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爱够旅游网


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 课堂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实施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指导思想就是主体教育思想,其根本宗旨就是落实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关键词] 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 学生

课堂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实施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工作是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关系,其指导思想就是主体教育思想,其根本宗旨就是落实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参与学习过程,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利于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堂教学。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说,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时空相隔太远,学生对悠远迷离的历史知识不易理解,学习起来难度大,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

传统的教学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秩序的维持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维护教学秩序的井然有序,用严格的纪律来限制学生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低底,担心讲漏了知识点,学生忙于记笔记,划重点。从表

面看,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思考、学生又真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有独特的人,他们在兴趣、爱好、需要、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有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清楚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连自己的知识也不能强加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递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向更高不目标前进。 二、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催化剂,师生只有取得心灵的沟通,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对学生漠不关心,讽刺挖苦的教师是得不到学生尊重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爱增。如在高一新生刚入学时,有一位学生特别提问和给教师提意见,对教师怎样上课,应该如何解决教学问题都提出了许多建议。作为教师我立足于尊重学生,注意研究教材与学生,对学生能够大胆的向教师提出的建议,给以了

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经过认真的思考学生提出的建议,选择了一些适合教材与学生的建议实施后,使这位同学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自觉性比较强,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开展探究性活动,他感于质疑的的课堂行为又带动了班上的其他同学,通过这个事例,使我意识到要使教学提高,师生平等对话,先要建立良好的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三、注重学生实际,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才会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思考的方式、学习优势、学习的需要、学习风格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也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组织中兼顾到成绩好、中、差三层学生,对各个层次的同学提出的问题难易要有区别,目标也要有区别。有一次,让一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这位同学一问三不知,教师心里也挺别扭,后面的课堂教学是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的,后来问这个同学,为什么上课精神状态不好,他说:“教师提问回答不出来,觉得自己太差,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对上课也就没有兴趣。”通过这个事例,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相应的问题,使绝大部分同学在经过思考后都能够回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暂时后进生,提问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平时多给以他们鼓励,使学生有学习的信心。

四、课堂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变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时可以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时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开展一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思,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开展的的活动有:(1)举行历史知识故事会;(2)组织专题辩论;(3)进行历史故事的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学习到卓尔不群的雅典,让班长组织同学进行了“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自己溶入角色,教师不讲,学生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了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撰写历史小论文;(5)组织讨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例如,关于鸦片战争在教学中有一问题: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是吗?为什么?学生对此类问题非常感兴趣,立刻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样,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去了

解历史,感知历史。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新课程改革理论简明读本. [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