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道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爱够旅游网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道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郁华芳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遭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NICU行气管切开患者60例,分为雾化组和湿化组个30例。雾化组采用09%氯化钠8ml加入糜蛋白酶4000u及庆大霉素8mg配成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湿化组采用一次性50ml注射嚣抽取09%氯化钠15ml加灭菌水25ml加兰苏60mg或沐舒坦60mg用微量静脉推泵推注2m1~4ml/h。24h维持,比较西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湿化组的平均痰液粘稠度与雾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组的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雾化组低,平均氧分压,氧饱和度较传统组稳定;心率和呼吸频率变化较小。与雾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能保持气遭湿润。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持续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H 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191-02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的重要治疗手段。气管切开后,患者丧失了上呼吸道粘膜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润和过滤的作用,使呼吸道粘膜干燥,其发生率为30%-60%。同时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稠,痰痂堵塞管腔,影响正常呼吸,也易导致细菌侵入。气道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建立的基本保障,是保持气道通畅的必要条件。对气管切开的患者来说,保证有效的气道湿化显得至关重要,湿化不足和湿化过度均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

排出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科采用雾化组和湿化组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观察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病理生理指标情况,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科NICU收治因病情危重行气管切开患者6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52例,脑血管意外18例。所有病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30例,其中男x例,女8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7.8±10.2)岁;湿化组30例,其中男18岁,女12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49.2±9.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气道湿化方法

1.2.1湿化液配置:雾化组雾化液配置:0.9%氧化钠8ml加糜蛋白酶4000u加庆大霉素8mg。湿化组湿化液配置:0.9%氯化钠25ml加灭菌水25ml加兰苏60mg(或沐舒坦60mg)。 1.2.2雾化组气道湿化方法将雾化液注入雾化雾化器中,连接氧气装置,将氧气压调节至6~8L/分,1次/Bid,20min/次。

1.2.3濕化组气道湿化方法:将准备好的微量静脉推注泵及50ml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延长管,按常规注射法抽去所需的湿化液,并连接好,把连接好的导管直接插入管内并固定,再调节好推注速度,2~4ml/h,可根据室内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及量随时调整速度,一般速度不超过10ml/h。 1.3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痰痂、血痂吸水后膨胀症状和阻塞气管等临床并发症。痰液粘稠度判断:I度(稀液):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负压接管内无痰液滞留;II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I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负压接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稠):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负压接管内壁上留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起到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对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呼吸道湿化,是因为气切患者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丧失,全部由下呼吸道负担,病人吸入干燥空气后,呼吸道的分泌物因为水分丧失而变得粘稠,并损害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是汗毛运动受阻。同时分泌物储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因此湿化呼吸道对气管切开后病人是十分重要的。 3.2持续气道湿化可减少痰痂形成:

表1显示,两组患者痰液粘稠比较,持续气道湿化优于雾化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液粘稠度达到Ⅲ度,易形成痰痂,持续气道湿化可以减少Ⅲ度痰液形成,减少形成痰痂,避免窒息的发生。

3.3持续气道湿化可减少刺激性咳嗽等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气道湿化是将吸入气体持续湿润,避免气道粘膜干燥,而引起刺激性咳嗽,有效防止气道粘膜干燥,减少痰痂形成,且有效的吸痰,使痰量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表2显示,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湿化组明显优于雾化组,提示低流量的持续气道湿化可减少刺激性咳嗽发生,减少气道粘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雾化吸入时能使水分子颗粒刺激气道粘膜引起刺激性咳嗽,甚至可将湿化液咳出,影响雾化效果,痰液不能彻底有效地吸出,而导致反复咳痰,反复刺激气道粘膜,引起呼吸道粘膜出血,形成血性痰痂阻塞气道,引起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3.4持续气道湿化的注意事项:

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熟练掌握输液泵和吸痰操作。操作前和操作中认真检查微量推注泵和雾化器装置完好备用状态。持续气道湿化的一次性50ml注射器,微量推注泵的连接管24h有效,每天应及时更换。④吸痰前后应予2分钟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6L/min以上,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⑤持续湿化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气管套管内湿化导管有无脱出,若脱出,达不到湿化效果,病患者的病服和床单被滴湿。 4小结

持续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雾化吸入法,不但湿化效果好,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