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管理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结局的改善作用
张 静,崔浏阳(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护理管理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GDM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42例。两组产前均接受胰岛素治疗与妊娠知识教育。对照组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产后护理管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出院时与干预后(产后90d时)血糖指标的变化,以及GDM知识调查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DM知识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护理管理措施在GDM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结局,适于临床应用。【关键词】产后护理管理;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结局【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8)13-0188-03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调查发现,GDM的发生率约为18%,其中GDM产后5~10年内2型糖尿病发生率高达16%~63%[1]。因此,产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纠正GDM患者的血糖控制结局十分必要[2,3]。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对42例GDM患者应用了产后护理管理措施,并与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产后护理管理措施对GDM患者血糖控制结局的改善作用,为完善GDM预后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GDM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年龄25~40岁(31.5±2.6)
岁;孕周37~42周(39.2±0.5)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3kg/m2(21.5±0.5)kg/m2;GMD确诊时的周数22~32周(26.5±0.5)周;喂养方式:人工喂养10例,混合喂养12例,纯母乳喂养20例。研究组:年龄25~40岁(31.6±2.3)岁;孕周37~42周(39.5±0.4)
22
周;BMI20~23kg/m(21.2±0.8)kg/m;GMD确诊时的周数22~30周(26.4±0.5)周;喂养方式:人工喂养8例,混合喂养14例,纯母乳喂养2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在年龄、孕周、体质指数、GMD确诊时的周数、喂养方式构成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4]中的诊断标准;妊娠前无糖尿病史。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产科合并
也是女性分娩、宫腔操作以及性行为的通道,容易受到严重的感染和损伤[1]。有关报告显示,造成阴道感染的微生物有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寄生虫等。阴道炎类型的准确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前提以及基础,有利于女性身体健康。以往阴道炎的治疗药物较多,效果较好,但是由于近年来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使得阴道正常菌落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正常寄生菌防御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将部分寄生菌在特定环境下转化为致病菌,使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纳米银抗菌剂的组成有两部分,即阴道给片器、纳米银抗菌片,前者一次性纤柔给片器,根据人体解剖结构设置可直接到达病灶,其中还有空腔体推杆,更加卫生、方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感染的发生;银属于一种强效、广谱抗微生物物质,对病原微生物可进行杀灭,阻断微生物呼吸酶系统,致病菌代谢酶中的巯基和银结合后可造成酶失活,细菌细胞壁与银作用发生肽聚糖反应,进而变为可逆复合物,有效抑制细菌内能量和氧之间的转化作用,致病微生物中DNA和银的结合会成为交叉链接,对DNA结构进行改
变并抑制其复制[2]。银抗菌的主要特点为:无毒性,银进入体内后会结合其他金属;广谱、无耐药性,对有化学抵抗作用的细胞不进行破坏;其抗炎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纳米银指的是银微粒直径为25nm,加上纳米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银进入体内后对病原体进行全面接触以及攻击,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渗透力、水溶性以及吸附性,对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3]。
综上所述,纳米银抗菌剂在阴道炎的治疗中作用显著,对阴道无影响,减少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应用。【参考文献】
[1]付金红.纳米银抗菌剂治疗阴道炎100例[J].中国药业,2015,24(23):229-230.
[2]徐希芳,王玮莹.观察纳米银抗菌剂治疗阴道炎的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5):133-134.
[3]赵秀芝,郭杰,李丽娜,等.纳米Ag/TiO2复合抗菌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29(3):464-465.
