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质量预防及控制
建设工程质量为各个分项质量的总和,但从以往的分部分项质量来看,填充墙的质量往往是各分项中较差的一项,经常出现开裂现象,造成影响观感及使用不便,引起安全隐患。本文就根据多年的现场施工管理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控制方法。
标签: 填充墙质量;方法;高层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业新材料、新技术逐步得到应用,超高、超长、大体量建筑物已屡见不鲜。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良好的材料性能和抗震性能广泛代替了原来的砌体结构,建筑物内部空间及使用功能的划分则通过砌筑填充墙来实现。填充墙砌体使用的原材料大多使用蒸压加气块,该材料具有重量轻、隔热、保温、防水、吸音、省工、降低造价等优点,为建筑业推广应用的环保型建筑材料。但由于设计、施工、及材料自身性能等原因,填充墙局部容易出现裂缝。为了减少质量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原材料、砌筑、抹灰质量,成为填充墙砌体施工的控制重点。
一、裂缝成因及分析
1、填充墻四周与主体混凝土构件相连处裂缝的形成原因
(1)填充墙与柱未按施工规范采用接结筋,且砌块砌筑高度过高,使砌块墙未充分收缩,进而在收缩内应作用下拉裂;
(2)在抹灰时未用钢板网将墙柱连接处覆盖后再抹灰,从而使抹灰层由于水泥收缩而拉裂;
(3)在砌块砌到梁底时,未按规范要求,加一层蒸压灰砂砖斜砌楔牢塞实,在墙体收缩后,出现裂缝。
2、45度斜裂缝的形成原因
(1)地基变形导致主框架不均匀沉降或框架自身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对墙体产生剪切或弯曲作用,填充墙整体刚度小、抗剪或抗弯能力较差,从而产生变形,出现裂缝;
(2)施工中框架结构由于荷载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变形未充分考虑,尤其是填充墙施工前后,且若填充墙未充分收缩,框架变形未稳定,势必会造成裂缝;
(3)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填充墙砌筑质量差、强度低,无法抵抗框架变形,进而产生内部拉应力,出现裂缝;
(4)填充墙宽厚比过大,整体抗剪、抗弯能力差,容易产生破坏。
3、门窗洞口处裂缝的形成原因
(1)地基不均匀沉降易对底层窗台下产生斜裂缝;
(2)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构件与填充墙变形不一致,使填充墙产生内应力,进而在门窗洞口处出现应力集中,产生裂缝。
4、墙体本身立面管线部位裂缝的形成原因
为了埋设管线,墙体线槽处截面削弱,易出现沿线槽方向的裂缝。
二、填充墙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
为了预防上述裂缝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设计、材料、施工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1、设计时控制
(1)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计算沉降量,预估变形程度,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
(2)填充墙应沿墙、柱全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的长度,6、7度抗震设防时不少于墙长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3)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在砌体抗拉薄弱部位设置水平缝钢筋。当外窗或阳台门联窗宽度较大时,可在窗台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配置构造钢筋4φ12,高度120mm。
2、材料的控制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原材料主要为水泥、石灰、砂、粉煤灰等,是水泥混凝土制品,含有经水养护而生成的硅酸钙水化物胶体,水灰比大,胶结料多,虽经蒸压,收缩值控制在0.04%-0.06%范围内,比传统的烧结粘土砖大。而且由于原料和工艺条件的差异,砌块的干缩性差异较大。为此,考察市场选择信誉较好的生产厂家,确保砌块的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抗压强度越高,表明原材料的密实度越好,其干燥收缩值越小。加气混凝土砌块以28天的强度为时间强度,
产品在28天之前自身收缩较快,为有效控制砌体收缩裂缝和保证砌体强度,生产后必须放置28天后,方可上墙砌筑。
砌块进场后,按预算、和设计文件确定原材料的进场数量和规格,材料进入现场,首先确定生产日期,是否符合生产龄期28天的要求。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得超过2m。
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严禁抛扔和倾倒,避免多次搬运和损坏,并做好防雨措施,现场堆放时要遮盖且堆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做好排水处理,防止雨淋和侵泡。
3、施工工艺控制
(1)砌筑前,门窗固定点、预留洞口、各个工序穿插等应提前考虑,避免在砌体上剔凿,影响砌筑强度。砌体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期间施工。
(2)由于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指标不同,施工时除因构造要求的墙底部、墙顶部、局部门窗洞口处采用其他块材补砌外,其他部位不得混砌,更不能与其他砖、砌块混砌。严格控制好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按照规定: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小于15%,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宜小于20%。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燥收缩规律表明,含水率在10―30%之间的收缩值比较小,为了保证砌筑砂浆的强度与砌体的整体性,砌筑时在砌筑面适量浇水,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10mm为宜,表层含水深度通过刀刮或敲下小边来观察,施工时的含水率控制在10―15%。干砖、雨水侵泡和浇水过量的砌块严禁上墙砌筑,现场技术人员应严格把关。
(3)砌筑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保水性,其强度不应小于M5,砂浆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在砂浆中掺入无机或有机塑化剂。为了消除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裂缝,砌块与墙柱相接处,设置拉结筋,竖向间距宜为500mm(或根据砌块的高度来实际确定),压埋2Ф6钢筋,两端伸入墙内不小于800mm,每砌筑1.5m高时采用2Ф6的通长钢筋做拉结,以防止收缩变形拉裂墙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