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目前学界有数百种解释,现选摘如下: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是一定共同体的人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所创造出的手段与机制的总和,它包括客观精神文化、主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在考古学上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有时文化也指文明。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
什么是“学校文化”
关于“学校文化”,人们也各有其说:学校文化是一种具备系统性要求的组织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往往表现在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制度和物质环境等方面。
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这些精神文化的载体,包括活动形态和物质形态的载体。
学校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意义(广义)理解,即指
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狭义地理解,是指师生课外文化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以第二课堂为主要形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学校文化,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广义地讲,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信念,同时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是涵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组织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在内的。
学校文化的根本就是组织文化。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学校文化是由全校成员共同创造、长期累积发展出来的价值信念、生活规范、做事的方法与态度,所形成的一切有形及无形的学校特质。(苏令 辑录)
《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20日第5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