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istorian数据库管理使用说明
iHistorian是Intellution自动化公司出品的用于采集iFIX历史数据的一个企业级实时历史数据库平台。
iHistorian可通过不同节点的iFIX数据采集器采集 SCADA 网络系统中各个节点的数据,经过分析、运算和压缩将这些数据存储在iHistorian服务器中。使用微软Excel 软件,可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和报表输出等功能。在iFIX中也能利用趋势显示的功能调用iHistorian服务器中的数据。
第一章iHistorian软件使用说明
一. 软件说明
我们使用的iHistorian注册使用的权限为:最时采集1000个过程数据标签;可以有5个管理者(administrator)同时登录iHistorian服务器进行管理。 二.软件安装
我们在SCADA 网络服务器上安装iHistorian “Server”,把它作为iHistorian服务器,同时安装进行数据的管理。在iFIX操作员站上安装iHistorian “collector”进行对该节点数据的采集工作。在iFIX工程师站上安装“administrator”作为iHistorian的管理者。系统结构如下图1-1.所示
.
.
服务器
操作员站 图1-1
下面介绍安装步骤: (一)服务器安装
1.关闭服务器,切断电源。将iH的“加密狗”插于并口,重新启动服务器。 2.在服务起器光驱中放入iHistorian安装盘,光盘自动运行,点击“install iHistorian”,按提示进入后出现如图1-2.所示画面
工程师站
图1-2
3.选择“Server”、 “iHistorian Administrator”、和“iHistorian Excel
.
.
Add-in”、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出现如下图1-3.所示画面
4.点击“browse” ,修改安装路径为 “d:\\Program Fils\\iHistorian”。 点击“Next”按提示完成安装。
5.按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完成iHistorian服务器安装。
安装完成后iHistorian会自动以SCADA服务器名“YDSERVER1”作为自己的iHistorian服务器名登录。 (二)操作员站安装
1.在操作员站光驱中放入iHistorian安装盘,光盘自动运行,点击“install iHistorian”,按提示进入后出现如上图1-3.所示画面
2.仅需选择“collectors”中 “iFIX collector”选项。点击“Next”
图1-3
进入下一步,出现如图1-4.所示画面
.
.
图1-4
3.输入iHistorian服务器名称“YDSERVER1”,点击“Next”,按提示即可完成操作员站的iHistorian采集器安装。 (三)工程师站安装
1.在工程师站光驱中放入iHistorian安装盘,光盘自动运行,点击“install
iHistorian”,按提示进入后出现如上图1.所示画面
2.选择“iHistorian Administrator”、和“Excel Add-in”、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出现如上图3.所示画面
3.输入iHistorian服务器名称“YDSERVER1”,点击“Next”,按提示即可完成工程师站的iHistorian管理器安装。
三.软件的使用
(一)iHistorian采集器collector的启动。有两种方法启动collector:
.
.
1.在操作员站的正常启动之后,进入“开始”菜单,点击“程序”中“iHistorian”下的“Start Collector”,启动采集器
2.进入iFIX的“系统配置应用”,点击进入“任务配置”,在文件名中选择“D:\\Dynamics\\IFIXCOLLECTOR.EXE”,命令行中输入:“rudsdos”, 点击增加按钮,确认后保存设置退出即可。重新启动iFIX,iHistorian collector会自动在iFIX后台运行,采集数据。
(二) iHistorian管理器administrator的使用 1. 登录
根据上面的安装步骤,我们在服务器“YDServer1”和工程师站上都安装了administrator管理软件。进入“开始”菜单,点击“程序”中“iHistorian”下的“iHistorian administrator”,启动管理软件,进入如图1-5.所示界面,既可进行所有的操作管理。
系统默认的安全组为LOCAL GROUP本地组模式,在所有网络域的安装有administrator管理软件的计算机中,只要是具有登录Windows权限的用户都可直接进入administrator管理员界面,享有所有的administrator操作权限。
.
.
