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管安全工作的历程中,让我切实体会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常言道:人命关天。的确,学校的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千千万万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学校学生的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政府的形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搞好学校安全管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虽在全乡所有小学中没有一所学校发生过一起与学校或校长直接责任相关的学生重大事故,但在校内校外发生过的一些事故,总让人心神不安,彻夜难眠,事后,我常常思考:怎样做好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小学生因为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水平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近年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持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受到交通、溺水、拐卖、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持续提升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水平
第一,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自己的物品随意放,等到东西不见了才着急找老师。课间活动不讲文明,一活动起来就不管身边的人、物等到弄疼弄伤了,急着找老师等现象经常发生,我们应该把增强安全教
育、预防地震、实行疏散演练等列入工作计划,真抓实练,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会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就有这种意识,让他们懂得:除了为正义不得已而献身外,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珍爱生命!我们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第二,学校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第三,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等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做好以上三点的同时要告诉学生,遭遇意处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使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水平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没有水平将其制服时,能够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即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实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这对学生沉着应对突发事故,提升自我保护水平很有成效。 从分管安全工作的那一天起,自己就倍感责任重大,肩负着对生负责的重任。每当我看到对 “发生学生安全事故通报”的文件,看到那些因交通、溺水、火灾等造成学生死亡的事故,不禁让我感到心痛。 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应怎样抓?必须把学生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如果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导致学生死亡事故不幸发生,必将给家庭造成创伤,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要做一个对学生安全负责的教师,必须高度理解“安全防范教育”的重要性,要切实把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头等大事来抓,以学生的安全第一为理念来指导自己的
管理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告知学生从四个方面注意安全:一是把学校或班级实行的各种活动中相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有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有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即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相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即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有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分析学生死亡事故的案例,不难发现,很多事故的发生,一是因为学生往往不把学校、教师的安全防范教育铭记于心,二是因为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监管工作。为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首先,要求各班要与每个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安全教育责任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常规管理制度,如预防学生溺水制度规定:学生在没有父母的陪同时不能到水塘、水沟、江河里、水库里游泳;学生放学管理制度规定:在放学时学生必须以村屯为单位集队,并列队回家,在路上由路队长监管,学生不能单独行动,以防意外发生;与家长沟通形成对学生午间休息的管理制度,针对于农村小学,普遍存有的学生(部份是留守儿童)中午滞留学校休息的现象。第二,学校要正常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当春夏炎热时节到来时,是学生溺水死亡的高发期,学校要教育学生如果遇到有人溺水时,怎样求救?特别
强调学生年小无能力救人的道理。通过安全演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本领;第三,在节假日、在事故高发期前及时给家长写《安全告知书》,以提醒家长们在“关键时刻”加强监管力度,如冬季的森林防火,不准学生带火种上学,夏天的防溺水事故,汛期防洪灾等等。第四,让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上课,讲一讲当发现有人遭遇交通事故时,该如何报警自救,教育学生上学、放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公路上追逐、嬉戏,不攀爬栏杆,不横穿公路,他们用自己看到的处理过的案例生动地教育学生,给人印象深刻,远远比我们老师的“看图说话”更有教育意义。 四、注重交通安全教育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例如:用多媒体把交通事故死亡者生前栩栩如生的照片组合起来,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到他(她)们生前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却因车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还可以利用电视,把十字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的真实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当他们看到重车把骑自行车的人撞倒后从人头上碾过,把行人撞飞到立交桥边后又砸下来,把违章骑摩托车的人撞了旋转着飞向远方„„,他们会感到心惊肉跳,感受到车祸的无情,从而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
五、加强校内安全管理,杜绝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校长对校园内的校舍、围墙、校门、挡土墙及电路等教学设施设备的检查是正常性的工作,但是,还有个别教师有时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间的所谓的“玩乐”活动是隐藏着险情的,初看起来这些行为并不以为然,当因此引发事故时,方知已晚,除了学校要承担
的部分责任外,校长还要费尽心思去解决其中的矛盾问题, 学校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校长务必以“安全第一”为理念,把安全防范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要警钟长鸣,切忌亡羊补牢,让每一个学生时时记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懂安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忽视了那少部分的课余时间。我们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 因此,我们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