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均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选出并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上。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马坝人
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种植水稻 D.会制造工具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4.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 (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者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7.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
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 公元前218年咸阳人李良到南方经商,一路上发现各地使用的货币和咸阳的一样,这时
全国通用货币的标准样式是下图中的哪一项? ( )
9.将商朝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10.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
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良田输送汩汩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11.关于秦朝疆域的四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大海 B.西——陇西 C.南——五岭 D.北——长城一带
1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④有利于树立秦始皇个人的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末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1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
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起义和(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16.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7.象棋棋盘上都写着“楚河汉界”,与此有关的战争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战争 18.编成《新语》以教化人民的是( ) A.管仲 B.商鞅 C.李斯 D.陆贾
19.以下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中,不是汉高祖所采取的是( )
A.把田租税率定为十五税一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凡退役归农的军官士兵,免除若干年徭役 D.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
20.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这里的“统治者”主要是指( )
①汉高祖 ②汉文帝 ③汉景帝 ④汉武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2×10=20分)
21.大约七八千年前,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使用打制石器,考古学上将其称之为“新石器时代”。。 ( )错误: 改正: 22.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以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的方法称“世袭制”。 ( )错误: 改正: 23.鲧采用“疏”的办法,修浚河道、开渠排水,最终降服了洪水。 ( )错误: 改正:
24.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 )错误: 改正:
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 )错误: 改正:
26.战国时期,最早进行变法的是秦国。
( )错误: 改正: 27.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 )错误: 改正: 28.秦朝统一六国后,将隶书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
( )错误: 改正: 29. 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称为“族诛”。
( )错误: 改正: 30. 刘邦称帝后对其下属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 )错误: 改正: 三、读图题
31.观察下图年代尺,回答下列问题。(4分)
前476年 25年 A 前770年 C 前221年 公元元年 B D (1)上图的年代尺中A(公元前770年)是公元前________世纪,B(公元前476年)据今
(2012年)有 _______年。
(2)从 A到B 是我国历史上的 _______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其中最先成为霸主的国君是____________。
四、材料分析题(32题12分,33题10分,34题1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西周实行的制度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哪一些人是武王分封的主要对象?(2分)
(3)其目的是什么?(2分)
(4)诸侯必须向国王承担什么义务? (4分)
(5)材料所反映的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33、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
——华师大版历
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1分)得到谁的支持?(1分)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
(3)这次变法在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4)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李白
材料二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贾谊《过秦论》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 (2)“秦王扫六合”后,为了加强统治,首创了如下图所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图例中的A、B、C处分别设立了什么官职?在地方推行的是什么制度?(4分)
······ · · · · · · · · · · · · · · · 线 · · · ·号··位··座·· · · · · · · · · · · · · · · · · · · · · ··号·考·· · · · · · · · · · · · · ·皇帝
B A C
郡
县
(3)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下,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一条西起 东到 的长城,历史上称“万里长城”。(2分) (4)“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秦皇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1分)对后世有何影响?(1分)
(5)你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答题卷(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1 A 11 C 2 B 12 A 3 D 13 B 4 D 14 C 5 A 15 B
6 D 16 A 7 C 17 D 8 D 18 D 9 C 19 D 10 B 20 B
二、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2×10=20分) 21.( × ) 错误: 打制石器 改正: 磨制石器 22. ( × )错误: 世袭制 改正: 禅让制 23. ( × )错误: 鲧 改正: 禹 24. ( × )错误: 西周 改正: 商朝 25. ( √ )错误: 改正: 26. ( × ) 错误: 秦国 改正: 魏国 27. ( √ )错误: 改正: 28. ( × )错误: 隶书 改正: 小篆 29. ( × )错误: 族诛 改正: 连坐 30. ( √ )错误: 改正: 三、31识图题(每空1分,共4分)
(1) 8 2487 (2分)
(2) 春秋 齐桓公 (2分) 四、材料分析题(32题12分,33题10分,34题14分) 32(1)分封制(2分)
(2)同姓或异姓的贵族(2分) (3)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4)镇守疆土、出兵秦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
(5)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33(1)商鞅变法 秦孝公(2分)
(2)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分)
(3)经过商鞅变法,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4)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 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 ;
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改革总是曲折的,要坚定改革目标不动摇。(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34(1)秦统一六国 (2分)
(2)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3分)
郡县制 (1分)
(3) 临洮 辽东 (2分)
(4)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或加强专制统治 不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承(意思对即可)(4分) (5)秦的暴政(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