽差。细玩所绘之图,都作顺龙顺水,生旺反背,死绝到堂。
如亥龙左转谓甲气当出未;亥龙右转谓乙气当出戌,而不知其右转从癸,当出未; 左转从壬,当出辰也。寅艮巽巳坤申三处,及乙辛丁癸辰戌丑未四处,其误皆同。
玉尺经乙丙趋戌四局之注,亦被赖敬仙作如此解,未知赖注在前?抑四十八局在前? 相传嘉隆间,欧阳鸾图此四十八局。而世人谓其传自吴景鸾者大缪,今为具图于后,
改四十八局为二十四局从双山也。 一附推明切要之图
地理之图最繁,龙之图百计,穴之图千计,龙穴砂水出于诸家各立之图,大约可以 万计。苟不求其本,而专务其末,形之不同如其面然,其能尽天下之面,而一一图 之耶?青田公解谭授一粒粟,于起主个字,巅曰头首;于凸起节包,曰额门;于第 二分水,曰两眉;于第三分水,曰两眼;于球檐为鼻准;于葬口为人中;于薄口为
下颏;于合襟为髭须。如此则虽千形万状,要皆不离乎一面。曰玄武顶、曰落头脉、
曰化生脑、曰软硬蝉翼、曰大小八字、曰蟹眼虾须、曰天心十字、曰两片三叉,无 不可以一图概之,然而阴来阳受,阳来阴受,逆来顺取,顺来逆取,既阴阳顺逆之 难明,而龙虎左右,则又有先到后到之分;厚薄明暗,则又有边生边死之异;上下 正架,则又有盖粘倚撞之别;脉突窟息,则又有窝钳乳突之名;左旋右旋,则又有 龙水生旺之交;顺龙顺水,则又有射破冲伤之救,不明乎此,虽熟千形万状,究属 皮毛,苟明乎是,推之千形万状,一以贯之矣。张子微之玉髓真经、廖金精之九星 穴法、刘江东之三十六形以及夫画□、拨砂、倒杖、砂断等类,为图甚广,不胜枚 举,博而通之固佳,约而推之亦合,愚盖于诸图繁丛中,绘其图之至切至要,而不 得不明者,新旧共五十图。又诸书传载名墓??举注明某龙某向,可以取证者,得之 八图。附载于后,以待细心理会者之按图一索云。
凡例完~
图说
山属阴,水属阳,而山之与水又各有阴阳。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畔转相逢,此
阴阳分于顺逆配合,山俯为阴,山仰为阳;强者为阴,弱者为阳;脉断为阴,脉合
为阳;球圆为阴,合尖为阳;山分两翼,生枝脚为阴,不分枝脚,单行为阳,此阴 阳分于刚柔本体。阳龙取凸穴,阴龙取凹穴;阳龙取阴对,阴龙取阳对,此阴阳分 于龙穴宾主。金木火属阳,水土二星属阴,行龙受穴,并取相间,此阴阳分于龙穴 间星。水之明者为阳,暗者为阴;先到为阳,后到为阴;强者为阳,弱者为阴;短 者为阳,长者为阴;急者为阳,缓者为阴;紧处为阳,宽处为阴,此阴阳分于虾须
两股。大水为阴,小水为阳;顺来为阴,逆转为阳,此阴阳分于关锁交结。
水之顺逆惟一,而山则有四,龙逆、星逆、脉逆、向逆。回龙顾祖,龙逆也。如南 方来,而反向南方住也。龙不回顾而主星跌转,虽不向南,而却向东向西,以就南
来之水过堂,此为星逆,二者之中若无一逆,则不结也。至于主星山面与后来之龙, 则有顺有逆。撞背来龙,顺也,出脉必逆。逆者,脉与本山之顶不相对也。斜来横
来,逆也,出脉必顺。顺者,脉与本山之顶却相对也。又脉弦直,穴必闪;脉委蛇,
穴必正。亦是顺中取逆,逆中取顺之意。向则与本山之顶或有正求之顺,或有架折 之逆,而与脉路之一线,无有不逆。总之逆有四,而自大段以入细密,为顺逆层次 则有三,龙逆星逆一顺逆也,为大段言也;出脉与本山之顶对则为顺,不对为逆, 二顺逆也;向与入首脉线,无有不逆,三顺逆也,此渐入细言也。外又有下手逆水 之砂,曰逆砂无逆不结,下砂不转莫寻龙也。有逆砂则便有逆水,逆入随龙,顺水 合襟而去,即所谓界合水也,有此则气止而聚。至于顺砂顺水是顺随龙之山水,在 上手一边关穴者,此砂,数生沐官旺者,此水也。倘不从此一边数长生沐浴立旺衰 向,而向下手逆水一边数长生取向,反为顺龙顺水死绝到堂矣!蔡氏所谓顺逆两途 如聋似□,雪心赋但谓阴阳顺逆之难明,亦未能详言之,今略具图于左,约而得该, 惟知者心领而神会,自克三隅反也。
