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江;莫延利
【摘 要】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基础课,它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食品科学的基础学科。食品微生物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总结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调查和科研小助手活动,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的本科生。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30
【总页数】1页(P212-21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实验技能;科研小助手
【作 者】王洪江;莫延利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哈尔滨学院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S201.3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基础课,它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食品科学的基础学科。食品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群体,由于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和实践性,给教学带来不小的难题,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挂图,黑板,老师的讲解为主,但反馈效果一般,很多同学反映对微生物还是不能很好理解。
在长期的食品微生物教学实践当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小事抓起,从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抓起,同时增加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的人才打好基石。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教学体会。
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和更新食品微生物的多媒体课件,扫描了将近千副的微生物图片和仪器设备照片,并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精心制作了一套图文并茂的食品微生物学CAI课件。多媒体课件画面形象生动,让原本看不到的微生物个体形象展示在同学们面前,使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比如微生物的遗传重组是课程的一个难点,从书面上比较难理解,我们制作了微生物转化、转导和接合的Flash动画,细菌重组过程非常形象的展现在大家面前,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让同学明白了细菌的重组方式以及复杂的重组机理。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避免全部使用播放模式,一味地强调CAI的作用,致使学生从头至尾见到的都是大屏幕上的图像,听到的都是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见得总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难免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学生整节课就像看电影一样,课后感觉啥也没学到,反而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积极性。所以多媒体不应是唯一的教学手段,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通过这样的结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利用最节省的时间和空间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教学经费投入加大,我们陆续更新了教学用显微镜,教师的实验演示采用了视频展示,使学生对显微镜下微生物形态、运动、计数、测微、菌落特征更加了解,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调整,除开设显微镜技术、染色制片技术、纯培养技术、培养基制作和灭菌技术等10个基础实验外,又增加了一些开放性的,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比如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测定实验,这个实验应用性较强,与现实生活也很贴近。这个实验时间较长,需要对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前处理,经过样品稀释,乳糖发酵,分离培养,证实实验(复发酵与革兰氏染色)四个步骤,总共时间要三天左右,而且这个实验包含了前面所学的所有基本操作,是同学们自己练习和检验的一个好机会,所以我们开放实验室,把实验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做,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旁边指导进行实验。同学们对这种综合性的实验非常欢迎,认为所学的内容不再抽象,学习知识不再被动。他们积极查找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认真的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综合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风,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素质提高也均有益处。
食品微生物教学内容丰富、任务繁重,以老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同学课后都表示学习完之后印象不深,有很多知识不知道如何运用。
为此,课后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科研调查的活动,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查阅至少30篇中文文献,10篇英文文献,写一篇综述性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一个小组要做一次15分钟的讲座,把问题讲解给同学,讲座结束后,全班同学提问,由小组成员解答,评委由研究生担任。这种课后讨论模式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锻炼了学生写论文,查文献的能力。
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同学以科研小助手的形式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当中,在科研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工作中,注意吸收优秀学生参加部分工作,给学生传授科研技术和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也逐渐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制订研究方案,收集研究数据,完成小论文的写作。如在产胆盐水解酶乳酸菌的研究中,课题组教师和部分学生通过近百个样本的采集,以及分离、鉴定,认识了几十种乳酸菌。一些常见乳酸菌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通过菌落特征便可识别;在筛选产胆盐水解酶乳酸菌时,针对多样本、多重复试验特性,还设计出了以培养皿上胆盐水解酶水解圈的大小来判断产酶特性的简易试验方法,通过采集、调研、实验,学生对乳酸菌的认识及微生物产酶特征也得到了增强。
学生通过科研扩大了知识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科研促进教学,通过教学提出问题,又带动了科研,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以上是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食品微生物教学的一点尝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加强和知识面的拓宽,提高了他们对后继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大四的毕业论文工作中,他们会很快的进入角色。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将继续努力改善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尽一份力量。
【相关文献】
[1]韩春梅.18个高羊茅品种(系)耐热性及其坪用价值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5.
[2]方丽平.热激处理与棉花耐逆性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