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堂教学论文:不一样的课堂同样的精彩

来源:爱够旅游网
 课堂教学论文:不一样的课堂 同样的精彩 著名的思想家巴赫金说:“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在对话中,教师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精神得以解放,教学有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下面是截取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小小剪影,五年级下册《与象共舞》的两节课。

第一节课,主要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因此,在读“共舞”一段时,老师把句中的“我”分别换成了“自己、观众、大象”等词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朗读,去感悟与象共舞的快乐与和谐。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不同情境中反反复复地朗读,真可谓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学生对每个语言文字有了真真切切的感悟。第二节课则是侧重与写作的指导,因此,朗读的形式相对少一些,老师更注重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圈画一些重点词语(如与象共舞一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并抓住那些有灵性的词语进行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与表达出的情感。“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诠释。

第一节课的价值取向是阅读本位,重点就是读,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和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让孩子们借助

《与象共舞》这篇文章学习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这一节课让人能够强烈感觉到,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是如何借助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来一步一步实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的。

第二节课的价值取向是写作本位。对重点语段挖掘更多的是遣词造句,是怎么写,是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是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抠字眼,对比品评。在反复体味,比较品评中感受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奥妙所在。对题目的使用同样是这样。老师从“与象共舞”这一词组引申出了“与×共舞”“ 与××共舞”“ 与×××共舞”一系列采用相同构词方式的词组。学生们在看了老师提供的各种实例,如“与墙共舞”、“与雪共舞”、 “与压力共舞”、“与《红楼梦》共舞”、“与吸血鬼共舞”等等,对这样的构词方式的理解逐渐加深。所以,当老师请学生用这种形式的词组为这节课命题时,学生们脱口而出“与上帝共舞”、“与师共舞”、“与语文共舞”……。

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学科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