图一
原文:一粒粟云:阴落有脊,阳落有窝。上图是阴来阳受;下图是阳来阴受。谢氏 云:有半阴半阳,有片阴片阳,有八分阴二分阳,八分阳二分阴。阳多则穴阴,阴 多则穴阳,阴阳平分则穴于交际,为刚柔相得。
逸风按:此图乃示明阴阳冲和之道也。盖地学之法,无非取其阴阳中正之道而已, 其义犹如医家之调合;丹家之抱中冲正;阴阳五行之调候也。如贯其理而达其用, 乃从以阴进则阳消;阳长则阴退之理,择审其中正之处以穴之也。故而谓阴盛者择 其阳而穴之,或脱其阴而取之;阳盛者则择其阴而枕之,或浮其阳而悬之也。通达 此法则纵形势之千百万态,亦能眩而不惑也。
图二
原文:龙从右来,右砂先到,顺水为关,此交龙生旺水也,取左边逆水过宫锁断, 为阳锁阴关。龙左来,反此。
逸风按:龙从右来,其左砂必长以为逆水;若龙从左来,其左砂亦必长而为关,且 逆水之砂必低,顺水之砂必高,此亦阴阳合和之道也。反此,则穴不结,两片亦无
从而分。
图三、图四:
图三原解云:两边虾须水齐到,两边齐生,上面气脉逆来,下面分水处顺出,棺对
二水合处,气脉斜来,直放棺。
图四原解云:上面气脉直落到小八字,摆转脚逆出,一片虾须水先到,一片后到,
片生片死,棺扦左边,虾须水先到为生,弃死就生,直来斜放,是为难。
原文:凡落脉与本山之顶不对,为斜来逆脉,下合襟处,却与本山之顶相对,则对 合襟为作向,便是逆来顺取。
逸风按:此图例与下图之图例其义相同,此乃为逆来顺受,顺来逆受之法也。此理 不惟于来龙落脉上取之,即于行龙过脉之处,其自然亦如法皆必一顺一逆也,其态 如「人」字「之」字「乙」字,皆一画顺一画逆之情态,若非有顺逆之情,如死蚯 死鳝,则是为砂非正龙也。臆于此理,则书所云脉之来情要之玄屈曲者之理不赘可
明矣。
图五:
原解云:此二穴龙从左来脉从左落,穴挨右。龙从右来脉从右落,穴挨左,又云此
名随龙出脉,故谓顺中取逆。
原文:凡落脉与本山之顶相对直落,为顺脉,下合襟处,却与本山之顶不对,则对 合襟为坐向,合襟在左,则左边虾须水短在内为先到,此所谓顺来逆取也,右边先
到亦然。
逸风按:此例除按顺逆之理法审之外,尚须察来势之情,观水之出左出右,水之出 右其穴之左必高,其龙左来,当从左顺而逆下,若水出左其穴必右高,龙从右来, 当从右而逆下之。如倒地木星其脉直来为死,必不开正口而开侧口,如水从右来,
其侧口必开于脉之右,而枕脉于左,反之则于左受穴。
图六:
原解云:龙从左来,脉从右出,穴枕左;龙从右来脉从左出,穴枕右。
原文:此亦从逆来顺取中,又别出此种。亦论后龙与落脉相逆,故为逆。左来右逆 而枕左者,脉已右逆,则顺乎左龙;右来左逆而枕右者,脉已左逆则顺乎右龙。
逸风按:此乃所谓偏落者,皆因龙气旺盛使然也,亦顺逆之别情。此局情多见于坐 空朝满局,并见收全局之逆水,其水之界合亦必于穴之后左后右。按前申之例,如 龙之左来其于穴者,必左为高右为低,其脉之下者亦必从右,其水之来者,也必于 左前而来,而界合于右后,并以本身之穴星砂脚而为关收,故其所下之处必为脉之 左,其谓逆中取顺者,其逆乃脉与龙逆,其顺者乃所下之处与龙顺也,若以脉言,
则当下之处是与脉逆也。
图七:
原解云:一个星辰作五穴,五穴皆有脉,办真假者,上有分,下有合,合处流动散
而复聚者为真,上面不分下虽合,而不动直牵者假。
原文:此亦从顺来逆取别出此种,经曰:乘其所来审其所废。
逸风按:此乃弃死就生之法也,至此以下诸图皆是以此要法审之。而此就此例审生 审死之法,只惟「动静」两字,以动为生,以静为死,动者,有阴阳顺逆之变化也, 静者,惟单阴单阳无有变化也,此图以星辰落五脉例之,审其生者,不啻察其中出 外,更要脉有曲动急缓之变化,否则为假。盖脉动则两旁之水必分,其下亦也必流 动而有聚合,若脉死静,其尽处必如鼠尾,则两旁之水虽上亦有分,却于下直泻而 出,故原解云不动而直牵为死也。
