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普及,但是教育标准参差不齐,当务之急是解决信息技术课应该怎么教的问题。因为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性质、目的及其所依据的基本条件和手段等都与其他课程迥然不同,照搬和套用其他课程的教法,无法满足该课的需要,而该课又无权威性的教法可以遵循。时下正值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各科课程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教法,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被提升到必修课的地位,客观上已经对该课推出符合自身特点教法的呼声很高,加强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给出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刚刚普及,教材不统一,师资配备也有所不同,所以各个地区的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就有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从课程指导纲要中获得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供参考,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正缘于此,我进行了
努力探寻,现把探寻情况及实践检验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对技术的认识是研究教法的出发点
所谓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活动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所谓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或装配,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由此可见,技术是由“使用生产工具的方法”和“生产产品的方法”两部分组成。两者关系是:“生产产品的方法”是技术的主干,规定着技术的方向性;“使用生产工具的方法”从属于“生产产品的方法”,是技术的必要条件和枝节问题。通常,技术教学都是以“生产产品的方法”为主线,而把教学“使用工具的方法”只作为必要的教程和手段。如农业技术、工业技术以及金属工艺加工技术等。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应该由使用信息工具的方法和生产信息产品的方法两部分构成,教学也要以生产信息产品的方法为主线。
二、技能的认识是研究教法的关键点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信息实践的技能。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技能与认识是按照不同的规律产生和发展的,技能的产生和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练习----技能----熟练(技巧)。我认为,技能的练习要按照“感知----模仿练习----认识----技能”的规律进行。在技能的获得过程中,对技
术的认识过程与学习知识不同,它是在没有完成认识的情况下先开始模仿练习,而认识是随着练习进行而深入提高的;技能与练习不可分割,练习是获得技能的惟一途径;练习总是从模仿操作开始,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最终必然产生技能,但由于技能对所练习的对象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只对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练习,不能产生生产产品的实践技能;信息技术课教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练习方面的问题。 三、课程与课堂设计是广义教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课堂设计以及采用哪些具体教学方法都是研究广义上的教法的范围。课程设计是从课程整体的高度来勾画一门课要怎么教学,课堂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按照课节划分进行分段细化的设计,而采用哪些具体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问答法等)的问题,只是针对某堂课中的某些部分教学内容而言的。
(一)确定以制作《电子杂志》这个模拟现实信息产品生产实践为教学主线,按照制作过程把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串和排列次序,制定出课程和课堂设计。力求突出任务驱动性原则,依据学生在练习制作《电子杂志》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来衡量教学质量。
(二)强调课堂上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思想作指导,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如:实施《给页面增添多媒体功能》一堂课时,强调贯彻以启发
式教学思想作指导,强调使用“示范-----讲解----练习----指导----作业”五种具体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法模式。再如:实施《练习截取影片资料》一堂作业课时,强调贯彻以指导式和对话式教学思想作指导,强调使用“作业----指导----讨论”的教法模式。
(三)按“八步法”具体实施教学。具体情况如下: 1、通过教学目标细化,始终把激发动机放在首位。我认为,真正的学习动机只能是蕴涵在教学内容的本身之中,让学生认识课程乃至每一段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价值,要比讲一千遍“大道理”强得多。为此我注重把教学内容与制作《电子杂志》的实际相结合,从中挖掘出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并建立起一个激发学习动机的要素体系。 2、提供学习指导,注重归纳总结,把注意力引向学习上来。认知教学理论认为:“在指导注意和学得阶段,教师要不断施加指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内容精髓的理解和掌握上来,这样才能使学习具有真正的意义。” 3、刺激回忆和联想,推动学生在迁移中学得新内容。认知教学理论指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始终是在认知结构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没有认知结构的开放(横向迁移过程)就没有学习;刺激学生回忆与联想的本身正是学习的真正开始。”
4、制订反复练习的规划,增强记忆,保持储存知识的
成功率。认知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进入保持阶段,学得的信息已经编码进入长期记忆储存,但是,提取这些信息仍容易发生问题,表现为‘用则利,不用则废’。为提高提取成功率,采用间隔复习的形式来增强保持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单独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也可能在同一节课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定夺。为了把信息技术课程上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探索,寻求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