图1-5
2.功能介绍
iHistorian administrator共分为6大部分功能块。
系统状态显示画面:显示当前系统状态,数据采集器的工作状态,系统提示和报警信息,为采集器、标签、存档文件的管理和信息搜索、帮助等功能提供。
“Tags”画面:显示数据标签的名称,采集方式等参数和进行各种控制功能。 “Collectors”画面:显示当前数据采集器的名称,采样方式,间隔等参数和进行各种控制功能。
“Archives”画面:显示存储文的名称,路径,大小等参数和各种控制功能。 “Messages”画面:显示产生的有关组态、通讯连接、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提示和报警信息。
具体详细功能现分别介绍如下:
.
.
(1) 系统状态显示画面 如上图1-5.所示
①Receive Rate (Events/Min):表示服务器每分钟收到的从采集器采集的数据个数。它表明了当前服务器的工作负荷的大小。如果曲线变化过于大,可投入“Collectors”中的“load balancing”负荷平衡功能,减少采集率的较大波动。
②Archive Compression(%):表示当前存储文件的压缩效率,值为0,表示存储文件的存储未经过压缩或压缩功能关闭,值越大表数据文件被压缩的程度越高。投入压缩功能,并增大标签数据采集的死区(deadband),可以增加数据的压缩率。该显示的压缩率正常值应在0—9%之间。
③Write Cache Hit:写入缓存的命中率。它表明系统采集数据的效率。正常值应在95—99.99%之间。
④Failed Writes:写入数据失败的数量。表明系统写入标签数据时,发生了故障。例如:操作员站中的iFIX采集器未启动或通讯中断等故障的出现。无论产生多少次写失败,每个数据标签只产生一次写失败报警。正常情况下,这个值应为0。
⑤Messages Since Startup:系统自启动后产生的事件的个数。系统关闭或重启动后,该值被复位。
⑥Alerts Since Startup:系统自启动后产生的报警的个数。这个值过大说明系统中有问题存在,应详细分析报警容,找出原因,使系统恢复正常。系统关闭后,该值被复位。
⑦Free Space:当前存储文件Archives所剩的空间。
⑧Consumption Rate:每天存储文件Archives的占用空间。如果值过大,可
.
.
以采取减少数据标签采集数,增大数据标签的采样间隔或增大数据的死区,加强数据压缩率等措施。
⑨Est.Days To Full: 根据Consumption Rate的值和Free Space的大小,系统预计当前Archives可以存储的天数。可以启用自动创建Archives和重写旧的Archives功能,防止因存储空间不足引起数据存储中断。在所剩空间只能维持5,3,和1天时,系统将会报警。
⑩Archives Tags:当前系统中激活的采集数据标签的个数。
⑾ Licensed Tags:经过硬件“加密狗”授权的最大的采集数据标签的个数。 ⑿ Actives Users:正在使用Administrator的使用者的个数
⒀ Licensed Users: 经过硬件“加密狗”授权的最大的可同时使用Administrator的使用者个数。 (2)Archives组态
点击如上图1-5中Archives,打开Archives功能画面如图1-6.所示
.
.
图1-6
画面的左面Archives窗口显示所有存储的Archives文件名及当前文件的开始使用时间。右面窗口显示Archives文件存储路径及大小等相关信息。 ①Add New Archive:手添加一个Archive文件,存储路径及大小均保持缺省值即可。
②Restore An Archive From Backup:从备份Archive文件读取数据到当前Archive文件中。
③Close Archive:关闭当前使用的Archive,点击将出现提示,确认后当前的Archive停止使用,如果已打开Automatically Create Archives功能,系统将自动再创建一个新的Archive。
④点击Global Options出现如图1-7.所示画面
.
.
图1-7
a. Automatically Create Archives:选择Enables,在当前Archive不可用时,系统将自动创建一个新的Archive。 b.
Overwrite Old Archives: 选择Enables,在Archive存储空间小于设定的值,无法创建Archive时,系统将重写旧的存储文件,其存储数据也将丢失。 c. d.