图八:
原解云:厚生薄死,棺挨归厚边,不扦金鱼水会(疑少一字『处』),只一边水先 到为厚,气从耳入也,又云气从左来,则左厚右薄,棺枕左耳,借左吹右,气右来 亦然。
原文:此兼顺来逆取,逆来顺取。盖枕脚俱挨归厚边也,上面气从那边来厚,则下
面水亦在那边先到也,所谓借左吹右者,借脉之左耳,吹棺之右耳也,借右吹左同。
至宝云有一等(疑少『地』字)不分阴阳却分厚薄,按阴阳即明暗。经曰:择其所 相,避其所害。
逸风按:此例取其厚弃其薄者,亦挨生弃死也,亦所谓之绕龙减虎,绕虎减龙之法 也。其道亦不脱阴阳无有不相之理也。盖穴之成通法自然,有边短定有边长,其长 者必低薄,短者必高厚,亦一阴一阳也,厚者为气之生,薄者为气之死。若右厚棺 挨右,风阳之气必逆旋入穴而与土阴之气相合,盖因左薄之砂,必长而逆关止水, 引风气入穴而右旋,亦一顺一逆也。反之,左厚,其土阴之气归左,而右薄气之砂 亦必逆水而锁,其风阳之气则必左旋入穴,与其相合。知此,则经云外气行形内气 止生之道明矣。
图九:
原解云:此名侧出之穴,上面一片三叉,下面一股阴流水,棺对一片水明生处为向, 弃了右边暗死者。葬经乘金相水也,又云侧出之穴都是逆来顺取,棺枕球檐然后发 (疑『拨』字)转脚三分,正对阴流先到住处。
原文:此从逆来顺取中别出此种,所谓顺取者,虽不对本山之顶,却正对龙虎之横
过山顶,亦是气脉斜来正放棺也,住处与合处略差三分,所谓取先到者收拾棺脚也,
右出者亦然。经曰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逸风按:此较前之边厚边薄之例外又另情也,其理亦皆顺逆推来也。
今不拘拘于原解,就形之条件推之,前之厚薄者,风阳之气乃由或左后或右后而入
也。此则反,乃风阳之气是由或左前或右前而入也。且是以本山身之砂脚为关收也,
其情乃于星辰之顶下来后气偏落于龙虎砂,其龙虎亦又必再起星顶而落脉下,此情 亦顺逆也,若偏落于龙砂则来水必从虎砂边来流归穴之左后,以本身之龙砂关收, 风气右旋而入,而相左来气阴土之气,反之,若偏落于虎砂,则来水必从龙砂边来 流归于穴之右后,以本身之虎砂关收,风气左旋而入,而相右来阴土之气,亦皆一 顺一逆也。
图十(阳叶到头)、图十一(阴叶到头):
原文:刘氏云山面属阴,入穴属阳,乃突之窝,阴来阳受。亦有片阴片阳、纯阴纯
阳、半阴半阳、八分阳,二分阴,不宜远,宜缩入二三尺。譬如妇人生门属阳,生
气发育在内,故宜缩入。
原文:刘氏云山面属阳,入穴属阴,乃窝中之突,阳来阴受。有片阴片阳、纯阴纯 阳、半阴半阳、八分阴,二分阳,不宜近缩,当远球檐二三尺,插下二三尺,深浅
得宜方好。譬如男子一身属阳,独玉茎属阴,生气发育在外,故球檐如之。
逸风按:此叶阴叶阳之例,乃足尽峦头取法之理也。亦尽坎离二卦之理象也,盖叶 之正面,其脉络为凹,犹山龙之形也,法观其水及开阳处,坎之象也。叶之背面,
其脉络为凸,犹平阳水龙之形也,法观其凸及环阴之处也,离之象也。故山阴之处, 要其阳聚之处,不开堂则不取,平阳之地,要其阴受之处,无阴则不看,此乃定法 也。若申而达之,则峦形九星除廉贞不取外,其余它星取穴之法,皆可意之也。 4
图十二:
盖穴:
原文:倒仗云势短来徐,上聚高气,藏百会产英豪。放棺凑紧当头截,缩入天庭不
用饶。刘氏云上聚之穴,上尖下圆,虽无二水、小明堂,却是阴阳相交,有顺无逆,
在球檐下二尺开井,不可太深,作坟要短,明堂要兜起。
逸风按:盖穴,其势必四周高起而不压,穴以十字定中裁,上若平时须浮悬,若是 凸时盘凹求。浮悬先以客土衬,后堆坟形配局参,若是盘凹要顶脉,含入口中半吞
裁。
图十三:
粘穴:
