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时代
“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视角
逄 强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摘要:在“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背景下,基于学生工作视角的探索与实践被推到研究前沿。本文通过访谈、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北方某高等职业院校为例,深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健康现状,认为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维度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搭建辅导员学习交流平台等方式,提高师生健康素养。关键词:健康;学生工作;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2-0120-002
炼。问卷还一并调查了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生最希望通过校园活动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二、学生工作视角下“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
(一)多维宣传,开辟“三个专栏”,建好“五个阵地”
根据调研问卷中对于学生健康教育的需求反馈,该校开辟了“三个专栏”,即在微信平台、校园广播以及学生公寓宣传栏开设健康教育专栏。期间,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关于身心健康的推文,如《青春分享--200多种疾病与情绪有关!专家9步为你“定制”好心情》、《致新生:我们一起上大学》、《青春分享--激发刚健自强的精气神》、《吃完零食就去健身房举铁:那些挣扎和努力的年轻人》、《大学校园的这种现象,你怎么看?》等,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端正品行,文明修身。广播站定期对涉及学院健康教育的相关新闻进行校园播报,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广泛宣传有关预防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健康知识,推广健康营养搭配常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利用展板、内网通知等宣传媒介,进行防病、防骗、防溺水、防人身伤害、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宣传,全面普及季节性流感等重点的传染病预防知识,进一步强化师生对季节性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营造关注生命安全,共享健康校园的浓厚氛围。
学校依托医务室、体育馆和运动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学生公寓和餐厅“五个阵地”,积极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活动,推动实施大学生体质提升计划顺利开展。一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后勤服务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等部门举办的各类讲座、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健康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在此背景下,根据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国家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工作要求,培养师生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师生健康素养,成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教育部办公厅在全国校园开展了“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视角下,“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被推到研究前沿。
一、以调研为抓手,深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健康现状
为更加科学地反映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健康现状,本次调研以我国北方某高等职业院校为例,基于学生工作视角,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的形式,分别对学校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调研。
教师调研以学院一线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式,对参与调研的28位辅导员的基本情况、职业压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参与调研的28名辅导员中,在男女比例上,男性辅导员6人,占21%,女性辅导员22人,占79%;在年龄分布上,所有老师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其中20-30岁20人,占71%,31-35岁5人,占18%,36-40岁3人,占11%;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上,1-3年25人,占89%,4-6年1人,占4%,7-9年2人,占7%。在压力体验方面,·120·
46%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大,36%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18%的人认为一般;在压力来源上,造成辅导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排在前五位的主要是上级和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值,立德树人工作对辅导员的高素质要求,学习和科研问题和学生安全,分别占 50%、39%、39%、29%、25%,其他的压力源还有经济压力(21%)、就业和自身前途问题(21%)、辅导员之间的竞争(11%)、家庭问题(11%)、环境转变和自身适应问题(11%)、人际关系问题(4%)等。在心理负担上,排名前三位的心理负担是:学生突发事件、安全问题和自身素质与满足工作需要的程度的差距。调查反映出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方面的亚健康状态。
学生调研方面,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1101份,重点就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和健康教育需求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参与调研的人员中,在男女比例上,男生525人,占47.68%,女生576人,占52.32%;在年级分布中,大一729人,占66.21%,大二273人,占24.80%,大三99人,占8.99%;参与调研的学生涉及该学校所有二级教学院部。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不怎么关注饮食健康和营养搭配,相当比例的学生三餐不正常,不吃早餐的人数约占到三成,显示其饮食健康和营养搭配意识较为淡薄。该学校有约四成的学生仅通过体育课运动,或者选择几乎不运动。大部分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会低于半小时。学生身体机能状态欠佳。超过半数的学生感觉难以集中注意力,超过半数的学生感觉自己学习能力有所下降。该校五个学生之中,就有一人感觉自己免疫力越来越差,学生对自身健康情况满意率不足三成。关于影响学生健康情况的因素,排名前三名的为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良行为及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
智库时代
卫生知识。结合相关部门工作实际,挖掘班级公共服务项目,承接了公共卫生安全宣传与督查、校园控烟宣传与巡查、校园灭火器检查与维护、文明就餐引导等项目,通过项目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健能力。二是在各级各类奖学金评选办法中,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纳入评选条件,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工会通过举办内容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吸引教职工积极参加,有效提升了的身体素质。三是加强学生公寓安全预警与检查工作,提高安全管理的精准度。组织全体新生参与消防演练;重点检查学生在宿舍内吸烟、乱扔烟头等违纪行为,宿舍违纪住宿问题,宿舍违纪用电问题,在宿舍内使用违禁电器情况,在宿舍内更改用电线路、私拉乱接电线、网线的情况,宿舍乱堆乱放、饲养宠物问题,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二)拓展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实践活动