Default Size: 创建Archive文件大小的默认缺省值。
Free Space Required(MB):系统能够创建Archive文件的最小的剩余存储空间。 e.
Default File Path/Name: 存储文件名称、路径,备份存储文件的路径。
⑤点击Security出现如下图1-8.所示画面
.
.
图1-8
a. Data is Read-Only After (hours):数据作为可读/写的形式储存的时间。过了这个设定的时间后,当前Archive文档的一部分将自动转变成只读形式。之后存储的数据将不能存在Archive文档的这个只读区域里。因此,一个单独的Archive文档可能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是只读的不可写入;第二部分是可读/写的,存储有最近的数据;第三部分是未使用的空白区域,还可以继续存储数据。
要在服务器Archives文件目录中移动或删除Archive存储文件,必须在上图1-6.中选中相应的Archives名称,点击Remove按钮,解除系统对该文件的锁定之后,才可进行删除。
b. Security Groups:使用本地组安全模式或者使用域安全模式。 系统默认为“User Local”本地组模式,在所有网络域的安装有
.
.
administrator管理软件的计算机中,只要是具有登录Windows权限的用户都可直接进入administrator管理员界面,享有所有的administrator操作权限。
用户也可以创建具有不同administrator操作权限的新用户,方法如
下:打开本地计算机“控制面板”中“管理工具”的“计算机管理”,在“本地用户和组”中创建新组。不同的组名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例如“iH Security Admins”其用户享有所有的 iHistorian administrator操作权限。“iH Tags Admins” 其用户只具有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标签的权利。“iH Readers” 其用户只具有使用 iHistorian administrator,读取标签数据的权利。具体详细的权限划分请参阅iHistorian Electronic Book《iH电子书》中“Implementing iHistorian Security”章节介绍。
如果选择“User Domain”域安全模式, administrator本地用户无权设定、更改自己的操作权限,每个用户的使用权限必须在iHistorian服务器中先定义,否则用户将无法使用administrator登录iHistorian服务器进行数据管理。
定义的方法如下:打开iHistorian服务器 “控制面板”,打开“Active Directory 用户和计算机”,选择在“Users”中创建新组。不同的组名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具体划分和上面介绍的添加本地用户组名相同。添加完成具有一定操作权限的使用组后,必须还要添加具有这一操作权限的使用用户,这样安装有administrator管理软件的计算机用户才有权登录。具体方法如下:双击已添加完的新用户组,选择“用户” “添加”,在列出的用户栏中选择想要加入的用户。这样该用户就具备了以指定的操作权限登录
.
.
administrator的资格。
注:系统默认使用“User Local”本地组安全模式,不经允许请勿使用“User Domain” 域安全模式,以免因设置不当引起系统无常使用。 (3)Collectors组态
点击如上图1-5中Collectors,打开Collectors功能画面如图1-9.所示
图1-9
画面的左面Collectors窗口显示所有的iFIX Collector 采集器。右面窗口显示采集器的名称,运行状态,类型等信息。
① Resoures区域的Computer Name:当前采集器所在的计算机名称。 Memory Buffer Size(MB):存缓冲器大小值。在采集器与服务器通讯发生瞬时或短期中断时,存缓冲器能够储存采集器采集的数据,待通讯恢复正常后可以继续发送数据给服务器,使数据传输不会中断。
.
.
Minimum Free Space(MB):采集器正常使用时,计算机最小的存储空间,小于这个值,iFIX Collector不能正常启动。 ② 点击Configuration出现如下图1-10.所示画面
a.Collector Specific Configuration(iFIX)中Nodes To Browse:
默认的节点应为iFIX Collector安装位置所在的节点,如果你需要浏览iFIX SCADA网络上别的节点中的数据标签,在空白栏中填写该网络节点的名称,多个节点名间需用逗号隔开。
b.Tag Browse Criteria:定义需要浏览的数据标签的类型。左边栏中显
图1-10
示各种类型数据块的名称,右面窗口显示相应数据块的不同Fields域名
.
.
