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具体操作(以初中物理液体内部压强课堂教学为例)。
首先,引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师先阐述一个学生意想不到实验现象的演示实验的实验方法,再让学生去猜测实验现象,然后教师再用实验验证学生所猜测的实验现象,给学生一个诧异,激发学生探究,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然后,围绕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本节内容:第一步,观察现象。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并思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教师可选择不同粗细、长度的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内装上不同深度和密度的液体,让学生观察玻璃管的粗细、液体深度以及玻璃管底部橡皮膜的下凹程度等现象。观察和积极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比较、分析、推理、综合和概括能力。
第二步,提出假说。针对上述实验现象,鼓励学生对决定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假说。学生提出的假说可能有:与液体深度有关;与液体重力有关;与玻璃管的粗细有关等等。要求教师快速把这些假说分类,并简要地写在黑板上,为下一步验证假说做好准备。
第三步,合作验证。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类型假说,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组织实验一一验证。如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可以用理论来推导的话,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合作,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去一一验证假说。当然,也可以把实验验证和理论推导结合起来使用。在实验和理论推导面前,对的假说就是真理,错的假说就是谬误。
第四步,合作创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讨论、合作,进行创新。上面讲的创新是在教师给定问题下的创新。此外,还有一种自由创新,即学生根据某种现象或理论,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主动通力合作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创新。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死套步骤,死套环节,死套形式,关键是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
(作者单位:江苏盱眙铁佛中学211765)
新课程标准实施一年来,笔者任教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后,对这套教材整体的认识是,图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探究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现成的答案越来越少。很显然这样的教材,有利于打破旧的授课传统,让老师与学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缺乏了研究就可能无法从教材中直接获取知识规律。那么教师应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 学习共同体!。很显然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新形式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 传道,授业,解惑!的 师尊!,而是 学习共同体!中的一部分,教师也必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取,并且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由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材的编者充分考虑
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赵同林
到 教学双方!积极性的提高,所以有多处地方不直接
给出答案或现成的结论,迫使师生要用最直接的实验加以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 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于地域差异、学校硬件差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智力水平不同等客观上的原因,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其成效并不理想。在不少新课程研讨课上,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下来,热闹非凡,又是演示实验,又是电脑动画;老师设问几十个问题,学生回答异口同声;有时老师抛出几个看似很有探究意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总是所给讨论时间仓促,三分钟没到就想总结结论,甚至有的老师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总结出类似于课本或教参中的结论##细细回想,这样的课,热闹是热闹,但并没有收到实效,私底下与听课的学生交流,发现他们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显然,流于形式只注重外表形式的课程改革是不能算成功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
20061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85中来,尤其是物理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那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仅仅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层次上。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首先,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但无论如何,教师在备课时,要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引入中,要出奇制胜,但又不要太过于怪诞与夸张,要符合科学规范;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来设计,不要泛泛而谈,要有的放矢,不天马行空。
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 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 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 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 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但还有一点, 亲其师,信其道!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与我们 融洽相处!,那么教学的效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第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 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
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 双边活动!、 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一是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二是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三是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 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四是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 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四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第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 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 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来,并不是仅仅是课堂45分钟内的功夫问题,而是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等等因素综合起来的最终结果。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应该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释放美丽多姿的色彩。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学225117)
8620061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