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凝聚起那片片繁绿,掩映了邵家村。
与江南那些有鳞次栉比老屋、阡陌纵横小巷独落的古村相比,鄞江,令游者痴迷的是它有12个各具风韵的古村落,宛如五线谱交响曲上的音符,这些黑色的小蝌蚪,和谐欢歌,自由自在地游弋在鄞江这片青山碧水之间。
紧傍鄞江水而建,已逾千年的邵家村是其中之一,也是古老师的老家。这天,他带我们去看他收藏来的木雕民居。 引我们进村的那条青石板小路,紧伴着由四明山涧溪水汇聚后迤逦东来的鄞江水,那块块青石板,千百年来,已被人踏得光滑锃亮,它错落有节奏地行吟在古朴的房舍之间,默默地伸延着,又静静地消失在那深幽的古巷内。许多布满岁月沧桑的屋墙上爬满了青藤,那一枝枝古藤,宛如线谱上的线条,和着初夏那时浓时淡、时厚时疏的雾岚,弥漫着、舞动着,轻轻地哼着歌。
古馆长除了是位知识渊博的博物馆馆长,还具有极强的民族责任感。他见许多有几百年历史、建筑风格极具地域特色的木雕民居,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被纷纷拆除,很是心痛,于是便开始收购,十几年了,他一直奔波四乡,倾其所有,集蓄着这些传承千年文化的建筑。
鄞江一带自古盛产石材,当地人修屋垒墙多用石块,因而,
不少明清时代石木结构的老屋虽饱经风雨,还保留着完整的石墙、石门,而精雕的木梁柱之间亦彰显出江南木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邵家村祠堂,仰望祠堂高高的横梁,上面雕满了繁复的龙凤、蝙蝠、八仙等吉祥图案,厚尘之下,精美的线条依然清晰,仍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能强烈地感受到它那不曾散去的历史积淀。后来回深圳,还特地翻查了《鄞县通史》。据手册记载,它应是在明洪武十七年(1384)建造的邵氏宗祠。
远远的,就看见古老师收藏来这里的木雕建筑了,虽然还未完工,但老屋基本的架式,已显现出来,高高的两层楼,窈窕起翘的四角。几个工人在上面忙着,正在用古屋异地移位特殊的技能方式,来恢复原样的建筑。我们进内,看那两进的小天井,长花格扇窗,四坡水屋顶皆用雕刻镂花。这类民居沿袭了江南浙东木结构的特色,和鄞江地区的石木建筑风格略有不同,但座落在邵家古村之中,却有着异曲同工的点睛之妙。 这是鄞江交响乐创新的一组和音,音韵古远,华丽新颖,它使乐章的和声叠合得更浑厚、亮丽,聆听着这首和谐共生的家园之歌,犹如天籁之音。
也正是有了这些在浑浊尘世之间,坚强守望家地的卫士们,才使得数代江南文人有了精神的寄托,才使得今天百姓有了和谐的家园。我敬仰的如毛昭晰老师、冯骥才老师、寿永年书记、古老师及鄞州中国博物馆之乡的20多位馆长,他们
都是为维护民族文化而奉献毕生精力的人,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护卫者。他们为博物馆文化的发展,如血燕叼泥筑巢,付出的心血令人敬佩,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和子孙们受用无穷! 我徜徉其中,不由得对这些卫士们高尚的境界产生了强烈的崇敬感。
鄞水清涟树老苍,行穿古道话沧桑。走在邵家村的老街,聆听着古老师如数家珍的介绍,江边那些子然挺立的千年古树、那些散落残旧的唐石宋碑,那些宛若天成的千年老巷、水榭戏庙、古屋楼阁、河堰廊桥,如果溯源它们的诞辰,我们也许可以更清楚地触摸到古镇变迁的轨迹。
鄞州人真幸福,上天把一个山明水秀、文化荟萃的好地方毫不吝啬地赐给了他们!而今天的我们更幸福,这些用生命奏响历史琴弦的卫士们,将这么多博物馆,将传承了6000年河姆渡文化的鄞江史歌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人类!
