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5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列举要按顺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能用表格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准确理解习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1.谈话导入:王大叔打算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我们来看看他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2.出示例1及其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阅读。
3.提问: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的长方形,周长一定是多少米?长和宽也会像周长这样保持不变吗?面积呢?
4.提出要求:如果用22根同样长的小棒表示这22根1米长的木条,你能先试着摆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长方形吗?
学生尝试操作后,组织交流,并把不同围法展示出来。
5.启发: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这么多围法,那么是否还会有其他围法呢?怎样围长方形的面积才能最大呢?
6.指出:要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就要把不同围法一一列举出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 二、尝试列举,感知策略 1.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
2.提问:从表中看,你知道填表时是从长是几米的长方形开始想起的?为什么要从长是10米的长方形开始想起?
提示:用22根1米长的木条会不会围成长是11米或11米以上的长方形?
1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3.明确:因为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22米,所以它的长与宽的和一定是22÷2=11(米)。由此可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最多是10米。 4.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张表接着填写完整吗?
5.学生填表后,讨论:通过一一列举,你发现符合要求的围法一共有多少种?这个结果与黑板上展示出来的种数是否一样?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求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6.进一步讨论:根据列举的结果,你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吗?
7.指出:刚才,我们通过有条理地一一列举求出了答案,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板书课题)
三、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顾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强调: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列举时要注意有条理地思考,对列举出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2.进一步要求: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并要求他们说清当时是怎样列举的。
追问: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好处?运用列举策略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结:列举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
四、拓展应用,丰富体验
做“练一练”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表格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知道列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1)
长/米 宽/米 10 1 9 2 18 8 3 24 7 4 28 6 5 30 面积/平方米 10 答:长6米、宽5米时,面积最大。 列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使其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摆出的长
2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方形的周长不变,长、宽、面积不确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知道怎样摆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再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从而成功解题。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学习效果较好。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5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列举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列举要按顺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能用表格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准确理解习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弄清题意,引发需求
1.谈话导入:王大叔打算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我们来看看他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2.出示例1及其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阅读。
3.提问: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的长方形,周长一定是多少米?长和宽也会像周长这样保持不变吗?面积呢?
4.提出要求:如果用22根同样长的小棒表示这22根1米长的木条,你能先试着摆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长方形吗?
学生尝试操作后,组织交流,并把不同围法展示出来。
5.启发: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这么多围法,那么是否还会有其他围法呢?怎样围长方形的面积才能最大呢?
6.指出:要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就要把不同围法一一列举出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 二、尝试列举,感知策略 1.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
3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2.提问:从表中看,你知道填表时是从长是几米的长方形开始想起的?为什么要从长是10米的长方形开始想起?
提示:用22根1米长的木条会不会围成长是11米或11米以上的长方形?
3.明确:因为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22米,所以它的长与宽的和一定是22÷2=11(米)。由此可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最多是10米。 4.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张表接着填写完整吗?
5.学生填表后,讨论:通过一一列举,你发现符合要求的围法一共有多少种?这个结果与黑板上展示出来的种数是否一样?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求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6.进一步讨论:根据列举的结果,你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吗?
7.指出:刚才,我们通过有条理地一一列举求出了答案,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板书课题)
三、反思回顾,加深理解
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顾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强调:列举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列举时要注意有条理地思考,对列举出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2.进一步要求: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并要求他们说清当时是怎样列举的。
追问: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好处?运用列举策略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结:列举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
四、拓展应用,丰富体验
做“练一练”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表格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知道列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1)
长/米 宽/米 10 1 9 2 18 8 3 24 7 4 28 6 5 30 面积/平方米 10 答:长6米、宽5米时,面积最大。
4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
列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使其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不变,长、宽、面积不确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知道怎样摆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再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从而成功解题。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学习效果较好。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