原文:倒仗云劲直冲来不可回,到头急煞上崔巍,放棺脱煞乘生气,粘缀能教发似 雷。刘氏云:须脱脉二三尺,大推浮土以荫坟,长接高??而续脉,葬后骤至富贵。
逸风按:粘穴,其星高平来急脉,到穴尚未脱清,若顶脉而下恐煞侵,法用客土培
起接棺,使煞气不至冲棺,故曰粘。此情多见于贪破穴星。
图十四: 倚穴:
原文:倒仗云:直冲中杀不堪扦,堂聚归随倚一边,低脉稍离三三尺,法中??仗最 玄玄。脉过一边得气先发,倚在脉左者,长先发;倚右者,小先发。南枝春信早也。
逸风按:倚穴者,其来脉冲急,较于粘法为甚,其扦,忌于正受,必于堂证下审清,
此类情者,多见于倒地木星穴情开侧口者,以为受穴之地。故曰倚,倚者,倚着来 脉也。
另脉之急直而来,其扦法尚有抛、脱、吐之情,其脉亦也必从星顶而出,且必急劲 而下,须握其度,而掌其权,方可为之,否则脱煞不尽,恐福未到而祸先至也。然 其作法非依人力裁度也,读者不可误认,乃必于下者之前,或自然开阳化气,或自 为开口开窝,亦当由穴证处处审之。故古诀有云:脉来急,前去寻;脉来缓,当下 翻。正是此意也。
图十五:
撞穴:
原文:倒仗云上刚下急势凌层,好觅中停撞乐星,十字正交横受脉,神仙穿仗有谁能。 上面无堂,脉来硬直,中间稍停缓,必开腌脐窝,法取停中,或十字、或剪刀交横,
枕乐星以靠棺首,截其脉而住棺腰,如??眼、如撞钟,蔡氏所谓依腰横攻穿孔入也。 横不是左右之横,乃是内外相平之横,别乎直下而言。
逸风按:撞者,乃取中,并求于生处之意也。盖脉之来喜于见变化,其强阴来者, 乐见其化阳,其直急来者,乐见于曲玄,此乃阴阳化妙寻生之道也。撞之情者,亦 取意于此,脉之势急不化者为死,其化出阳者为生,寻生弃死而裁之方是为真。而 此不惟在这言也,若统于仗法言,实乃取穴之纲也。
图十六:
窝穴:
原文:徐氏云:身俯则须窝中微有乳;面仰则须窝中微有突,切忌落槽最嫌偏陷。 徐式集中载有纽会、张口、深浅、阔狭、大小之分。按张口、狭窝,混于钳形,而 深浅大小。总之一窝不必烦琐。
逸风按:窝穴,多见金星体,有上开、中开、下开不等,且其穴情必沉,不沉则受 风,亦有见于阳中之窝,然此亦必窝中有突方真。窝有狭阔大小之分者,狭小适阴 基,阔大适阳基。又有一等地,名为泼水似鱼鳞,有窝皆可取。
图十七:
钳穴
徐氏云:徐氏云:身俯则须窝中微乳;面仰多是微窝,最怕直长漏槽,淋头倾泻,
诀云钗头不圆多破碎,水倾穴内必生灾,吴公云:钳穴元辰多不收,莫教直泻退田 牛。集中载有曲钳、长短、单双、长钳所忌、曲钳混窝、单双边短,总之一钳。合
钳因无微乳微窝,气融在下,收处微寒。
逸风按:钳穴,多见于土金星,然土星之下必先生金,而后成钳。钳穴之所贵者, 在于周护,亦喜枝脚生芽,并要有唇托,方不至直泻而出。古诀云:无托无唇不必
寻,是谓此也。更有一等地,其脚边有边无,要须借外来护,且长脚之边须逆收水, 是谓进田,反之则谓退田矣!
图十八:
乳穴 原文:
徐氏云:身俯则须脱煞就粘,面仰又宜凑球接脉。诀云:乳头之穴怕风吹;又云凡 是穴廓曲即非,又忌粗顽臃肿,峻急棱□,突露硬恶。集中载有长短大小开纽,总 为一乳不必琐赘。
逸风按:乳穴,多见于木星,其到头成穴亦必又起一头,若穴之急来有棱者,其气 浮,棺趋前除去表土后必见晕,乘晕而下,是谓脱阴乘阳也;若脉来隐平者,其气 沉,必掘下二三尺后见晕,法接脉下,是谓,离阳就阴也。此为乳穴藏法之诀也。
图十九:
突穴
原文:徐氏云:身俯则穴宜凑檐避球,面仰则穴宜凑球避檐,切忌孤露受风。平洋
突惟有界水,来合分明不怕风吹。廖式云:突形如漩螺、如覆杓,集中载有大小双
三,总之一突,分之不必。
逸风按:突穴,山龙则多见于穴顶开阳处或平阳,然其所取者亦当有别,山龙者, 是须先落阳而后起微突,平阳者,是先见凸而后取其微阳处。象虽皆是阳中之阴, 然其作法,则山龙取其阴体之阳中阴,平阳则取阳体中之阴中阳,此亦皆顺逆之法 也,亦取卦体贵阴贵阳之理也。故诀有所谓平阳取其突中之螺漩者,山龙有取其阳
