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No.7 TIME EDUCAT10N J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基于教育经费投入视角 单萌萌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自2()f)6年至2010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为基本数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生 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这三个维度分析江苏省区域间义务教育供给状 况,以此衡量江苏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状况。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C 1江苏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区域差异 1.1区域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状况 1.2.2江苏省三区域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相 对差异情况 1.1.1江苏省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生均预算内教育 事业费的绝对差异状况 自2006年之后各区域间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 费相对均衡,小学阶段的极差率的均值为1.54,变异系数均值为 0.22;初中阶段极差率的均值为1.27,平均值为0.12。综上分析表 明2006年到2010年间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区域间 相对差异在2006年之后趋于平稳,而初中阶段的变异系数均小于 笔者对《江苏省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2006—2010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得出,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 小学阶段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均值增速依次为1.44、 1.16、1.31、1.29;极差增速依次为0.98、1.2、1.53、1.08;标准差增速 依次为0.98、1.2、1.5、1.07。综合小学阶段的状况可以得出从 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各区域间小学阶段的学生生均预算内教 育事业费的绝对差异显著增加,但绝对差异的增加速度从2009 年开始明显呈减小趋势;另一方面,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各区 域间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绝对差异也逐年增加, 而绝对差异的增加速度同样从2009年开始呈现出减小趋势。 0.15表明该阶段已不存在差异,普通初中的相对差异较普通小学 的小,j区域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1.3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的差异 情况 1.3.1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的区 域绝对差异 为分析义务教育阶段三区域间教育经费供给能力和主观偏 1.1.2江苏省各区域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相 对差异情况 好下学生实际所获得的教育水平,以预算内公用经费与教育事业 费的比值作为衡量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从表l可以 看出,在2006年至2008年间小学阶段学生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 的平均值呈明显上升趋势,极差在4~7之间,标准差在2-3.21之 间;初中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均值在2006年至 2008年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到2009年又呈现出减小的趋 势。另外,由表1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福利指数的极差 与标准差同样是在2006年至2008年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之后 近年来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区域 间相对差异维持在一个低的水平:小学阶段的极差率在1.64~2.1 区间,2006年高达2.1之后趋于平稳,差异系数在0.25~0.38区间, 2007年至2010年变异系数基本无差异,完全贴合新《义务教育 法》所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阶段的极差率变化幅度在 1.88-2.82之间,自2006年之后的四年间变异系数相对稳定。总 的来讲,以2006到2010年之间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预算 内教育事业费的区域差异不大,在2006年至2007年问差异显著 之后无明显缩小趋势,相对来讲小学阶段的相对差异较初中阶段 的小。 呈现平稳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区 域问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而2008年之 后增速减小,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相对而言,初中阶段 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整体水平要高于小学阶段。 表1:江苏省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的区域间绝对差异 年份 小学 阶段 1.2区域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情况 1.2.1三区域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绝对差异 情况 2006矩 7.0 5.0o 2007正 l333 6.0 2008焦 2009正 2010年 l5 0 7.0 平均值 极差 l1.0 4.0 10.67 6.O 2006年到2010年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均值的增速 依次为2.45、1.28、0.96、1.29;极差增速依次为:0.76、1.36、1.2、 1.09;标准差增速依次为:0.68、1.36、1.34、0.98。通过分析可得出 从2006年到2010年江苏省各区域小学阶段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 费的绝对差异在增加,绝对差异的增加速度从2009年开始明显 初中 阶段 标准差 均值 极差 2.65 I1.67 1.0 3-2l l8.0 l1.0 3.61 l9.33 13.0 2.0 I4.67 9.0o 3.06 13.0 9.0 标准差 0.58 6.08 6.81 4.73 5.20 资料来源:根据《江苏省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2006~2010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得出 呈减小趋势。另外,2006年到2010年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 经费绝对差异起伏较大,三区域间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绝对 差异在逐年减小后又增大后又趋于相对平稳状态。 ——1.3.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的区域 相对差异 237—— 堕 墼童 No.7 .IIIME EDUCA.IIION July 从表2可以看出,江苏省区域间小学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 苏中和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继续加大安排苏中、苏北农村教育专项补贴力度并在全省范围内 构建教育资源分配平衡机制。同时,省级政府应确立在义务教育 阶段的主导地位,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承担与其职责和财力相应 的义务教育经费数额,并统筹区域间义务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 从而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定的资金来源,从而推进江苏省内 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育福利指数的极差率在2006年至2009年间呈减小的趋势,差异 系数从2006年的0.38持续减小到2009年的0.18;2007年至2010 年间初中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的极差率与变异系数分 别在1.79—1.93与0.32—0.32区间趋于平稳。