该校以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为契机,紧抓关键时段、关键人群、关键区域,切实引起学生对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视。一是新生入职教育的集中教育阶段,安排安全教育、消防演练与讲座、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等内
容,配合医务室,组织对新生进行入学体检,并进行麻风疫苗查漏补种摸底登记工作。二是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运用“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为每位新生建立电子心理档案,关注心理问题学生,解决学生心理困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开展新生主题教育月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开展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专题教育,引导毕业生珍视健康、珍爱生命,强化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自觉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开展特殊学生的梳理排查工作,重点针对思想比较激进、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学业出现预警、家庭特别困难、违纪受到处分、就业相对困难等学生进行关注。
(三)搭建辅导员学习交流平台该校畅通辅导员交流途径,通过组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培育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为广大辅导员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辅导员的生活环境,通过定期开展工会活动,丰富辅导员业余文化生活,让辅导员充分体验生活的幸福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参与省级、
智库案例
国家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通过赛项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制定辅导员外出培训能力提升计划,鼓励辅导员出国(出境)学习交流,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三是培育一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以点带面,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竞争环境,促使辅导员队伍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三、实施反思
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下一步工作的改进提供了现实依据。一是培养师生健康观念非一日之功,学校应形成顶层设计,制定长期工作规划,逐步推进,才能使健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宣传教育应避免战线过长而导致审美疲劳,学校在设计活动中,应有重点、有特色,可通过主题教育月等形式,紧抓关键时间节点推进工作,可使宣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逄强(1987-),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N].光明日报,2016-08-21.
(上接第119页)
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第一,从人才选拔和引进的环节主抓,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计划,结合现有在校生人数,按照一定的人员配比储备管理人员。第二,通过提供参加其他高校或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继续教育、外出交流学习和深造机会,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增强数据分析和平台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第三,优化薪酬结构和人才发展培养路径,吸引年青一代加入队伍,留住人才,避免过度的人员流动造成学籍管理的混乱。第四,增强管理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二)完善并宣传好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是开展业务的指南,是学籍管理工作有效执行的保障。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为基础,在新常态下,必须对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优化办事程序,明确对接部门。仔细研读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与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管理经验,对学校现有制度进行优化改进,使之更加符合高校管理实际。
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学籍管理的宣传力
度。一方面,通过对各学院(院系)负责人、教务秘书、教辅工作人员进行学籍制度解读和培训;另一方面,开展入学教育,对新生进行学籍管理制度解读、培训和宣传,并进行一定的测试、考核和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对政策和制度的了解。
(三)推动校园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科学、高效、准确、智能化较高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学籍信息的跨部门实时共享,确保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完整、及时反馈。在原有的教学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使之与教育部的平台(学信网)数据能进行对接,系统间数据自由转换、匹配,达到优化学籍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学校扩招,专业设置不断增加,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籍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之余,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增加管理层级,形成以院、系分别管理的二级体制,下放部分审批权,充分发挥系(部)自主权,院级审核、监督、协调等职能。
四、结语
学籍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对学籍管理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常态下,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工作,不断克服现有的问题,为推进高校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肖栋芳(1991-),男,大学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
【参考文献】
[1]梅琼.浅谈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5(02):75-76.
[2]王军峰.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体会[J].亚太教育,2015(14):67-68.
[3]梁亮.分析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民办高校为例[J].智库时代,2018(39):88+91.
[4]隋春霞,葛日波.民办高校学籍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0):276-278.
[5]芦小平.学籍管理在高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4):136-137.
[6]高艳利,雷春.优化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5(13):59-61.
·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