中之微突者,正是此道也。
图二十:
青囊云:龙分两片阴阳取,水对三叉细认踪。谢氏云:行龙受穴多作个字,或边大
边小、边明边暗、趋前边退边后,如草字个、隶字个、篆字个,行龙泛顶必作个,
间有一二不作个者,至入首无有不作个也。
逸风按:龙分两片阴阳取,水对三叉细认踪者,乃审其形势之阴阳,认体也,而体 之两片阴阳顺逆从何而分,水之来去也。水之倒右,其左必高;水之去左,其右必 高,两片从此而分之焉。若顺逆阴阳辨之不清,其交化之所无所定,则用卦无亦无
所取焉。
图二十一:
原文:经曰:原其所起,乘其所止。又曰:过水所以止来龙。又曰:外气横行内气止 生。
逸风按:原其所起者,审其质也。情若如人之出身贵微,来之源贵,其子孙必贵, 来之质陋,其子孙必庸。故教言先察其所原后,而后知其卑贵。乘其所止者,用其 精也。若如树之繁茂枝叶,其终为成果也。自察其出身,视其剥变,而后用其精粹, 此地理之总纲也
图二十二:
原文:此平地回龙之格,所谓龙逆也,不拘东西南北左右转,举一皆可例余。龙自
坤申发足,右坎入首作癸气论,正配甲水,以出面在南,甲水长生,隔在坐山之右,
借甲前丙水为配,出未口。
图二十三:
原文:此平地横龙之格,所谓星逆也,不拘东南西北左右转,举一可以例余。龙自 巽巳起祖,左兑入首,作庚气论。正配右旋丁水,出丑口,以出面在东,故不借配。
图二十四:
此平地直龙之格,所谓脉逆也,不拘东西南北左右转,举一皆可例余。龙自壬亥发 祖,左艮入首作甲气,论正配癸水,出面在南,癸水长生,隔在坐山之左,借癸前 辛水为配,出辰口。
图二十五:
原文:左旋阳艮入首,甲气流行,配右旋癸水,为金羊癸甲,立乾辛二向,如出面 不在西北而在西南,借癸前辛水为配,立坤丁二向,左旋寅入首者同局。
逸风按:艮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艮先天在乾,其穴开面向出乾者, 为后天之龙来先天向。若开面出于坤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震,再起枕脑成穴。 4
图二十六:
原文:右旋阴艮入首,乙气流行,配左旋丙水,为乙丙交趋戌,立丙丁二向,如出面 在西而不在南,借左旋庚水为配,立庚辛二向,右旋寅入首者同局。
逸风按:艮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艮为先天之震,其穴向出兑者,为 先天来龙后天坐。若开面出于离宫,则脉必继行转趋乾,再起枕脑成穴。
图二十七:
原文:左旋阳卯入首,甲气流行,配右旋癸水,为金羊癸甲,立乾辛二向,如出面不 在西北而在西南,借癸前辛水,立坤丁向。左旋甲入首者同局。
逸风按:卯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乾者,必出脉后继 行转趋离,再起枕脑成穴。震先天在艮,若开面出于坤者,为后天之龙来先天坐。
图二十八:
原文:右旋阴卯入首,乙气流行,配左旋丙水为,乙丙趋戌,立丙丁向,如出面在西, 借左旋庚水,立庚辛向。右旋甲入同局。
逸风按:卯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其穴向出兑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 坎,再起枕脑成穴。震为先天之离,其开面出于离宫,为后天来龙先天向。
图二十九:
原文:左旋阳乙入首,甲气流行,配右旋癸水,为金羊癸甲,立乾辛向。如西南出面, 借癸前辛水,立坤丁向。左旋辰入同局。
