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熔铅车间作业工人 的职业卫生学评价
铅及其化合物为工业上应用广泛的材料,在建筑、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及印刷等行业均使用广泛,使职业性铅中毒成为常见职业病之一。
铅为灰白色重金属,熔点327℃,当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为氧化亚铅(Pb2O),并凝集成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还可以逐步生成氧化铅(PbO)、三氧化二铅(Pb2O3)、四氧化三铅(Pb3O4)。在铅矿开采及冶炼、熔铅作业、制作蓄电池、搪瓷、景泰蓝等工业上均可接触铅烟、铅尘和(或)铅蒸气。
铅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被人体所吸收,吸收过量铅产生职业性铅中毒主要是慢性中毒,可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各种症状。
本实验通过模拟熔铅车间的作业现场,了解熔铅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铅烟、高温及热辐射等),同时通过对熔铅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外剂量检测和相关的内剂量(尿铅、δ-氨基-γ酮戊酸)检测,了解熔铅作业环境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及程度,并做出综合性分析评价和估测。
1. 内容方法
1.1 对象
模拟熔铅车间作业现场及其中4名工人。
1.2 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
利用TES温湿度计、EM8型数字风速仪、MR-3A型辐射热计、黑球温度计、杯状水银气压计等仪器对模拟车间的气象条件,包括干球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黑球温度、平均辐射强度、单向辐射强度等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业企业设
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结果进行分析。
1.3 气铅浓度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利用铅烟(尘)采样器采集10分钟200L空气,将采集所得样品滤膜减碎后,置于3%硝酸5ml中,沸水浴加热30,min,使滤膜中的铅溶解于溶剂中,定容到10ml,用同样方法处理未采样的滤膜作为空白对照,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铅空心阴极灯283.3mm波长下测量溶液吸光度,并利用铅标准曲线,求出单位样品中的铅含量,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结果进行分析。
1.4 尿铅检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取4名工人尿样各10ml,经消化处理后,分别用3%硝酸溶解其中的铅并定容至10ml,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铅空心阴极灯283.3mm波长下测量溶液吸光度,并利用铅标准曲线,求出单位样品中的铅含量,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结果进行分析。
1.5 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检测
取4名工人尿样各1ml,分别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后,与显色剂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并在554mm波长下测量其吸光度,用同样方法处理未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尿样作为空白对照,利用δ-ALA标准曲线,求出单位样品中的δ-ALA含量,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
表1.模拟车间气象条件测定记录 测定日期:2014年 月 日 天气:晴
测定时间 测定地点 实验一室 干球温度℃ 27.11 相对湿度% 86.71 气压kPa 风速m/s 黑球温度℃ 34.76 平均辐射强单向辐度射强度cal/cm2*min Kw/m2 0.99 1.26 9:00 100.6 2.16 标准状态下的空气体积Vo=180.18L
2.2 铅接触情况和生物监测结果
表2.模拟熔铅车间作业工人铅接触情况调查结果
检测项目 受检人数 测定浓度 超标人数 检验值 t值 P值 发生率 与气铅
(或点数) (或点数) % 相关系数 气铅(mg/m ³) 4 0.0176±0.0002 0 0.03 -82.33 <0.001 0 1 尿铅 (mg/L) 4 0.2272±0.0725 4 0.08 7.860 <0.001 100 -0.438 δ-ALA(mg/L) 4 3.7599±2.3515 1 6.0 -3.564 <0.001 25 -0.224
备注:尿铅与δ-ALA的相关系数为0.126
2.3 结果分析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可知,模拟车间气温、黑球温度、平均辐射强度、单向辐射强度均没超标,气湿过高,而风速偏低。
模拟车间中平均气铅含量为0.0176mg/m³,没有超过最高允许浓0.03mg/m³,超标点数为0,发生率为0%,P<0.001,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测得气铅浓度均值大于轻度铅中毒判定指标(<0.03 mg/m³)。
测定结果显示4名工人测得的尿铅含量均值为0.2272mg/L,均超出最高允许标准0.08mg/L,超标人数为4人,超标率为100%,由P<0.001,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测得尿铅含量均值大于轻度铅中毒判定指标(≤0.08mg/L)。 测定结果显示4名工人的尿δ-氨基-γ酮戊酸浓度均值为3.7599mg/L,符合标准≤6mg/L,其中1名工人的尿δ-氨基-γ酮戊酸浓度超标,超标率为25%。由P<0.001,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测定尿δ-氨基-γ酮戊酸浓度均值大于轻度铅中毒判定指标(≤6mg/L)。
测得结果显示气铅浓度与尿铅浓度和δ-ALA浓度成负相关关系,而尿铅浓
度与δ-ALA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在模拟熔铅车间内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是铅烟,温度及热辐射均没有超标,虽然我们这次模拟设计主要以铅烟为主,但设计时各方面应更接近真实熔铅车间,因此模拟设计时应把电炉温度再调高,以及测量点更靠近坩埚,达到高温、高热辐射的要求。
虽然气温没有超标,但越靠近坩埚,温度越高,湿度也超过标准,从而使铅烟的生成增加且难以消散,造成熔铅作业车间气铅浓度升高,危害人体健康。但采样点气铅超标率为0%,可能因为采样点数目太少,致使实验误差大,或采样点不具代表性所致。设计时应增加采样点,或将采样架设于熔铅作业附近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的呼吸带。有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下风侧或回风侧。 尿铅浓度是反映近期铅接触水平的敏感指标,尿δ-ALA浓度反应的是长期铅接触的指标,也是诊断是否有铅中毒的重要指标。尿铅浓度超标率为100%,而尿δ-ALA浓度超标率为25%,表明所有人近期铅接触水平均超过标准指标,而25%的作业人员发生铅中毒。若长期接触该铅接触水平,所有作业工人均会发生铅中毒。
一般情况下,气铅浓度与尿铅浓度和δ-ALA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尿铅浓度与δ-ALA浓度也成正相关关系。但测得结果与此不符,可能与气铅采样点不具有代表性或气铅采样时间选取不当有关,需要重新调整后再检测。
4. 结论
根据该调查结果显示,该车间作业环境不符合国家企业卫生标准。该熔铅作业场所气象条件中气湿、风速均不符合卫生标准,增加了作业工人与气铅的接触机会,增高了铅接触水平,不适合作业工人长期工作,长期接触会使工人发生铅中毒。作业工人尿铅全部超标,且尿δ-氨基-γ酮戊酸浓度也有25%超标,表明所有人近期铅接触水平均超过标准指标,25%的作业人员发生慢性轻度铅中毒,
可见该车间不良的作业环境已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该工厂的管理者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针对车间的具体情况进行环境优化,加强车间通风、设置有效排毒装置,注意保养、检修通风设备,加强工艺改革,采用自动化和密闭化的机器,使其符合国家企业职业卫生标准。工厂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对观察对象及铅中毒工人进行处理或治疗。另外,要加强个人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减轻铅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最后,卫生监督部门应不定期对重点作业场所进行监督管理,保护作业工人的生命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