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年段:高一 学科:语文 主备:曹礼涛 审核: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 班级: 姓名:
整体感知
儒家视“诚信”为人的道德之心和政治生命的根本,这些精神历经沧桑依然光照中华,成为中华民族绵远长存的不竭动力。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首先,在学问上要讲“诚信”,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诚实以对,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其次,在做人上也要讲“诚信”,要知错就改,不能文过饰非。再次,在治理国家上更要讲“诚信”,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国家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长治久安。总之,孔子把“诚信”贯穿到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学法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章的大旨,并系统梳理文言现象,使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深入领悟孔子“诚信”的思想,讨论“诚信”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学习中深入理解孔子所阐述的“诚信”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通过古今对比,分析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读预习】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文题解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
字词梳理
1.字音
诲.( ) 莒.
( ) (2.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 “女”通“ ”。
(2)如日月之食 “食”通“ ”。
(3)无欲速 “无”通“ ”,不要。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彫”通“ 3.一词多义
) ”。
( )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精彩展示】
分组对十二则短文加以翻译并从哲理意蕴方面加以评点
1.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由,诲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不曰‘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如之何’者,吾末(这里指没有办法)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4.子贡曰:“君子之过(过错)也,如日月之食(通“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变更,更改)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测评反馈】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C.小人之过也必文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责:要求。 B.更也,人皆仰之 ..
更:改正。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弘扬,光大。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舍弃。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B.小人之过也必文 ..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D.如日月之食焉 ..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4~6题。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可以。 .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 .
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立:富足。 .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A.杀鸡为黍而食之 B.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C.必不得已而去 D.父子莞尔而笑 ..
6.下列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统治必不可少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是不是百姓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两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助读资料】
写作特色
1.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闪耀哲理光辉。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语言简洁有力、内蕴深刻,以松柏的最后凋落来说明人应该持之以恒的完善自身的修养和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垂范后世,才能有利于国家和百姓。
2.运用比喻,语言形象,说理深刻。
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的充实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皆是,在学习中要认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认真分析其中所深蕴的内涵,进而推而广之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中华民族以“诚信”著称于世,而其最早的源头就是孔子,孔子以身作范,告诫他的弟子及后人,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完善个人的修养,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时至今日,时代和社会都已经历万千变化,但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已距离圣人的教诲越来越远,如何找寻昔日的谆谆教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圣贤已矣,我辈当自勉。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参考
【自读预习】
1.huì jǔ yuè ní
2女:通“汝” 食:通“蚀”; 无:通“勿” 彫:通“凋”
【精彩展示】
1.翻译: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点: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2. 翻译: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评点: 孔子认为,碰到问题,不说“怎么办”,不去动脑筋,不想主动想方设法去对付,对这种人是无可奈何的。此章孔子教导人们自己的行为要深思熟虑,充分估计到行为的后果;要谨慎处事,不要莽撞从事。
3. 翻译: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评点:“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4.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评点: 本章子贡论述对待过错的应持态度。君子不怕有过,因为世上没有没过错的人。同时,君子对自己的过错要光明磊落,错了就承认,不隐瞒不掩饰,让大家都看得见。君子“过则勿惮改”,乐于接受大家监督,公开改正错误。过而改之不为过,损害不了君子形象,仍然会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尊敬。过也光明,改也光明;过也人可见,改也人可见,这就是君子对待过错的正确态度。
5. 翻译: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评点:人非圣人,谁能无过?过而能改,不为过。日、月蚀时虽有一点黑影遮住日、月,但不久,依然射出原有的光辉。过而能改,是谓无过,并不会影响君子的伟大和尊严。所以君子闻过则喜,十分盼望和欢迎别人对自己的过错进行批评帮助。而小人不承认自己有过错、不愿意改正过错,所以必然要掩饰它们。后人因此把这句话浓缩成“文过饰非”四字,作为成语,以示儆戒。
6.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评点: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7.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评点: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8. 翻译: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评点:“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9.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像大车上没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有安装横木的,小车上没有安装横木的,(牲口套不了)车靠什么行走呢?”
评点: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10. 翻译:子贡询问政务,孔子说:“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要有充足的军备,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子贡说:“迫不得已而放弃一项,在这三项中先放弃哪一项呢?”孔子说:“放弃军备。”子贡又问:“迫不得已而放弃一项,在这两项中先放弃哪一项呢?”孔子说:“放弃粮食。自古以来都有死亡,民众不信任,国家就难以存在了。”
评点: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11.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点: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2.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感慨地说:“万物变化都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评点:孔子的这句话是他站在河岸上,面对滔滔的东流水,对景抒情的哲理诗,也是一句格言,意味深长。不少人把“逝者”理解为时光的流逝,其实理解为感叹万物的变迁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较为妥帖。万物的变化,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感于此,自然也包括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惋惜。万物变迁,时光流逝,生命短暂,这是任何人都不难发现的。然而如何对待这变迁、这流逝、这短暂生命,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孔子对人生采取了最积极的态度。他终生孜孜追求,到老不衰。这样的态度是一切积极有为的人都应该采取的。
【测评反馈】
1.答案:C 解析:A项,最后一个“知”通“智”;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2. 答案:D解析:D项,舍:止,息。
3.答案:A解析:A项,之:代词,这。B、C、D三项与例句相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答案:B
解析:A项,可,行得通。C项,去,去掉。D项,立,立足,引申为存在。
5.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C两项,均为连词,表承接,不译。D项,连词,表修饰,不译。
6.答案:C
西山学校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导航
解析:C项,原文中无此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