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六段”教学模式
“三步六段”教学模式
“三步六段”教学法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即一课三步、一堂两段。
【课前】
一、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格式必须统一。要按照“三步六段”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置选做题。
二、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集体备课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集体备课的安排
1.时间:每教研组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2.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任课教师。
3.组织:参加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备课室参加集体备课,带好参考资料,主备老师(上次集体备课定好的)带已准备好的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主持,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参加人员要在记录单上签到。集体备课结束后,组长将记录单交学案室。备查,存档。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1.研讨教学内容:研讨下一教学周(备课日的第二天至下一备课日)的教学内容,按上次备课时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要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讲出自己对导学案设计、题目选编的意图,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六段”的实施办法。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导学案定稿,交油印室印刷。导学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再下—教学周的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将任务分配到老师。领到任务的老师在下一周里,根据领到课题编写导学案,为下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做准备。
3.确定示范课:商定下一教学周一节示范课的课型,执教人,时间,地点、内容。
(三)备课纪律
1.严格遵守时间。上班后20分钟内到备课室开始备课,下班前20分钟内备课结束。
2.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组织调控,不能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
3.级部负责检查监督,教务处抽查,结果计入绩效考核。
三、个人备课
1.备内容:结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法,一法多题,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
3.备标准:按照“三步六段”教学法课堂评价标准准备。
四、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1.预习资料:预习要有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
2.预习形式: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避免浮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率。
3.预习方法: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阅读一遍课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
这些问题以及D级内容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讨学习。
【课中】
“三步六段”教学法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是将课堂45分钟分成35分钟,10分钟两段,前35分钟按“六段式”进行教学,后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
一、前段
1.重申目标:上课老师重申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
2.学情调查
①调查学生: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A级问题要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情况。
②学生质疑:让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
3.问题汇总
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
4.精讲点拨
①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到黑板上板演或用实物投影入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
②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 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
5.当堂检测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的时间,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
6.小结作业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疏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规律,总结方法。
②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完成好(D级问题可选做),下课时老师将导学案收齐,带走批改。
二、后段
课堂的后十分钟是预习下一课内容的阶段,老师把下一课的导学案发下去,简述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目标,指示预习方法。先要求学生全面预习。下课前再给各小组分工,课下有侧重的预习。
【课后】
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师生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
1.教师
①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②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要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
2.学生
①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
②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
③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背囊”,是期末,高三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 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