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固定矫治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情况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2月第35卷第4期Centra—l Mains Medical—Journal Feb.2008,Vo1.35,No.4 ・71・ 固定矫治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情况分析 李 洪 (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郑州450003)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矫治前、中、后患者牙周状况,探讨预防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炎发生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60 例固定正畸患者,分别在矫治前2周,矫治中3个月、12个月,矫治结束后3个月这四个阶段对患者的探诊深度(PD)、茵 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等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与矫治前比较,在2、3阶段所有指数均有不同 程度升高,第2阶段更明显,第4阶段与矫治前比较,除PD较高,其余三个指数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 论固定矫治患者在矫治期间牙周健康状况较差,但通过矫治中不断引导督促患者注重I:2腔卫生,保持良好的习惯,并 以牙周基础治疗手段则可使牙周状况得以改善。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牙周病;I:2腔卫生 固定矫治患者,由于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固 高,矫治后12个月稍有差别,矫治结束后大部分指标均有明显 定矫治器对患者刷牙和其他口腔卫生的维护产生较大妨碍…, 降低(探诊指数增加)。因此对矫治患者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 口内条件变化使牙齿菌斑堆积,易造成患者牙龈炎,甚至发展 宣教、督促其维护牙周健康是减少牙周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 成严重的牙周疾病 J。本文随机抽取60例固定矫治患者,通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妨碍了患者的刷牙和其他 过对其牙周健康进行追踪观察和对比调查,以期对固定矫治患 的口腔卫生维护,对口腔的自洁作用造成影响,使牙菌斑产生 者的口腔卫生维护,预防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 堆积,导致了牙周炎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甚至可以观察到, 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口腔卫生较差的青少年患者的下前牙唇、舌侧龈缘有结石存 1对象与方法 在,并伴有牙龈红肿、出血,这又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口腔卫生 1.1 调查对象: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4至2006年间恒 维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固定正畸患者在治疗期间常规进 牙期方丝或直丝弓固定正畸患者共60例,矫治期间未服用抗 行口腔卫生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部分患者在矫治过程中还需 生素,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9~27岁,平均14.6岁, 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更为重要的是,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 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47例,成年人13例。对每位患者均进行 卫生维护,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应该是正畸患 牙周健康追踪调查。 者的一大收获将会使其终生受益的。 , 1.2研究方法:在所有患者矫治期间均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如 在矫治结束的患者中,PLI、BI、GI均比矫治期间下降,至矫 观看有关口腔卫生知识的录像,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及时间, 治前水平,这表明固定矫治患者的口内矫治装置对牙龈组织的 并告知口腔卫生不好的危害等。分别在矫治前2周,开始后3 直接刺激是牙龈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带环的边缘 个月、12个月,矫治结束后3个月这四个阶段对患者的右上及 不够密合或向龈沟内延伸过长及带环松动,均对龈缘产生较大 左下的中切开、侧切牙、尖牙、第1或第2双尖牙、第1磨牙的 的刺激;在粘贴托槽时,釉质粘合剂使用过多,而没有及时清 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 除,复合树脂材料粗糙的表面容易附着菌斑。因此,在临床操 (GI) 由同一医生进行测量记录,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 作过程中,要及时去除多余的粘结剂,并选择大小、规格合适的 2结果 带环,尽量减小对牙龈的刺激和压迫,减少由于正畸装置造成 的牙面不易清洁的区域,PD较矫治前增加,说明虽然医生和患 在矫治中第3个月PD、PLI、BI、G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者都做了很好的监督和配合的工作,固定矫治器的使用对牙周 (P<0.01),矫治中第12个月所有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的损害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P<0.05),矫治器拆除后3个月除PD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 参考文献 统计学意义(P>0.05),在拆除矫治器后3个月除了PD有增 [1]林久祥,主编.现代口腔正畸学[M].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加,其余各项指标基本趋于正常(表1)。这说明固定矫治器对 出版社,1999:659. 患者牙周损害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在矫治前后有很大差 [2] 曹采方,主编.牙周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别,是完全不可恢复的,但探诊深度的改变也显示固定矫治器 2001:231—233. 对牙周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3]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表1 固定矫治患者不同阶段的牙周调查情况比较(i±s) 2004:268—271. [4] 杜娟,谢以岳.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维护的临床研究[J].口腔 正畸学杂志,1999,6:74. [5]许天民.正畸治疗中的牙周健康概念[J].El腔正畸学,1998,5 (2):89. [6] 曾祥龙,主编.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 注:与矫治前比较, P<0.05, P<0.01 学出版社,2000:6. 3讨论 (收稿日期:2007—11—12) 本文研究表明在矫治开始后3个月,各项指数均达到最 (本文编辑:傅利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