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我们似乎生来便担负使命,要努力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于是认准了一条道路,万里投荒。但走着走着,似乎道路随白云尽了,生命也行到尽头,而无尽的春却与整个世界长存,似乎不管选择哪条道,都有一条更重要的路在等着自己走。个体生命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而世界的幸福与绝对价值的追随却是无穷无尽的。
“最渺小的莫过于人。”蒙田如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认识会囿于视野的限制与为一己之私的盘算,因此我们自认为的最重要的事往往免不了狭隘;或是为着“赢得生前身后名”而努力建功;或是为着排遣一己之怨愤而吟唱“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但我想,评判一件事的重要与否,在于它是否对全人类的幸福有利,或是是否追随那真善美的绝对价值。认识不到这一点,渺小的我们便会像空谷中的百合独自形影自怜,而根本不去领会那太苍的窃窃私语。
史铁生说:“若是我们超脱了一己之私,而联通了无尽的人群,与追随了绝对的价值,我们的精神便会升华为灵魂,进入了无尽的关怀与探求。”当我们的精神为自己最重要的事而努力的时候,心往往会因有限而愁苦;而当我们的精神升华为灵魂,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努力的时候,灵魂便会因此而歌唱!将个体的命运与时代相连,找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并“笃志而体”,便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迎来整个世界的怒放的春天。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一颇具自传色彩的形象。他放下了自己尊贵的贵族头衔而出入狱中为平民平反,解放农奴推动俄国改革。他忏悔自己过往的荒淫,做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为自己的灵魂赢得复活,也推动了俄国改革的进程,让俄国的部分底层民众获得了他仁慈的恩膏。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下田耕种、试验,做着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实现在花生大的米下乘凉的梦想,也因此提高了水稻的亩产,让亿万人
民因此能免于饥饿。托尔斯泰和袁隆平都在实现个人抱负的同时造福于世,这都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志向联通了世界无限之所在。
纪伯伦说,如果有一颗朝露抱怨,“千百年来,我只做了一颗朝露”,你就告诉它“千百年的光阴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并有益于世,那么无论小大,皆足矣。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路,世界的春天也会因亿万个我们而走来。
2013上海高考阅卷老师对此文的评析:
本文是一篇立意较高,内容丰实,推理有层次,富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考生思考的立足点有深度。有限的个体忙于重要的事,然而发现对世界的幸福与绝对价值的追随无穷无尽,面对困惑,提出了评判的标准:一是对全人类的幸福是否有利;一是对绝对价值的追求是否真善美。进而明确造福于世,灵魂升华才是最重要的事。这样的思考富有理性的色彩,对中学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全文首段描述人们抉择的困惑,接着提出评判重要与否的标准,然后以引证和例证的方法论证,突出为什么要做自己认为重要的,结尾再次以引言照应开头。从思维层面看,整篇文章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此外,考生活用古典诗歌名句\外国哲学家文学家的名言,中国科学家的事例,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表述形象。
不足之处,行文中多出了一个概念“更重要”,在作文材料里只有“重要”和“更重要”之分,这与“最重要”有明显区别。
综上,本文判为一类卷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