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江苏省三区域小学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呈增加趋势,其 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初中阶段学生实际获得教育福利剔除 2006年之外呈均衡状态。总体而言,初中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 教育福利的相对差异整体上要略大于小学阶段。 表2:江苏省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的区域间相对差异 3.2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生均经费拨款基本标准 省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地市级和县级基层政府提供义务教 育的职责,逐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机制,以保障学校 年份 2006燕 2007正 2008正 2009拄 2010焦 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而江苏省目前的现状是苏南、苏中 小学阶段 极差率 2.o0 1.55 1.58 1.44 1.75 和苏北三区域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良莠不齐,笔者建议省级政 变异系数 0-38 0.24 0.24 0.18 O.29 府相关组织应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 初中阶段 极差率 1.O9 1.79 1.93 1.82 1.90 基本需要,测算达到基本教育质量的义务教育所需经费,以此提 变异系数 0.05 0.34 O-35 032 0.40 出并制定一个符合江苏省实际的相对统一的义务教育生均最低 资料来源:同表1 拨款标准和最高拨款标准,各区域不得低于亦不得高于此标准, 2江苏省区域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分析 一方面以保障各个学校获得最基本的教育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也 2.1相关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与实施 、可防止教育经费的浪费,同时可将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及相关教 近年来江苏省省级政府在理论、方针、政策上一直关注于苏 育主管部门的指标,努力促使教育经费供给上的区域差异减小。 中和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如江苏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促进 3.3进一步关注小学阶段均衡发展,提高初中阶段教育质量 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 从本文第一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看,整体上,江苏省义务教 务,按照“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 育阶段对普通初中的经费供给能力和主观努力都要比普通小学 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要加强区域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区域共 的高,而且初中阶段的相对差异也比小学阶段的要小。这在一定 同发展。而从本文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与事业费的实证分析可 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江苏省区域间小学阶段的均衡发展程度不如 见相关政策法规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三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差距逐 初中阶段,因此,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学阶段均衡发展的 年缩减,并逐步趋于均衡状态。 关注度,加大对小学阶段教育经费划拨,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的 2.2三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划拨标准;同时,不因此忽视初中阶段的教育服务水准,并通过信 江苏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苏 息化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 北、苏中还有不少指标在全省总量中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特别是 江苏省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共同均衡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值与苏南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市场的作用 下江苏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很不平衡。以2010年为例,江苏 参考文献: 省苏南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355.74亿元,苏中地区与 【1]江苏省统计年鉴【z】.2010. 苏北地区分别为624.13亿元、785.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 【2】马少兵.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江苏省教育经费投入分析Ⅱ】.天 为7.95万元、4.74万元和2.98万元。由此可见三区域义务教育经 中学刊,2011,(6). 费投入差距仍旧显著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本森.教育财政【A】.Martin Carnoy著,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 2-3政府的公共责任缺失 际百科全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由公共选择理论可知政府的利益偏向导致了部门之间的实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4]2010—2020年)[DB/OL]. 力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致使经费在部门之间分配不均。同时, 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门在与经济领域的部门的博弈中也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这 [5】王春雷.云南省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及办学条件的地域差异分析 就决定了在全国财政经费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局面。另外鉴于江 卟学校管理与发展,2010,(8). 苏省三区域先天经济悬殊较大,相对于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 [6】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济发展相对处于落后地位,财政能力明显不足的地市级与县级无 1989. 力支撑起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加之有限的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筹 [71--n7少兵.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江苏省教育经费投入分析卟天 措渠道直接导致苏中和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教育经费投入 中学刊,2011,(6). 经费短缺,引起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8】王建容,夏志强.我国省际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实证研 3结论和政策建议 究Ⅱ].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 3.1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责,提高转移支付能力 省级政府应加大对区域间义务教育的统筹,进一步提高转移 作者简介:单萌萌(1988一),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支付能力,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通过政策倾斜和优惠政策加大对 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江苏南京21009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