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0・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Pharmaceutical J叫rMZ 2002 Dec;6(4) 中药熏洗治疗创伤性关节炎158例 何世奎 (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卫生院246100)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夕 治法;中药熏洗;治疗应用 良好;有效: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 限;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2治疗结果本组治愈120例,有效33例,无效5例,总 创伤性关节炎是指因创伤造成关节面不平或承重失衡, 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出现 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者的通称。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 药熏洗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 下。 有效率96.8%。 3典型病例 赵某某,男,58岁,2001年8月25日就诊。患者2月前 因左髌骨骨折在他院行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固定术,术后2个 本组158例,其中男107例,女51例;年龄 月拆除长腿石膏外固定,但膝关节功能恢复很不理想,现仍左 膝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屈伸受限,不能行走。按上法治 疗2个疗程,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无压痛,活动自如。 4讨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最大的62岁,最小的9岁,平均31.5岁;病程最长70天,最 短22天;上肢关节34例,下肢关节124例。 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中药熏洗。处方:木瓜、威 灵仙、桑枝、忍冬藤、鸡血藤、骨碎补各25 g,桂枝、当归、伸筋 草、透骨草各20 g,川芎、五加皮、苏木、乳香、没药、冰片、细辛 各15 g,上肢加羌活、白芷、姜黄各15 g,下肢加独活、牛膝各 15 g。上药共研粗末,加水浸泡0.5 h后,煮沸20min,待水温 适宜,置于患关节下熏洗20 min,然后将药液热敷患关节20 min,每日2次,边熏洗边活动关节,7天为一疗程,一般1~2 个疗程。 2治疗结果 创伤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骨关节 痹证范畴。关节或关节周围的创伤,如骨折、关节扭挫,造成 肌肉、韧带、关节囊、脉管的损伤、断裂,无论手法复位或切开 内固定,均易造成局部血脉瘀滞,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上方 所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缓急止痛的作用。现代医 学研究亦证实,活血化瘀能有效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促进毛 细血管的开放与重建,加速炎性介质的吸收,消除水肿,改善 血循环与微循环。采用中药熏洗能使药力直达病所,不失为 2.1疗效标准治愈: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 一个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 安定无明显局部刺激,偶有躁动、谵忘的副作用,但程度较安 定组明显减轻,且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根据剂量及给药 大,对呼吸无明显抑制,静注无明显局部刺激,符合术中镇静 需要。在颈丛阻滞中,以咪唑安定辅助镇静,可消除紧张焦虑 方式不同,咪唑安定可产生抗焦虑至意识消失的不同程度的 效应。咪唑安定0.07 mg・kgI1即可产生满意的镇静效果。 辅助局麻或区域阻滞麻醉时,咪唑安定0.1 mg・kgI1产生遗 情绪,对维持血压、心率的平稳有重要的意义。但咪唑安定的 镇静作用明显依赖于血药浓度【 ,个体差异大,老年人中枢神 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对咪唑安定的敏感性增加l5],因此,在 咪唑安定镇静中密切观察呼吸循环的变化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江伟,孙大金.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阻滞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 究.中华麻醉学杂志,1993;13(增刊):29~30 2王祥瑞,杭燕南et a1.异丙酚、咪唑安定和氟哌利多对纤维支气管 镜引导气管插管病人的镇静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7): 431 忘作用,提高局麻药的惊厥阈值,效果优于安定 J。本文中安 定组,用安定5 mg与咪唑安定2 mg静注,两者MAP均有轻 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咪唑安定对MAP 影响不大。江伟等l3]也报道,咪唑安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 微。本文应用咪唑安定组20例患者均无呼吸频率减慢及 ¥Po2下降,可以认为,在吸氧条件下,静注咪唑安定2 mg用 于镇静,不会产生呼吸抑制。有研究表明,在应用咪唑安定5 min后,潮气量有明显下降(P<0.01),但co2通气反应曲线 的斜率未见明显改变,提示咪唑安定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较轻。静脉注射0.15 mg・kgI1对每分通气量的影响与安定 0.3 mg・kg 相似。 3江伟,孙大金et a1.咪唑安定的临床应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 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3;13(1):4~6 4王珊娟,刘万枫et a1.颈丛阻滞下眯达唑仑血药浓度和镇静深度 的研究5赵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7):398 艳,吴新民et a1.老年人脑电双频指数,咪达唑仑血药浓度与 总之,咪唑安定具有镇静作用确切,对循环系统影响不 镇静深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