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材料在幼儿园中的投放
【摘要】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我们的区域活动正是幼儿增长知识、探索学习的实践活动,幼儿在拼拼玩玩、想想说说、涂涂画画中增长了知识,相应地也发展了智力。其中,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智力的发展。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所以教师在考虑投放材料时,关键考虑材料的教育价值以及它会带来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教师;材料;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说:“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区域活动正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价值所在,更完善了教师抓住契机,捕捉兴趣的主导作用。怎样更好的搞好区域活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区域活动选材首先要具有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大自然中的材料收集方便,用途广泛。如玉米芯,可将其切至一小段一小段放置于美工区,蘸上颜料进行印画;麦秆可以吹画等。这些无毒、无味、无伤害隐患的原材料,经过清洁、消毒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安全又实用。还有一些废旧材料如饮料瓶。当然,我们在选取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
二、区域活动选材一定要具有艺术性
在制作区域材料时选用美观的制作材料,再配上有趣的游戏,一定会让小朋友爱不释手。如纸杯可以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变成可爱的人物造型。一些碎布可以经过加工做成不同的造型,如花瓣造型、纽扣等。美观趣味性的造型会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我班操作区的“喂小动物吃饭”一直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原因就在于“小动物”不仅形象可爱,而且小动物身上的装饰游戏又是小朋友的最爱,富有趣味性,这不仅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更能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动手能力,当一只只小动物喂饱后,幼儿的内心不仅充满了成就感,还提升了一种审美情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区域活动的材料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区域活动的材料丰富多彩,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的确是一个创新,一个飞跃,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激发了创造性,提高了创造力。但运用不当,
将弊意多多。有的班级在科学区里摆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植物角、动物角、浮力等等,但对于区角里的东西幼儿却像摆弄“怪物”一般,根本不知道其名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诚然,这些材料投放的本身没有丝毫的错误,问题在于教师平时要多方面、多手段地让幼儿熟悉并关注这些科学的材料,让神秘变为常见,让奥妙变为浅显,幼儿会被激发起探究欲望,否则会望洋兴叹。在选材中我们要选用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如在“操作区”投放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四、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要经常更新
教师投放材料时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阶段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呈阶梯形投放,避免摆放的一成不变。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可在手工角中设置“夹花生米”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花生米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
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所以区域里应定时有新的材料投入,这些材料有的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有的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制作的。例如:在“学习5以内的数”这一活动时,根据活动中的情况,可以投放“分类盒”和“给圆点宝宝找朋友”两件材料,其中“给圆点宝宝找朋友”加深了些难度,适合已掌握的幼儿玩,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游戏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操作对象,不仅蕴含着教育的意义,传递着教育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更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因此,作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和表现的愿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燕.个性化区域活动中的创新举措学前教育.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