逸风按:乙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乾者,必出脉后继 行转趋离,再起枕脑成穴。震先天在艮,若开面出于坤者,为后天之龙来先天坐。
图三十:
原文:右旋阴乙入首,乙气流行,配左旋丙水,为乙丙(疑缺『趋戌』二字)。立丙 丁向。如出面在西,借丙前庚水,立庚辛向。右旋辰入同局。
逸风按:乙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其穴向出兑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 坎,再起枕脑成穴。震为先天之离,其开面向出于离者,为后天来龙先天向。
图三十一:
原文:左旋阳巽入首,丙气流行,配右旋乙水,为乙丙趋戌,立艮癸向。如西北出面, 立乾辛向。左旋巳入首同局。
逸风按:巽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乾者,必出脉后继 行转趋离,再起枕脑成穴。巽先天在坤,若开面向出于艮者,为后天之龙来先天坐。
图三十二:
原文:右旋阴巽入首,丁气流行,配左旋庚水为斗牛,丁庚立庚辛向。如出面在北, 借庚前壬水配立壬癸向。右旋巳入同局。
逸风按:巽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巽为先天兑位,其穴向出兑者,为 先天来龙后天向。其开面向出于北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震,再起枕脑成穴。
图三十三
原文:左旋阳辛入首,庚气流行,配右旋丁水,为斗牛丁庚,立巽乙向。如出面东 北,借丁前乙配,立艮癸向。左旋戌入同局。
逸风按:辛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乾,再起枕脑成穴。兑先天在巽,若开面出于巽者,为后天之龙来先天向。
图三十四
原文:右旋阴辛入首,辛气流行,配左旋壬水,为辛壬聚辰,立壬癸向。如出面在 东,借壬前甲配,立甲乙向,右旋戌入同局。
逸风按:辛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辛为先天坎位,其穴向出北者,为 先天来龙后天向。其开面向出于东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离,再起枕脑成穴。
三十五图
原文:左旋阳亥入首,壬气流行,配右旋辛水,为辛壬聚辰,立坤丁向。如出面东 南,借辛前丁配,立巽乙向。左旋乾入同局。
逸风按:亥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艮,再起枕脑成穴。乾之先天为艮,若开面出于南者者,为后天之龙来先
天向
三十六图
原文:右旋阴亥入首,癸气流行,配左旋甲水,为金羊癸甲,立甲乙向。如出面在
南,借甲前丙配,立丙丁向。右旋乾入同局。
(按其言『立甲乙向』之句,依经验谈,穴向只会出后天艮宫或巽宫,未见有出于 震宫者;其又言『如出面在南,借甲前丙配,立丙丁向。』句,乃上例之入首趋左
局方可能,于此例不能,故特此另言明之,应依下按语为的。)
逸风按:亥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乾为先天之艮位,其穴向出艮者,
为后天来龙先天向。其开面向出于东南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兑,再起枕脑成穴。
三十七图
原文:左旋阳壬入首,壬气流行,配右旋辛水,为辛壬聚辰,立坤丁向。如出面东
