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50分)
(一)(共22分。每空1分。)1.莘莘学子(读shēn、不是读成xīng)2、吞噬(读shì、不是读成shí)3、挑剔(读
tī、不是读成tì)4、字帖(读tiè、不是读成tiē)5、徇私(读xùn、不是读成xún)6、笨拙(读zhuō、不是读成zhuó)7、远见卓识(读zhuó、不是读成zhuō)8、连累9、硕果累累(léiléi 连续成串)10、钥匙(shi)11、汤匙(chí)12、强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qiǎng、不是读成qiáng)13.呆板dāi14.答应dā“答理”15.逮老鼠dǎi16.逮捕dài17.殚精竭虑dān竭尽18.虎视眈眈dān 19.肆无忌惮dàn20.档案dàng
(二)(共12分。每题3分。)1.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难度较小。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用来形容“虚假消息”语意过重,可改为“耸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B.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不能用于指动物。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D.不可磨灭:形容功业、事迹或道理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褒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词义、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方面来判定是否正确。 2.A3.B 4.B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共8分。每句1分。有增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四)(6分。每句1分。有增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见课本。 (五)(2分。每句1分。有增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见课本。
二、诗文阅读(33分)
(一)(10分)1.(4分)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2.(6分)示例一:拟人。全诗采用第二人称,将雨伞人格化,运用“陪伴”“撑开”“创造”等词语,赋予雨伞以生命,生动传神。示例二:象征。诗人笔下的“雨伞”象征了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人。或“乌云”“风雨”象征了“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示例三:烘托。诗人借“乌云”“风雨”来营造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烘托出“雨伞”形象的高大。评分说明:任选一种、联系诗句分析,意近即可。 (二)(共23分) 1.D(3分) 2.(共8分)
(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2分;“秋\"译对2分。共4分)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2分;“隆”译对2分。共4分) 3.(共6分)亲贤臣远小人(3分)。理由: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3分)。 4.(意思对即可。共6分)诸葛亮:直言进谏(3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3分)。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1.(6分)答案:一是渴望生存状态“稳定性”的文化心理需求;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山大”,竞争激烈,让转身遭遇更多艰难。
【解析】文章第4-5段写“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概括出这两段的内容即可。(“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这两句点出了原因。)
2.(5分,答对4个得5分,3个4分,2个2分,1个1分。)答案:道理论证 事实论证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或对比论证)
【解析】道理论证:如“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事实论证:如“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比喻论证:如“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正反对比论证:如“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
3.(6分)答案:辞职看世界不应成为主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充实,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
【解析】本文尽管开头部分花了不少文字写许多人心中“激荡过一个远方”,但后半部分却阐述了一种相反的观点,特别是最后一段点出了本文主旨:“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