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四年级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爱够旅游网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小学四年级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走进《爱的教育》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课前准备:

小说《爱的教育》,并打印目录和“铁匠的儿子”这个故事。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课前交流读书名言。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很爱读书,他们在大量阅读之后,写出了一句句精典的读书感言。咱们课前说说你喜欢的读书名言好吗?。

二、激趣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师:孩子们,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感悟到了读书的快乐。正如培根所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前几天,你们读了《卡罗纳》这篇课文,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卡罗纳这个故事?谁愿意补充?你学完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2、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真诚理解、相互关爱。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读这个故事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书方法)读文章——品句子——谈感受。学生齐读一遍读书方法。

3、大家知道这篇课文节选于哪本书吗?生齐答《爱的教育》 三、走进《爱的教育》。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爱的教育》。首先咱们一起了解怎样读一本书,(师出示)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封面读作者简介、前言、目录等来初步了解这本书,也可以用这些办法来选择你喜欢阅读的书籍。

孩子们,你们想了解这本书吗?请你们拿起桌上的目录快速浏览,想想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2、师:学生交流。

3、师:我读完目录时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我,让我充满好奇,真想一睹为快。经过彻夜长读,我知道书里有一年如一日象大哥哥般照顾驼背同学的卡隆,有在海难到来时把生的希望留给朋友的少年马里奥,有身体残疾家里贫穷却仍然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的克洛西,还有为了让做错事的孩子能继续上学而跪倒在校长面前苦苦哀求的母亲。咱们今天就去认识一个“铁匠的儿子”。

4、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故事,边读文章边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品一品,再从中想想体会到什么。(指着板书说)开始。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5、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点会让你收获更多。

6、师:孩子们,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谁来说?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能互相补充就更棒了。

7、学生汇报交流。

8、师:你想对波列科西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

9、师:孩子们,你们对波列科西和对他父亲说的这番话可以把它作为体会写在读书笔记里。你们平时读课外书有做读书笔记吧?是怎样做的?学生互相补充交流做读书笔记方法。

10、师: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会让我们更有收获。我读完这个故事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写下了我的读书笔记,想和大家分享。想看看吗?(出示课件)

书名:《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 德*亚米契斯 文章题目:铁匠的儿子

主要内容:波列科西的经常遭受来自父亲的挨打和委屈,但他仍对父亲充满孝心,而且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努力学习。

优美句子:1、波列科西的父亲也曾经来过学校,他脸色苍白,双腿不停地抖动着,头发长长地垂到眼睛下面,总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2、“不!没有的事,父亲从来就没有打过我!”波列科西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哆哆嗦嗦地嚷道,脸颊涨得通红。

我的感受:尽管波列科西经常受到父亲的毒打,却从不肯说父亲的不是;尽管没有宽松的家庭环境,却不肯放弃学习;尽管受尽了委屈,却在他人关爱时装成若无其事。这是一个对父亲充满孝心,对学习富有上进心,对同学拥有爱心的孩子。我多么希望他是我的学生,能多给他一份爱,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1、师:这是我的读书收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如果能让他人阅读时赏心悦目就更好了。

12、师:孩子们,读完《铁匠的儿子》后,你还想知道波列科西将来的命运如何吗?你还想知道目录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吗?请大家课后到《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去感受爱的真谛。

四、拓展延伸。

1、师:孩子们,《爱的教育》这本书只是书海中的一朵浪花,好的书籍还有很多很多。你读过什么好书吗?把它推荐给大家好吗? 2、师:孩子们,别忘了收获是满足,分享是快乐,大家应该互相借阅这些“精神食粮”。

(出示名人名言)生齐读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师:孩子们,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它能给你智慧、给你快乐、给你光明。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本课教学反思

读书指导课是为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确立的新课型,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其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总结、交流读书心得以及书写读书笔记,逐步增强阅读能力。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愿望。

首先:课前我安排交流“你喜欢的读书名言”,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接着我从《卡罗纳》这篇课文入手,复习了读书方法,交流了读书收获,再引出《爱的教育》一书,使学生产生想了解这本书的欲望。我在认识《爱的教育》一书时,以“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及怎样了解一本书。我根据学生产生了解这本书的欲望设计了阅读目录的环节,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思考“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说说理由。”教学过程中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学生的想法不一,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的想象能力,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对本书的好奇心。

其次:在阅读《铁匠的儿子》一文时,教学中学生阅读时思维活跃,在点拨中懂得从句子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并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原设想是课外阅读学生能品出文中的基本情感即可,其实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抓住个别学生回答中的信息进行生成,一定能对本文的情感品出更深层次的内涵。这与自己本身在教学中的倾听能力有关,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然后:在教学中我在学生读文交流汇报后,设计了“你想对波列科西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这一环节,达到对文章主题升华的目的。通过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并引导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也达到与学生所体会到的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

再次:我教学中设计的“读完《铁匠的儿子》后,你还想知道波列科西将来的命运如何吗?你还想知道目录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吗?请大家课后到《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去感受爱的真谛。”这个对话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也做到从读一篇文章到读这本书的过渡。同时在拓展中我让学生交流最近读过的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其它书籍的热情。从课堂上想展示自己读过的好书的孩子很多,足见这个环节为爱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其它学生也具有很强的促动作用。这让我感受到像这样的读书活动课应该多开展几次。

最后在读书名言中总结读书的意义,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把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欲望燃到高点。

源-于-网-络-收-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