南,借辛前丁配,立巽乙向。左旋子入同局。
逸风按:壬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艮,再起枕脑成穴。坎之先天为坤,若开面出于坤者,为先天之龙来后天
向。
三十八图
原文:右旋阴壬入首,癸气流行,配左旋甲水,为金羊癸甲,立甲乙向。如出面在
南,借甲前丙配,立丙丁向。右旋子入同局。
逸风按:壬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坎先天之位在兑,其穴向出东者, 为后天来龙先天坐。其开面向出于南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乾,再起枕脑成穴。 4
三十九图
原文:左旋阳癸入首,壬气流行,配右旋辛水,为辛壬聚辰,立坤丁向。如出面东
南,借辛前丁配,立巽乙向。左旋丑入同局。
逸风按:癸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艮,再起枕脑成穴。坎之先天为坤,若开面出于坤者,为先天之龙来后天
向。
四十图
原文:右旋阴癸入首,癸气流行,配左旋甲水,为金羊癸甲,立甲乙向。如出面在
南,借甲前丙配,立丙丁向。右旋丑入同局。
逸风按:癸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坎先天之位在兑,其穴向出东者, 为后天来龙先天坐。其开面向出于南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乾,再起枕脑成穴。 4
四十一图
原文:左旋阳丙入首,丙气流行,配右旋乙水,为乙丙交趋戌,立艮癸向。如出面
在西北,借乙前癸水,立乾辛向,左旋午入同局。
逸风按:丙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巽,再起枕脑成穴。离之先天为乾,若开面出于西北者,为先天之龙来后
天向。
四十二图
原文:右旋阴丙入首,丁气流行,配左旋庚水为斗牛丁庚,立庚辛向。如出面在北, 借庚前壬配,立壬癸向,右旋午入同局。
逸风按:丙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离先天之位在震,其穴向出西者, 为后天来龙先天坐。其开面向出于北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坤,再起枕脑成穴。 4
四十三图
原文:左旋阳丁入首,丙气流行,配右旋乙水,为乙丙趋戌,立艮癸向。如出面西
北,借乙前癸配,立乾辛向。左旋未入同局。
逸风按:丁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巽,再起枕脑成穴。离之先天为乾,若开面出于西北者,为先天之龙来后
天向。
四十四图
原文:右旋阴丁入首,丁气流行,配左旋庚水,为斗牛丁庚,立庚辛向。如出面在
北,借庚前壬,配立壬癸向。右旋未入同局。
逸风按:丁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离先天之位在震,其穴向出西者, 为后天来龙先天坐。其开面向出于北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坤,再起枕脑成穴。 4
四十五图
原文:左旋阳坤入首,庚气流行,配右旋丁水,为斗牛丁庚,立巽乙向。如出面东
北,借丁前乙,配立艮癸向。右旋申入同局。
逸风按:坤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乾,再起枕脑成穴。坤之先天为巽,若开面出于东南者,为先天之龙来后
