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
Feb.,2009
Vol.27No.1
外国留学生汉语词汇教学问题探讨
王志海
(佳木斯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法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怎样释词又是词汇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开展有关释词方法和原则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留学生;词汇教学;释词方法;教学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82(2009)01-0145-02对外汉语教学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释词,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得体运用又是词汇的关键性问题,亦是对外汉语教师所关注的技能之一。
一、用母语释词还是用目的语释词
外语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发展到今天,一般认为用目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
[2]
的能力与习惯。
对文化分类的角度也有很多,一般把它分为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也有分为三个层次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但在第二语言教学,或者具体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种分类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从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角度出发,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 和!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 是指经济、政治、地理、历史、艺术等;!交际文化 又分为!语言交际文化 和!非语言交际文化 ,后者是指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如包含在体态:手势、身势、表情等中的文化信息。所谓的!语言交际文化 就是指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中。语言中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只有通过语言和语言交际的对比才能显现出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其目的是避免出现语言学习中的!文化休克 现象,从而扩大语言习得中!正迁移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应首先将重点放在!交际文化 上,例如,!元宵 这一词,包含了礼俗文化因素,学生只有明白了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在古代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所以这一天的晚上叫!元宵 ,因此,人们把元宵节的应时食品也叫!元宵 。可见,对于一种语言的掌握只有习得其符号而又懂得了其内涵,才能是真正完全地掌握了该语言。所以,对一个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他同时又是一个第二文化的习得者。但我们应该注意,文化教学不能喧宾夺主,把语言教学当成了传播文化知识的途径,而本
的语释词优越于用母语释词。但是,这只是一般的说法。我们觉得,选用哪种语言来释词主要取决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要看教学对象的汉语程度和汉语接收能力如何。对于零起点或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必然较多使用学生母语。由于学生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用目的语释词困难较大,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退一步说即使勉强用目的语释词,效果也未必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初级阶段就不能用目的末倒置。
同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留学生本身的文化层次。现在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所受的文化教育相差也比较大,有的已具有了博士、硕士的学历,有的已大学毕业,有的在国内正在读大学,而有的只读过高中,或较之更低,经历也不一样,有的从事过各种工作,年龄相差也悬殊,这在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时我们要区别对待。对那些已接受程度较高教育的留学生,文化教学内容就可以广且深,并可以开设专门系统的中国文化课程;而对教育程度较低的留学生则要浅些,点到即可。总之,对留学生本身的文化层次视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罗伯特∀F.莫非在#文化和社会人类学∃一书曾写到:人类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有高度的智慧。人类智慧的突出表现是人具有举世无双的语言能力;人类智慧的杰出成就是创造
[3]
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可见,在对外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但这并不是说,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掌握该语言中所蕴含的一切文化内容。对于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的掌握,我们要根据情况,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作为一个第二语言的习得者,只有把一种语言符号规则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掌握以后,才能算是真正把握了这门语言。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有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地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93.
[2]陈宏,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科目考试指南[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82.
[3]罗伯特∀F.莫非.文化和社会人类学[M].吴玫,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21.
[责任编辑:田丽华]
[收稿日期]2008-11-28
[作者简介]王志海(1966-),男,黑龙江双城人,佳木斯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145%语,恰恰相反,一切可以用目的语释词的机会都不应轻易放过,就是能用目的语解释的决不用母语解释。比如,学生学过的!爸爸 一词,就可以用它解释!父亲 一词;同样!妈妈 一词,也可以用它解释!母亲 一词,当然也要指出这些词在语体方面的不同。而对于进入中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使用母语释词过渡到更多地使用目的语来释词。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汉语词汇和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用汉语释词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也有利于逐步摆脱母语的干扰,增强汉语的语感和汉语表达能力。到了高级阶段,基本可以完全用汉语释词了。这个阶段用目的语释词的优越性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准确解释词义,也有利于汉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词汇教学也要看词语的特点,包括所释词语是一般常用词还是科技词语、是目的语固有词语还是外来词语、是词还是词组,还要考虑到所释之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词语中有无同义、近义或反义词,以及所释词的词性和难易程度等。