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于课堂 践行在生活
作者:陈丹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3期
摘 要:针对小学生实践能力差,科学实践意识也不强的现状,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有一定高度的科学价值观;从科学课堂着手,设计创新教学方案;在科学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生活科学大课堂,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能力,从其现实意义、培养途径等方面作了初探。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意识;能力;培养途径 1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能力的现实意义 1.1 客观现实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科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由其社会化逐步步入到技术化领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能力,是把科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严重影响,科学成了偏科,科学教育与我们的“生活世界”之间没有维系,似乎可有可无。直到近几年,新课程改革,革新了教育观念,科学才占到了“学科主角之一”的位置。专家不断在指出,学生不应该只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而应该有实践意识和能力,借助科学知识和视野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好地主宰自己的行为。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一员,如果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参与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整个国民的素质就真正在提高了,社会才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1.2 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要想更好地生存于这个世界,对科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无疑是纸上谈兵,必须学会应用。并且只有具备对科学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科学知识才可能真正转化成学习者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能力,特别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坚韧独立、机智果敢、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等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优良共性品质,才能使他们在未来步入社会时能继续很好地发展。 1.3 新课改的要求
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新的科学课程就努力使学生体会科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科学的价值,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科学的信心,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小学科学真正要成为新新人类智慧的“摇篮”,以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能实践能探究的有用人才。这是新课程的要求,最终还是社会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案 2.1 在开阔科学视野中懂得科学价值,激发学习动力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确立奋斗目标。让学生真心地去学科学,还得从学生的科学认识去入手。科学老师在课堂内外要不断渗透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博览科学,在开阔视野中真正懂得科学价值,激发出持续的学习动力。
2.1.1 在阅读科学发展史中励志。科学的贡献数不胜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再。要让学生爱上科学,首先要认识科学的伟大,为之敬仰,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立志学好科学。
2.1.2 在认识科学巨大作用中找动力。我们要使学生对科学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让其认识到科学中知识概念,对考试运用有好处;科学中的动手操作对提高人的动手能力、思维发展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其中不乏美的享受;科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科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科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等等。认识到科学学习的价值,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不断被激发出来,培养科学实践能力也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我意识。
2.2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科学,修炼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实实在在地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之目的出发,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学得有乐趣,真正有收获。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容安排上就具体化,教学上要善于利用课程的最有利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开放教学,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那么亲切,那么实在,逐步培养其学习、应用科学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我认为,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两点: 2.2.1 实验操作讲求实际。教学设计要来源于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探索,老师在其中既是学生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汲取科学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向学生展示实物或出示直观教具。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向学生展示或再现实物。
2.2.2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教师要努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巧妙设计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不再机械、沉闷;不再缺乏生气和乐趣;不再缺乏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教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师要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出发,循序渐进,以趣激学。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修炼着科学素养。坚持灵活有效地教学,才能引领出一群在社会生活中真正能巧学科学、活用科学的发展型的有用人才。 2.3 在真实生活中用科学,形成实践意识和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堂的实践中修炼所得的能力,只有经过真实生活的检验才是真才实学。实践证明,经常让学生去生活中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科学的意识和能力会在自然中逐渐形成。小学科学课内容丰富,课外拓展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课堂阵地上激活,在生活实践中锻炼,真正地提升未来接班人的科学素养,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要求。我们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借课改的东风,做好科学应用教育的研究,灵活运用新课标提倡的教育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的科学实践意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开创科学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美)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郁波.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叶克.让学生自己学习“捕鱼”[J].科学课,2009,(525):26. [4]李莉.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J].科学课,2009,(531):22-23.
[5]曲新华.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J].科学课,2009,(525):28-29. [6]吴耀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J].科学课,2009,(528):16-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