称。点击块类型,在需要显示的域前单击复选框出现“√”表示选中。数据块名称变蓝表示被选中。
c.Add Tags:点击该按钮弹出标签浏览画面,点击Browse,将显示出前面所定义类型的数据标签,依次选择添加既可。 ③ 点击Tag出现如下图1-11.所示画面
图1-11
a. Default Tag Names:为采集器中所有数据标签的名称加一前缀名。 b. Default Collection: 定义采集器的各种缺省设置。
Collection Interval(ms):定义所选采集器中所有标签的采集间隔,单位是毫秒。采集间隔也能在每个的标签中单独定义。
Collection Type:Polled轮询方式或 Unsolicited主动方式。Polled
.
.
方式:采集器按照采样时间间隔从数据源中采集数据。
Unsolicited方式:无论采集器是否提出请求,数据源把数据发送给采集器,不受采集间隔时间的限制。
Time Assigned By: Collector方式或Source方式。选择采集数据的时间是靠Collector采集器给定,还是靠Source数据源给定。
Load Balancing: Enabled或Disabled。选择Enabled,可以打开负荷平衡功能。在有大量的数据标签需要采集或采样间隔发生很大变化时,可以打开此功能,以降低系统采集负荷。
c. Default Compression: 定义缺省的采集器压缩参数。
Collector Compression:Enabled或Disabled。选择Enabled,可以打开采集器采集数据压缩功能。采集器压缩功能是指采集器把刚采集的数与前一个数做比较,如果变化率在设定的Deadband死区值围之,采集器将不发送这个数,只有当所采集数的变化率超过死区围时采集的数才被发送。
Deadband Percent Range: 死区围值的百分数。死区值=数据标签量程×Deadband Percent Range/100。
假如Collector Compression功能Enabled,Deadband Percent Range值设为0,采集器将不采集没有发生变化的数据。 ④点击 Advanced出现如下图1-12.所示画面
.
.
图1-12
a. Browse Source Address Space: Enabled或Disabled。选择Enabled,允许采集器使用Browse浏览功能查看数据库标签。要想添加新的标签,必须打开此功能选项。
b. Synchronize Timestamps to Server:Enabled或Disabled。选择Enabled, 采集器的时间能自动与服务器的时间保持同步。当定义了采集器的时间取自数据源时,不能打开此项功能。
c. Source/Device Timestamps In:选择 Local本地时间或UTC格林尼治时间。
d. Delay Collection At Startup (sec):在采集器加载数据标签之后,延时采集的时间,缺省值是2秒。
.
.
e. Collector Status Outputs:采集器状态参数输出地址设定。
Rate Output Address:把当前采集器的事件采集率(每分钟采集的数据个数),发送到的目标地址。目的是让操作者了解当前采集器的工作性能。 Status Output Address: 把当前采集器的运行状态(如运行、停止、暂停等),发送到的目标地址。目的是让操作者了解当前采集器的工作状态。 Heartbeat Output Address:正常运行时,采集器每60秒向所定义的地址发送一个1,如果采集器停止采集,它将不发送这个数。
⑤点击Advanced出现如下图1-13.所示画面。显示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系统的不同性能。
a. Report Rate (Events/Min):趋势图显示服务器从采集器平均每分钟收到的数据个数,它表明当前系统的负荷情况。因为该图表显示的是一个压缩过的趋势,所以它不能象上图5.系统总貌中显示的采集率那样,瞬时更新。
b.Compression(%):该趋势显示采集器压缩率的趋势。如果当前值很小,可以增加压缩死区 Deadbands 值,以减少数据采集量,增强压缩效率。 c.Overruns(%):该趋势显示当前采集器错过采集的数据个数占总采集数据数量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该值应为0。如果该值显示大于0,表明数据被丢失,可以打开采集器中 Load Balancing 负荷平衡功能或逐步减少数据标签的个数、增大采集间隔等,降低系统的负荷。
.
.
图1-13
(4)Tags组态
.
.
