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作者:余九斤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7期
【摘要】新课标下高一必修课是每个高中生必须学习的课,是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科学素养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所以高一教学显得特别重要,教学中需要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还要善于处理好知识的科学显现方式,要敢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
【关键词】基础教学 弹性教学 二度创作
高一数学必修课程是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数学课程,是要让每个高中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素养。高一数学必修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还要为学生在高二高三阶段学习数学的其它模块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另外不管学生以后学文科还是理科,高一数学必修课的学习内容都是最重要的高考必考内容,因而搞好高一数学必修课的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我认为在实施高一数学必修课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防止盲目拓展知识内容
纵观高一数学必修模块,其学习内容几乎是以前三年高中的全部数学内容,如果教师不认真理会新课标要求,就会出现任意拔高教学要求,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人为制造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紧张关系。
高一数学必修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高一数学教材有些内容是在高二或高三再加以提高的,如:立体几何,线面、面面平行关系和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计算等,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再来解决(文科这部分不学),在高一教学时,对学生不作过高要求。还有不等式部分在高一教学时,不要盲目的扩展,在不等式选讲内容中要对不等式的教学做进一步的提升。新课标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学习做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安排。
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弹性教学并不是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正确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可学生一到考试就凄凄惨惨。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三、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防止出现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象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信息素养亦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刷新”教学方式。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整合,优化整个教学系统才是关键。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特点,教师要实现和优化自己的交叉性知识结构,在“传”学生各门学科理论之“道”,“授”学生参与社会之“业”,“解”学生面对新矛盾、新问题之“惑”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二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有效的利用软件的功能,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信息素养,增强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的意识。在衢州市数学特级教师带徒考核课中,让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上大量的背景资料,强大的计算、作图功能,是我们传统的教学工具---小黑板、直尺、圆规不能比的。新课标教学内容安排也体现出要教会学生利用现代计算工具计算一些问题。 四、正确处理好知识的科学呈现方式,积极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创作”
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缺乏严谨的数学理论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许多学生反应“一学就会,一用就混”,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要善于突破教材编排的局限性,在不超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重新整合知识,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创作”,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