18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7月 第2卷第13期 综合医学症或并发症;伴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妊娠期间均采取胰岛素治疗,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00036,由于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提供),剂量在0.3~0.5U/kg/d,直至分娩。同时,妊娠期时每周安排1次妊娠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孕期营养与GDM饮食、胎儿监测、孕期保健、体质量管理、预防低血糖、分娩方式选择、新生儿护理、喂养筛查等。对照组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即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与口头宣教的方式向患者讲解产后血糖管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产后护理管理措施,管理方法除出院指导外,每两周给予电话或网络随访1次,随时了解患者的动态,并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GDM宣教:向患者发放GDM宣教材料,内容包括:GDM饮食、运动、喂养(例如:纯母乳喂养可以提高能量代谢,利于血糖恢复与稳定)、GDM的危害、注意事项、食物热量计算法、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意义等。(2)饮食护理:根据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劳动强度、生活需求等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将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113kJ/kg~125.5kJ/kg。(3)运动护理:督促患者餐后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为30min以上。同时,指导患者计算常规运动消耗量的方法,并根据运动时消耗的热量补充食物。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出院时与干预后(产后90d时)血糖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均采用静脉抽血方式检测,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2)自拟GDM健康知识调查表,评价两组出院时与干预后(产后90d时)对GDM的掌握情况。项目包括:血糖监测25分、运动知识25分、饮食知识25分、自我管理25分,调查表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GDM知识掌握度越佳。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研究中数据均符合
-正态分布,(x±s)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出院时与干预后血糖指标的变化
出院时,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出院时与干预后对GDM的掌握情况对比
出院时,两组GDM知识调查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DM知识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时与干预后对GDM的掌握情况对比(分,x±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
例数4242
出院时50.5±2.650.6±2.50.456>0.05
干预后80.8±3.855.6±3.26.856<0.05
tP3讨论
GDM属于妇产科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与患者遗传、代谢、肥胖、再次妊娠等因素相关,不仅危害了分娩安全,同时也显著增加了产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4,5]。有资料指出,GDM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约为健康产妇的4倍以上[6]。可见,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及时改善GDM患者的血糖指标,抑制疾病进展十分必要[7]。
产后护理管理措施一种护理延伸式服务,其中GDM知识宣教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继而完善自护能力与自我管理意识;饮食护理一直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产后护理管理为产妇制订了个体化饮食方案,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控制血糖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运动护理则可以提高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8]。同时,产后护理管理借助电话与网络通讯平台,使护理工作有效延伸至家庭,可以随时掌握患者血糖监测、运动、饮食、喂养等方面的状态,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干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DM知识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产后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GDM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继而利用各种护理手段改善血糖水平,确保产后康复质量。
总之,产后护理管理措施在GDM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结局,适于临床应用。【参考文献】
[1]谭洁,王小华.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01):9-12.
[2]刘晓妮,王倩,张丽红.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再发糖尿病的影
-表1 两组出院时与干预后血糖指标的变化(x±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
例数4242
糖化血红蛋白(%)出院时6.7±0.56.8±0.40.526>0.05
干预后5.3±0.56.0±0.64.050<0.05
空腹血糖(mmol/L)出院时6.2±1.26.3±1.30.656>0.05
干预后5.0±0.55.6±0.43.856<0.05
餐后2h血糖(mmol/L)出院时9.9±0.59.8±0.60.656>0.05
干预后7.2±0.58.5±0.64.062<0.05
tP 189
综合医学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7月 第2卷第13期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副反应对比研究
万山红1,董鹏达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药剂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剂科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较常使用的两种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为影像学检查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碘造影剂造影检查,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离子型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为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为1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像学检查中使用的两种常用造影剂均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但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关键词】不良反应;影像学检查;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8)13-0190-02在进行增强CT扫描时,所需要的造影剂剂量相对较多,且对注射速度的要求较高,部分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过敏体质的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本文选择了 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分别使用离子造影剂和非离子造影剂辅助进行增强CT扫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39.57±5.73)岁;进行头部检查的患者为26例,进行腹腔检查的患者为6例,进行盆腔检查的患者为2例,进行胸部检查的患者为16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0.16±5.52)岁;进行头部检查的患者为28例,进行腹腔检查的患者为4例,进行盆腔检查的患者为1例,进行胸部检查的患者为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用的离子造影剂为60%浓度的泛影葡胺,
观察组患者选用的非离子造影剂为300mgi/ml的碘帕醇注射液。
在进行增强造影检查前,要再次对患者的病史情况进行详细的确认,高位患者不适合进行增强造影检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在注射造影剂之前向患者说明造影剂的具体作用,以及使用造影剂之后可能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对应治疗措施,让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和心里状态,以平稳的状态进行扫描。此外,过敏体质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恶质病的患者都不适合进行增强扫描[1]。
如果患者存在肝脏、肾脏功能障碍,先进行器官功能障碍纠正,然后实施CT扫描检查。选择患者的肘中静脉,选择性注射造影剂30ml到100ml,注射的速率控制在2ml/s,给药的总量控制在80ml到1000ml之间,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使用不同造影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运用Shehadi关于不良反应的分级方法,可以将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3个等级,具体如下。
轻度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造影剂之后出现打喷嚏、头痛、恶心、皮肤瘙痒、面色潮红。
中度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造影剂之后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短、心慌、结膜充血肿、荨麻疹、头皮发麻等。
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01):57-59. [3]刘圆圆,郭莹.实施孕期保健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及行为习惯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643-4645.[4]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0.
[5]刘君,蒋盘华,付锦艳,等.精准营养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3):2857-2860. [6]吴贤菊,石华,董晨,等.PDCA循环法妊娠期糖尿病管理对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
版),2017,31(03):269-271.
[7]刘威,李淑娟,陈俊红,等.自我管理日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24-126+133.
[8]李欣.196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173-5175.
通讯作者:崔浏阳,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产科护理,E-mail:1034344605@qq.cm.
1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