图1-14
点击系统总貌图中Tags,打开Tags功能画面如上图1-14.所示。左面窗口显示当前系统采集的所有标签名称。右面窗口中Description栏中显示单个标签的描述、单位和说明。Spare Configuration栏中,Spare1~Spare5显示标签的其它一些信息。
①Add Tags From Collector:从采集器中添加需要采集的数据标签名。 点击Add Tags From Collector打开如下图1-15.所示画面
图1-15
在Collector中选择采集器的名称,在Show Only 中选择All Source
.
.
Tags(所有标签),点击Browse按钮,在画面的下方将列出所有符合采集条件的标签名,选择需要采集的标签,点击Add Selectes Tags按钮,所选标签将被加入到如上图14所示的标签栏中。可以单独添加一个标签,也可按住键盘Ctrl键,鼠标点击选中多个标签,或Select All按钮,选择全部的标签。
②Add Tags Manually:手动添加标签,每次只能添加一个。
③Search iHistorian(TM) Tag Datebase:查找已经被添加到数据库中的标签名。点击打开如下图1-16.所示画面
图1-16
在Collector中选择采集器名称,点击OK,将在图14的标签列表中显示所有的标签名称。
④点击Collection, 打开如下图1-17.所示画面
.
.
图1-17
a. Data Source: 显示当前标签所属采集器的名称,标签的源地址和数据类型,我们选择标签都是的AI模拟量输入信号,选择Single Float单浮点数类型。
b.Collection Options:可定义单个标签的Collection Type采集类型、Collection Interval采集间隔、Collection Offset采集时间间隔的偏移和 Time Resolultion 时间精度。其缺省的设置是在Collectors采集器功能项中定义的。
⑤点击 Scaling , 打开如下图1-18.所示画面
.
.
图1-18
a. Engineering Unit Range-Single Float:定义所选标签的工程单位的高低限。缺省显示iFIX 数据库中定义的标签的量程。
b. Input Scaling : Enabled或Disabled。选择Enabled, 可以将采集来的具有一定数据围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我们所定义的量程围的值。例如,采集器采集的数据围是0—27648,而我们需要的量程是0—10,只须在Input Scaling中定义0—27648,在Engineering Unit Range-Single Float中定义0—10既可。
⑥点击 Compression , 打开如下图1-19.所示画面
.
.
图1-19
a. Collector Compression: 选择是否起用单个标签的采集器压缩功能 和死区值设定。
b. Archive Compression: 选择在服务器中,是否起用单个标签的文件存储压缩功能和死区值设定。Archive文件压缩功能是指服务器把采集送来的数与最后一个存储的数据做比较,如果变化率在设定的Deadband死区值围之,服务器将不存储这个数据,只有当采集器发送数据的变化率超过死区围时,服务器才将这个数存储,下一个采集来的数将和这个最新存储的数比较。。
⑦点击Advanced , 打开如下图1-20.所示画面
.
.
图1-20
a. Data Collection Options:定义单个标签的采集方式和参数。
Load Balancing :选择是否起用单个标签的负荷平衡功能。 Time Assigned By:选择采集的数据时间是靠采集器给定,还是靠数据源给定。
Time Zone Bias(min):单个标签的时间偏差。采集器能自动调整采集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时间偏差,如标签无特殊的时间要求,设此项为0。 b. Security: 设定单个特殊标签的读、写的访问权限,一般情况下,如无特殊需要保护的标签,不用使用此项功能。 c. Last Modified: 显示上一次修改参数的时间。 d. Modified By: 显示上一次修改参数的用户名称。
.
.
⑧ 显示标签的趋势
在上图1-14.所示画面中选择标签,点击鼠标右键,选择Trend, 打开如下图1-21.所示画面
图1-21
如果在右键菜单中选择Select All,则画面中只能同时显示前10个标签的趋势。点击Criteria按钮弹出如图1-22. 所示画面
图1-22
可以定义趋势显示的启始时间,结束时间,采样类型,采样间隔等参数,点击OK确认既可。你也可以通过点击趋势下方的左右箭头来改变时
.
.