天向。
四十六图
原文:右旋阴坤入首,辛气流行,配左旋壬水,为辛壬聚辰,立壬癸向。如出面在
东,借壬前甲,配立甲乙向。右旋申入局同。
逸风按:坤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坤先天之位在坎,其穴向出北者, 为后天来龙先天向。其开面向出于东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离,再起枕脑成穴。 4
四十七图
原文:左旋阳庚入首,庚气流行,配右旋丁水,为斗牛丁庚,立巽乙向。如出面东
北,借丁前乙配,立艮癸向,左旋酉入同局。
逸风按:庚龙入首趋左,其开面在右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右高而左低,水亦必 从右倒左,穴向出右,即如图之阴左旋而阳右旋。其穴开面向出东北者,必出脉后 继行转趋乾,再起枕脑成穴。坤之先天为巽,若开面出于东南者,为后天之龙来先
天向。
四十八图
原文:右旋阴庚入首,辛气流行,左旋壬水,为辛壬聚辰,立壬癸向。如出面在东, 借壬前甲配,立甲乙向。右旋酉入同局。
逸风按:庚龙入首趋右,其开面在左者,以全局之势言之,必左高而右低,水必从
左倒右,穴向出左,即如图之阴右旋而阳左旋。兑先天之位在坎,其穴向出北者,
为先天来龙后天向。其开面向出于东者,必出脉后继行转趋离,再起枕脑成穴。 4
结语:此二十四图例,虽以三合家之道推合用以立穴,但亦尽阴阳相合,两片相济 之理。若于自然之山势上,以卦位推合,亦自有自然之机道存焉,总不脱先后天相 易之理法。然三合家乃依缝针五行卦位之法推求生旺衰墓,其于立穴合以自然山向 者,恐有出卦之虞犯,故今就理法推衍二十四图,虽不足备山情变化之式,但总不
脱此法要,习者,当力求惯通,足履领授,则寻龙到头,其自然山向自能了然于胸, 而不至于误立山向。
原文:死与养皆以龙言,夫生穴水城倒左,则取龙之死向者,生龙忌破水之生方, 死乃水之绝位,水之生方既经射破,则无源矣。取绝为源,先天之理也,旺龙左水
右归,则取龙之养向者,旺龙忌冲水之旺位,养乃水之衰方,水之旺位,既经冲破,
衰虽同旺,却可去来,乙龙乾亥、丙龙癸丑、辛龙巽巳、壬龙丁未、丁龙寅艮、庚 龙乙辰、癸龙坤申、甲龙辛戌,皆可类推。然必大会水倒左倒右,自有一路小水, 或溪涧,或沟渠,逆流过绝过衰,会合于大会水,方为雌雄相食,不是两男二女具 图于左
图四十九
原文:右旋寅艮入首为生穴,应左旋丙水倒右,今水城反倒于左,射破丙水之长生 于寅,所谓射破生方也,立乾亥向,为丙水之绝位,因左边小水逆转,故不为顺龙 顺水。
图五十
原文:左旋丙午龙入首,为旺龙,应右旋乙水倒左,今反倒于右,冲伤乙水之旺于 寅艮,立癸丑向,为乙衰位,因右水逆转到堂,不为顺局。
图五十一
原文:此乐平许氏逆龙顺结地,左旋阳艮入首,甲气流行,配右旋癸水为金羊癸甲, 亥卯未木局。伪传四十八局误作丙气,错配乙水,乙该右旋,彼乃图作左旋,岂非
顺龙顺水,玩诸书所载,许氏此图出未口,可知左艮为甲气木局,而非丙气火局矣。
图五十二
原文:此银邑叶氏回龙地,右旋艮龙入首,乙气流行,配左旋丙水,发源于寅,出 口于戌,立丙向,为朝于大旺,此乙丙趋戌局也。伪传四十八局谓右旋艮,属丁火, 配庚金,立辛向,水归斗牛,全与此图不合。玩此,诸书所载之图自知其谬。
图五十三
原文:此台州蔡氏地,右旋阴亥入首,癸气流行,正配左旋甲水,因出面在南,而 不在东,借甲前丙水,作丙旺向,出未口,乃是金羊癸甲,丙可借者,丙于未为衰
故也。伪传四十八局以阴亥为乙气,则水当归戌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