在综合考虑以上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决定用目的语还是母语释词。而所释词如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词汇中有同义、近义或反义词,就可以利用这些关系而选用目的语释词,这样不仅温习了学过的词语,同时在比较中也加深了对所释词语的理解。又比如,如果所释词语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母语里又恰好有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对应词,这时就可以用母语去解释,然后辅之一目的语的例子,如汉语!产品 一词,对应的俄语! !∀#∃ 一词,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可以举例说明,如!工业产品、电子产品、石油产品、农业产品 等等,当然这些词用目的语不是不能解释,而是解释起来很抽象不具体,那就不如用母语对译效果好,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消化练习或进行其他教学内容上。以上分析说明,即使在中高级阶段也应该考虑到所释词语的不同特点,由此来确定释词语言的选用。
二、用母语进行词汇教学的原则
用母语释词来得快,学生易于接受,但这种方法弊端很多。它不利于全面提高包括听和说在内的目的语的接受能力,而且长期使用母语释词也会造成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感,不利于目的语的语感和思维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使用母语释词会造成很多误解,因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完全等义的对应词语并不多,因此用母语是很难准确理解所释词词语的原意的,这也正是人们推崇目的语释词的根本原因。
尽管如此,用母语释词的方法却始终没有被放弃使用,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中,尤其是零起点的阶段的教学,使用母语释词教学效果明显。英语中!我 是!I ,俄语中!我 是!% ,用母语对译简明易懂。但是使用母语释词的原则:一是要慎用,二是要有比较。慎用就是有限度的使用,该不用的就不用。比较是说一旦用了也要进行对比。
三、用目的语进行词汇教学的原则
用目的语词汇教学增加了学生接触和感受目的语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但是,用目的语释词常常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用来解释的词往往又成了新的生词,用来释词的言语本身又成了新的不解的词句。因此目的语释词作为原则,要求词汇教学语言的选用必须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这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选用目的语解词就必须做到这一点,否则非但解释不了词,反而会带来新的障碍。
词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准确,但是辞书词典上的释词文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直接照搬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深刻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对词汇加以改造和变通,使之简洁通俗,以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比如!赢得 一词,词典解作!博得 ,这个用来解词的词恐怕比被解释的词还难理
解,因此不如解作浅显的!(经过努力)取得获得&& ,甚至解作!得到&& ,并说明动词!赢得 不单独作谓语,需带宾语。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教师在课下准备的拿到课堂时也还会遇到学生仍不解其义的情况,这又要求教师在察言观色,洞悉学生的反应之后,对释词文字或表达方式再做进一步的通俗化调整。
词汇教学语言的通俗化是教学上对用目的语释词的要求,但过分地通俗可能影响释义的确切性。就释词语言及表达方式而言,如果完全是学生已知的,学生倒是容易接受了,然而这只是用目的语释词的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用目的语释词还可以有它独到的好处,就是释词语句及表达方式如果把握在学生可能接受的最高限度并稍有过之,那么就有可能使释词语言本身又成为词汇教学的一种手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释词语言中多少有了新的东西,学生只有全神贯注并积极思维才能领悟到新增内容的意思,从而推出所释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避免了简单的重复,也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释词的情境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这种新增的词语不宜过多,并且要难易适度,必要时还应作进一步的解释。做到这一点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体会。一个经验丰富、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往往能在其释词语言和教学语言中恰到好处地带进些新的内容。
那么,要求词汇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强调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适当加进新的内容是否相矛盾呢?表面看是这样,但实质上是不矛盾的。前者是从消极的角度考虑的,目的是避免可能出现的障碍;后者是在通俗化的总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水平有意识加进去的,是出于积极的考虑,目的是增加新知识,扩大词汇量。而且学生努力便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对上下文等具体语境的联想和判断来领悟新增加内容的意思。
四、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
不论是用母语释词还是用目的语释词,只讲词义,即使学生懂了,却未必能用好;只讲用法,即使偶尔用对了,却未必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因此,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解释词义与讲清用法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学会一个词。
讲词义,包括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时代色彩、社会文化背景所赋予词语的文化色彩,等等。讲用法,包括词的使用范围、语气轻重、语体色彩,以及经常使用的场合、习惯搭配,等等。不可能、不适于、也不必要对每个词的讲解都如法炮制,面面俱到,但原则上应做到讲意义和讲用法相结合。
此外,词汇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汉语词汇虽有类别,但却纷繁复杂;教学对象也千差万别。母语及文化上的差异、目的语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的习得阶段等因素,都要求词汇教学的具体方法必须灵活多变。教学中应在有关释词的一些基本原则下,因词因人因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既可采用就词论义与依句串讲相结合的方法,也可用比较的方法,以旧带新。既可以从词的内部构成上,分析词义的形成,也可从词的外部联系上说明词的组合能力等等。
总之,词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解释一个词并不那么容易。教师要有丰富的目的语知识和语言学知识,要通晓至少要了解学生的母语。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目的语水平,包括学生已掌握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了如指掌,更为直接的是要掌握本族语作为外语教学时有关释词的一些基本原则;当然,关键还在于教学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责任编辑:田丽华]
%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