间的围。
(5)Searching For Messages 系统信息浏览
点击系统总貌画面中Messages如图1-23. 所示画面
图1-23
a. 选择浏览的启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b. 在priority优先级中选择All全部、Alerts报警 或Messages信息。在Topic主题中选择需要了解的主题名称,选All Topics将显示所有主题的事件。
.
.
c. Message Contains:键入你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中Messages栏中的文本。 d. 点击Search按钮,右边的Search Results栏中将显示系统中所有符合条件的信息。
第二章iHistorian Excel Add-In软件及报表的使用说明
iHistorian Excel Add-In是iHistorian管理软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可随同Administrator安装于系统。它利用加载宏功能置于微软公司的Excel软件,采集iHistorian服务器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并利用Excel实现如下数据处理功能 •能够按照不同的时间段采集存储于iHistorian服务器中的Archive文档中所有的标签数据。
•能够按照用户定制的样式显示数据报告。 •可使用多种图表的样式显示数据报告。
•可以使用所有的Excel命令,宏功能和各种数据计算功能处理数据。 •可以从iHistorian中批量导出数据参数到Excel表里,经过使用Excel工具的
.
.
修改后,直接将数据参数导入回iHistorian,标签名称和信息等。 •Excel中所采集的数据可以动态更新。 一. iHistorian Excel Add-In的安装
在安装 Excel Add-In之前,系统必须安装有微软公司Excel软件,如果使用Office97,必须安装Service 1或更高级的补丁。
在第一部分Server、Administrator的安装过程中,如上图1-2所示,选中iHstorian Excel Add-In安装选项既可完成Excel Add-In安装。安装完成后必须在Excel激活后才可以使用,步骤如下:
1.打开Excel软件,选择工具栏中“加载宏”,打开如图2-1所示画面
图2-1
2.选择iHistorian Excel Add-In复选框,点击确定后在Excel工具栏中即可出现iHistorian一栏 ,如图2-2所示
图2-2
二. iHistorian Excel Add-In的使用
.
.
1.参数设置
点击工具栏中iHistorian,下拉菜单中选择Options打开如图2-3所示画面。
图2-3
① Use External/Internal References:使用外部/部参考。选择External外部参考,允许本工作表中单元格调用其它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数据。选择Internal部参考,只许本工作表中单元格调用自己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数据。缺省设置为使用外部参考。
② Automatically Update Links Yes/No:是否选择自动刷新。选择是,系统将自动更新那些因目标发生变化而发生错误的。缺省设置为使用自动刷新。 ③ Show/Hide Header Labels:显示/隐藏标签列的标题。缺省设置为显示标题。
④ Column Widths: 选择当iHistorian在Excel导入数据时是否自动调整工作表中单元格的宽度。缺省设置为不选择自动调整,用户手动调整数据列的宽度。
.
.
⑤ Default Server:可使用选择iHistorian服务器的名称,修改服务器连接,添加或删除服务器等功能。
2.Search Tags数据标签查找。在Excel工作表中导入数据标签名。点击工具栏中iHistoria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Search Tags打如图2-4示画面。
图2-4
①点击Search按钮,在左边空白栏中将显示当前所有的被采集的数据标签名,选择需添加的标签,点击向右单箭头,将所选标签加入到右边空白栏中,点击向右双箭头,将选中所有的标签。
②在Output Range中指定标签加入到Excel工作表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先点击Output Range空白处,再在Excel工作表点击需要添加的位置,选择Cols列显示或Rows行显示。
③在Output Display中选择需要显示标签的容,如Tagname标签名, Description 描述和Time Resolution时间等容。
.
.
④设置完毕,点击OK按钮,完成标签的导入。
3. Querying Current Values 导入数据标签的当前值。在Excel工作表中导入数据标签的当前值。点击工具栏中iHstoria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Query Current Values打如图2-5示画面。
图2-5
①在Sever[Opt]中选择服务器名。
②在Tag Name(s)中填写或在Excel中选择标签名。
③在Output Display中选择,如 Tagname 标签名, Value值和Timestamp时间等需要显示的容。
④在Output Cell中指定显示容放置到Excel工作表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先点击Output Cell空白处,再在Excel工作表点击需要添加的位置,选择Cols列显示或Rows行显示。
⑤设置完毕,点击OK按钮,完成标签的导入。
4. Querying Raw Date 导入数据标签的数据处理值。在Excel工作表中导入经
.
