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测试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8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80分。) 1.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

A、“道”即万物 B、“无为而治” C、祸福相依 D、养“浩然正气” 2.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

A.《论语》 B.《诗经》 C.《易经》 D.《春秋》 3.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6.儒学开始定于一尊与哪两个人物有关?

A.孔子和孟子 B.秦始皇和李斯 C.汉武帝和董仲舒 D.“二程”和朱熹

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9.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 B.程颢和程颐 C.朱熹和王阳明 D.周敦颐和张载 10.理学家所谓的“天理”包括哪些内容?

①世间万物的本原 ②“三纲五常”等儒家道德伦理 ③“人心”或人的思想意识 ④“气”或世间万物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11.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 A. “二程” B. 朱熹 C. 王阳明 D.王夫之

12.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13.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 14.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出现②发明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③创制黄道游仪④发明简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1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6.下列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 B、秦始皇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

C、 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D、东汉文学家许慎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做出过重要的理论探究 17.明代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从根本上说明

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18.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 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 19.下列作品中描写市井生活的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阎立本《步辇图》 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0.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说,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保存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余篇诗歌 D.内容丰富,句式自由灵活 21.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昌龄的诗歌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 22.汉赋的突出特征是

A.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B.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C.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D.是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23.标志中国小说渐趋成熟的是

A.唐代传奇 B.宋代话本 C.宋代说书 D.明清小说

24.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为他们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兴起为他们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C.通俗文学的发展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25.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等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新变化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科举制度走向衰落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对外政策趋向闭关 26.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

A.古代戏曲的起源 B.古代戏曲的成熟C,国剧的形成 D.地方戏的崛起 27.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普罗泰戈拉 B.伊奥尼亚 C.德谟克里特 D.狄俄蒂玛 28.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核心是( )

A.道德就是知识 B.提倡教化人民C.主张改善人的灵魂 D.知识就是力量 29.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 提倡追求自由、幸福B.肯定人的价值C.资产阶级的人性论D.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 30.以下选项中,不是文艺复兴前“三杰”的是

A.但丁 B.彼特拉克 C.米开朗琪罗 D.薄伽丘 31.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

A.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复兴B.保留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C.思想家的提倡复古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32.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A.打击了欧洲封建教会 B.抨击了封建道德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3.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基督徒是( ) A.马丁·路德 B.利奥十世 C.加尔文 D.斯彭内尔 34.德意志发生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取大量财富B.人们要求改革教会愿望强烈

C.罗马教皇派人修缮圣彼得大教堂D.罗马教廷派人来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5.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是一场反对罗马教廷垄断宗教事务的运动B.是一次西欧封建集团内部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 C.是一次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斗争D.是一场西欧基督徒想改革罗马教会的运动 36.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

A.感性 B.理性 C.人性 D.个性 37.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家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38.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其积极意义在于否定了( ) A.君权神授 B.封建君主制度 C.封建等级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39.《纯粹理性批判》的作者是( )

A.康德 B.洛克 C.霍布斯 D.狄德罗

40.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你认为近代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新学科形成的基础是

A. 解析几何学 B. 微积分学 C.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 D. 达尔文进化论 41.下列科技成果与人物一一对应,不正确的是:

A改良蒸汽机——牛顿 B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C电灯——爱迪生 D大功率发电机——西门子 42.下列属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基督山恩仇记》 C.《西风颂》 D.《悲惨世界》 43.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所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A.拜金主义的泛滥 B.对“理性王国”的失望C.理想主义的盛行 D.对古典文化的憧憬 44.被称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的文学作品是 A.《等待戈多》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百年孤独》

45.曾说过“拿坡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是 A.巴尔扎克 B.雨果 C.托尔斯泰 D.司汤达 46.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音乐大师的是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柴可夫斯基 47.名画《向日葵》的作者是

A.凡高 B.毕加索 C.塞尚 D.高更

48.绘画大师毕加索是以下哪一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 A.印象派 B.新印象派 C.现代派 D.写实派 49.素有“音乐之都”称号的著名城市是 A.维也纳 B.巴黎 C.纽约 D.莫斯科 50.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经典之作不包括 A.《一个国家的诞生》 B.《城市之光》 C.《摩登时代》 D.《大独裁者》 51.电视的发明人是

A.爱迪生 B.格里菲斯 C.贝尔德 D.卢米埃尔 52.戏剧《等待戈多》是哪一流派的开山之作

A.古典主义流派 B.荒诞派 C.浪漫主义流派 D.批判现实主义流派 53.下列关于《人间喜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B.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 C.是一部描绘人民战争的英雄诗史D.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54.鸦片战争前后,最早向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曾国藩 D.康有为

55.倭仁提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要是为了 A.否定洋务“新政” B.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C.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 D.防止“以夷变夏” 56.所谓“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①王韬 ②梁启超 ③.薛福成 ④郑观应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7.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救亡之道首先是

A.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改革政治制度,扩大民主权利C.结束军阀割据,统一中国 D.以西方文明取代中国的封建文化58.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其“科学”的含义是指

①自然科学法则 ②科学精神 ③反对封建迷信愚昧 ④反对偶像崇拜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胡适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 60.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 61.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62.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

①七届二中全会②“八大”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十六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3.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

A.改革开放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C.“南方谈话”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64..下列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没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是

A.江泽民的“三个代表”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6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 66..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其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 ( ) A.民族主义 B.民本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67.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 正确是 (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68.下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9.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大革命,它: A. 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 借鉴了法国科学家的的学说

C.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 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70.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形成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71.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 关于计算机诞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 B最初发明计算机是战争的需要

C最初发明计算机是对苏冷战的需要 D计算机的发明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73.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74.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说明:

①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现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③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④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5. “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76.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77.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78.“双百”方针是指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D.科技上“百花齐放”,文艺上“百家争鸣” 79. 下列文艺作品,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有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青春之歌》 ④《创业史》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0. 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 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④启动了“希望工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题卡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号 答 案 题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号 答 案 题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号 答 案 题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号 答 案 8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 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图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

请回答:

① 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3分)

② 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3分)

③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2分)

④ 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8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一统天下,只有研读经书的各级官学和书院、私塾,“中举”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根本不知近代教育为何物。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受到西方洋枪洋炮和文化教育的冲击,洋务派开始提倡洋务教育,主张在不变更封建教育制度的前提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以“西文”和“西艺”为主要内容,兴办了一些近代新式学堂,并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康云峰、刘莉莉《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 粱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彼自七八岁人皆入学,有不学者责其父母,故乡塾甚多。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而我中国文明之邦,读书识字仅百之二十,学塾经费少于兵饷数十倍,士人能通古今达中外者,郡县乃或无人焉。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四 在维新时期,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当时在职官员和民间出资办学的人很多。粱启超说:“政变以后,下诏废止各省学校,然而民间私立者尚纷纷,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维新派积极创办学堂的同时,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并且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所译西书不仅供学校使用,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推广西学。 ——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4)材料四认为在维新期间出现的有利于新学推广的现象是什么?维新派教育改革主张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