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 肺炎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化脓性细菌) 发病年龄 青壮年 老人、小儿、体弱者(久病卧床者) 病变部位 大叶段 小叶弥漫各肺叶 病变性质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原发继发 原发 原发以继发多次 肺结构 不破坏 有破坏
预后 多痊愈合并症少见 原发预后较好,继发预后不良,合并症多 并发症 肺内质变,肺脓肿及脓胸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胸膜肥厚和粘连 肺脓肿及脓胸
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5个支气管扩张,脓毒 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
4、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答:早期,病变常限于较大的支气管,随病情进展逐渐累及较小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主要病变为:①.呼吸道粘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再生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②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腺化生,导致分泌粘液增多。③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④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软骨可变性、萎缩或骨化。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的第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红细胞,相邻肺泡内纤维素网相连现象更明显。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一周左右进入该期。肺内突变病灶消失,病变肺组织质地较软,镜下见肺泡内的渗出物开始消散,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大部分细胞已变性坏死,巨噬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素网解体成碎块,并进一步溶解消失。
大叶性肺炎的上述病理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彼此无绝对的界限,同一病变的肺叶的不同部位亦呈现不同阶段的病变。
2、简述大叶性肺炎各个病理时期的病变时的区别
特点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持续时间 1—2d 3—4d 5—6d 7d 渗出细胞 少量红细胞 大量红细胞 红细胞少见 中性粒细胞 少量中性粒细胞 少量中性粒细胞 大量中性粒细胞 变性坏死 少量巨噬细胞 少量巨噬细胞 中等量巨噬细胞
肺泡毛细血管 扩张充血 扩张充血 受压迫萎缩 恢复 纤维素渗出 无 大量纤维素 纤维素达到最大量 被溶解 肺外观 肿胀、暗红色 肿大、红色肝样 肿大、灰白肝样 变软 患者症状 毒血症、寒战高热 铁锈色痰胸间 粘液浓痰 恢复正常 体征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呼吸困难
1、简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
答: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时常表现为血尿,伴红细胞管型,中度蛋白尿,并有不用程度的高血压和水肿。由于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球囊腔阻塞,病人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证。随病变进展,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单位功能丧失,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2、简述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答:肉眼观,两侧肾脏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晰,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改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局部肾小管萎缩或消失,间质纤维化常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使局部肾小球相互靠拢。不同肾单位的病变程度不一致。病变的肾单位出现代偿性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可见各种管型。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 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 白带增多。
2、 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类型有 子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潴留囊肿。 3、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细胞呈现程度不等的异型性,表现
为细胞形态不一,核增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像增大 ,细胞性紊乱。病变由基底层逐渐向表面发展。
4、 子宫颈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粘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内,
未突破基膜。
5、 子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的高危部位。
第十五章 传染病 名解
1、 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
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2、 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的肺结核的典型特点。结核杆菌从原发灶循淋巴流到所属肺
门淋巴管,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将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3、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结核球是直径2—5厘米,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
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也可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4、 伤寒肉芽肿或称伤寒小结: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
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质内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填空题
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但可见于全身各器官。典型病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干酪样坏死。
2、 继发性肺结核据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可分为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和结核性胸膜炎。
3、 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直径0.5—1厘米,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 4、 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5、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的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有
开放性肺结核之称。
6、 干酪性肺炎可由浸润型肺结核恶化进展而来,也称“奔马痨”或“百日痨”。
7、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
生。以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
8、 伤寒的三大检查有:血WBC检查、肥达反应、血骨髓粪便细菌培养。
9、 伤寒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按病变过程分
四期,即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每期大约持续一周。
10、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一种假膜性肠炎,病变多局限于结肠,
以少量纤维素渗出后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11、 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12、 急性细菌性痢疾期其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