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网测试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历史网测试题

1.(2007·海南单科·13)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正确答案)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答案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同时以张謇为首的实业家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2.(2020.7·江苏高考·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单选题] * 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D项;“纺”“织”分离,反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反映的是手工织布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的滞销问题,排除C项。

3.(2020.7·浙江高考·1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单选题] *

A.实业部(正确答案) B.参议院 C.钱业公会 D.工业建设会

答案解析: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实业部,下设农政、工政、商政、矿政四司,以指导实业发展,故选A项;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拥有立法、制宪、财政决算、选举临时大总统和副总统、弹劾、咨询等职权,为临时政府最高立法机构,排除B项;钱业公会负责金融事务,不直接指导实业,排除C项;工业建设会是协会,不属于政府机构,排除D项。

4.(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单选题] *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正确答案)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答案解析:据材料“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和“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表明经济出现不正常现象,结合所学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战胜利后,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上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大肆征敛,滥发纸币得出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故选C项;材料“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说明工业生产减缓且材料未反应商业的繁荣,排除A项;据材料“难以维持再生产”说明生产减缓不是恢复,排除B项;材料主要提及194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不是国民党军阀混战时期,排除D项。

5.(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单选题]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据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说明结合所学洋务派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的目的可知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以对抗外国经济入侵,故选D项;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可知面对外国入侵采取的措施不是对外交往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李鸿章认为”说明不是清政府,且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是在甲午战争以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项;据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说明是坚持求富自强的方针,排除 C项。

6.(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单选题] *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正确答案)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答案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这种混乱的状况使得商品交易需要相互间的换算,因此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故选A项;材料中国经济领域度量衡的混乱,没有直接导致政治上的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材料中国度量衡的混乱状况,与国民经济结构内部农、轻、重比例失衡无关,排除C项;材料度量衡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商品的流通,但没有体现出“阻断了”,排除D项。

7.(2019·江苏高考·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单选题]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矛盾,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

8.(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单选题]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正确答案)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排除C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9.(2018·江苏高考·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

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单选题]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正确答案)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解析: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A项错误;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只是使用外来技术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所有洋匠,太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10.(2017.11·浙江高考·8)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单选题] *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与材料的内容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初步发展不符,故B项错误;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是在《南京条约》后,故C项错误;1895—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不论是资本还是工厂数量都有显著增加,平均年增长率也很高。表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是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的第一次高潮,故D项正确。

11.(2017·江苏高考·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单选题]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中,美国投资总额超过了英国,表明英国的国际地位的下降,1故A项错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中,英美两国约占80%,日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详,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是指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工业、金融等行业与材料的内容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各国的比例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在华投资总额占总量的44.10%,表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12.(2017·天津高考·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单选题]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正确答案)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解析:从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可知近代中国海军没有自觉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与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可知中国近代海军发展是被动的本能的反映,且没有认识到发展海军这一世界大潮,故C项正确;顺应历史大潮与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发展海军的原因不符,故D项错误。

13.(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

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

14.(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单选题]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正确答案)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解析:材料中提到“协造”,福州船政局应该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船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从1879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说明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项错误。

15.(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单选题]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正确答案)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解析:据材料“土煤……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到“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可知,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少,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只是开平煤矿税负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故B项错误;开平煤矿属于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材料未涉及列强控制煤矿业,故C项错误;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其稳健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条件,因而“保证”一词言过其实,故D项错误。

16.(2017.4·浙江高考选考·12)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单选题]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正确答案)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答案解析:提倡国货抵制洋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倡导教育救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表明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故C项正确;“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表明中国部分手工业产品优于洋货,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故D项错误。

17.(2016.10·浙江学业水平·27)【加试题】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

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单选题] *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他们是指士绅,士绅不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故A项错误;士子读经科考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士绅抵制“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弊病丛生,故D项正确。

18.(2016.10·浙江学业水平·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单选题]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正确答案)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答案解析:洋布的流行,中国的棉纺织业开始衰败,并不是彻底衰败,故A项错误;“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表明洋布的流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近代经济结构出现变动但没有全面转型,故C项错误;自从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

19.(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单选题]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正确答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

20.(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单选题]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正确答案)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D项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