.
过collector 和archive压缩处理后最新存储在服务器中数据标签的值。点击工具栏中iHstoria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Query Raw Date打如图2-6示画面。
图2-6
①在Sever[Opt]中选择服务器名。
②在Tag Name(s)中填写或在Excel中选择标签名。
③在Query Type中选择数据标签的显示方式,By Time:选择数据显示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By Number Forward:选择数据显示的开始时间和在这个时间后要显示的数据个数。By Number Backward:选择数据显示的结束时间和在这个时间之前要显示的数据个数。
④在Output Display中选择,如 Tagname 标签名, Value值和Timestamp
.
.
时间等需要显示的容。
⑤在Output Range中指定显示容放置到Excel工作表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先点击Output Range空白处,再在Excel工作表点击需要添加的位置,选择Cols列显示或Rows行显示。
⑥设置完毕,点击OK按钮,完成标签的导入。
5. Querying Calculated Date 导入数据标签的数据计算值。在Excel工作表中显示经过计算后Raw值。点击工具栏中iHistoria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Query Raw Date打如图2-6示画面。
.
.
图2-7
①在Sever[Opt]中选择服务器名。
②在Tag Name(s)中填写或在Excel中选择标签名。
③在Query Time中选择数据标签的显示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④在Sampling Type中选择数据的采样类型。Interpolated Sampling:使用线性的运算方法在两个数据点之间以插替换的方式采集数据。Calculated Sampling:使用数学运算的方式处理和显示数据。运算方式在Calculation选项中设置。Lab Sampling:在当前值和前一个值之间取中间值的运算方式。 ⑤Calculation:选择数据采样的数学运算方式。如Average:平均值,
.
.
Minimum:最小值,Maximum:最大值等。 ⑥Sampling Interval:选择数据采样间隔的方式。
⑦在Output Display中选择,如 Tagname 标签名, Value值和Timestamp时间等需要显示的容。
⑧在Output Range中指定显示容放置到Excel工作表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先点击Output Range空白处,再在Excel工作表点击需要添加的位置,选择Cols列显示或Rows行显示。
⑨设置完毕,点击OK按钮,完成标签的导入。
6. Querying Filtered Date 导入数据标签的数据过滤值。在Excel工作表中显示经过过滤后的数据值。点击工具栏中iHistoria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Query Filtered Date打如图2-7示画面。
.
.
图2-7
7. 点击工具栏中iHistoria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Administration弹出如下子菜单。
Search Tags:查找当前所采集的数据标签名。
Export Tags:把iHistorian服务器中的标签信息导出到Excel工作表。 Input Tags:把Excel工作表中的标签信息导人到iHistorian服务器中。 Export Date:把iHistorian服务器中的数据导出到Excel工作表。 Input Date:把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导入到iHistorian服务器。 三.报表的使用介绍
我们利用置于Excel的iHistorian Excel Add-In软件,将存储于iHistatian服务器备份文件中的标签数据,经过Excel分析和处理以自定义的格式显示在Excel工作表中,以便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了解和掌握。
我们定义的报表分为日报表:即报表容显示当前打印时间到24小时之前的数据。
(一)报表的调用 进入操作员站的开机画面,点击“报表”按钮,即可打开相应的报表画面。如下图2-8所示 (二)报表的容
报表显示用户定义的温度、液位、压力、流量等过程数据,该报表只能由系统自动生成,操作员不能改变其容。 (三)报表的打印
点击
打印按钮,即可打印当前报表。报表打印纸大小设定为A3。
.
.
(三)报表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因使用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报表无常使用,请将备份光盘中报表备份文件恢复拷贝至计算机目录“D:\\报表”下即可。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