真不想走了,守着土地,望着家园,品味历史琴弦上的交响,享受华夏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草根生活! 再内省一下自己的人生,也能在历史的琴弦上弹奏出生命之歌吗?
宁波(鄞州)博物馆
宁波(鄞州)博物馆,位于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鄞州区
政府、鄞州公园旁),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工程之一,投资2鄞5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由宁波币、鄞州区两级政府共建,同时也得到了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李达三、刘孔爱菊等海内外机构和宁波籍人士慷慨捐资。其“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尤为吸引人们的眼球,已成为宁波市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宁波(鄞州)博物馆于2Da8年12月5日开馆,展示宁波地域性、民俗性、成套性的遗产和藏品。馆内的藏品包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青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3351件,其中包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宁波(勤州)博物馆陈列的内容为“主题陈列”、“专题陈列”、“特别陈列”三位一体的展览体系。
主题陈列为: “东方‘神舟’宁波史迹陈列”,由“远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确立”、“国际港城”、“海定波宁”、“东南都会”、“开埠通商”七部分组成,以宁波区域文化发展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
宁波(鄞州)博物馆外景为了守住曾经的文化精髓,你张开你温暖的怀抱,在保护、传承、展示历史文化的同时,你也将成为一种文化,珍藏在时光的记忆里。路为主线,展示宁波自河姆渡文化开始的7000年的文明史。
专题陈列有两个:一为“明清竹刻艺术陈列”,展品多为
著名宁波籍竹刻鉴藏家秦康萍先生的旧藏,2001年由其哲嗣秦秉年先生无偿捐赠。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王世襄、朱家浯鉴定认为: “这是现知最重要的竹刻收藏,从质量和数量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另一个为“阿拉老宁波民俗陈列”,包括“宁波老字号”、“甬上婚俗‘十里红妆’”、“宁波老墙门”、“宁波岁时节俗”、“宁波民间工艺美术”、“宁波戏曲与宁波方言”六部分,观众可以在这里找寻城市记忆,找到老宁波回家的路。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人们在探询历史文化,感叹宁波(鄞州)博物馆建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同时享受一场博物馆文化给予的精神盛宴。
特别陈列为:“时代印痕:当代中国著名版画家邵克萍先生捐赠艺术品特展”。上海市宁波籍版画家邵克萍先生从1940年开始投入“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属代表性人物,其作品现实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代印痕,2008年7月,92岁高龄的邵克萍将其毕生创作的木刻版、版画精品捐给了宁波博物馆。
此外,宁波(鄞州)博物馆还先后举办或引进了“皇家珍宝故宫藏?御用金银器特展”,“上海博物馆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器展”、 “首阳吉金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和正在展览的“国宝展”等特展。
开馆以来,宁波(鄞州)博物馆始终践行着“大资源观”和
“市民博物馆”理念,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视察了宁波(鄞州)博物馆后,称赞宁波市、鄞州区两级政府共建、共享博物馆是文化创新模式。
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视察宁波(鄞州)博物馆,称赞该馆“新乡土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引领了博物馆建筑先进理念。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专程到宁波(鄞州)博物馆考察调研,对当地以宁波(鄞州)博物馆为中心馆,大力发展民营特色博物馆,实行公办、民办互动,打造区域博物馆群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参观人场时间:9:00―16:00 闭馆时间:17:00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
鄞州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
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团由纪念馆、烈士塔和烈士墓组成,1963年3月11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扩建的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总用地面积1020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48平方米,陈列馆建筑面积3648平方米。鄞州革命纪念馆是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整体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展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陈列融瞻仰性、纪念性、文献性、教育性为一体,打遣一个反映鄞州区革命斗争历史及烈士英勇斗争、坚贞不屈的光辉形象,体现庄重、肃穆、内涵深刻的陈列展览精品。
该纪念馆目前土建动工,陈列大纲已通过会审,藏品征集和史料收集工作全面展开,形式概念设计正在招标选择,定于2011年清明节对外开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