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雅丽
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8期
赵雅丽
摘 要:**于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要想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主要探讨在金融方面精准扶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 金融支持 障碍与对策
1、引言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由**提出,**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在精准扶贫实施阶段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靠目前的各种金融支持政策获得,各金融机构克服诸多困难,并且根据自身特点,将其金融业务投入到扶贫事业中,形成了由国开行、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由农行等构成大型商业金融、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小型商业金融组成商业银行体系,以及在证监会、保监会的支持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我国“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障碍分析
(一)财政资金
从资金来源来看,财政资金为首要资金来源,但是金融机构捐赠的物资款项犹如“天女散花”去向不知,导致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各级贫困县均舍不得摘掉“贫困”的帽子,导致我们浪费很多金融资源,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们精准扶贫的目标。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如: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搬迁是最好的脱贫方法,但是由于补助资金少,享受扶贫资金搬迁的大多数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户,特别贫困的则永远不可能轮到他们搬迁。所以由于补助资金较少,特别农户受益很少,严重存在扶贫合力差,扶贫资金项目粗放,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没有达到精准扶贫的精准。
(二)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不足,融资能力降低,其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发行金融债券、中央银行再贷款。所以对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有很强的依赖性,以至于政策性银行积累能力有限,缺乏稳定资金来源,所以这也使得政策性银行不敢在扶贫开发上投入过多资金,积极性降低;缺乏风险控制手段,经营风险偏高,我国政策性银行不仅在风险控制还是防范方面都比较落后;外部经营不顺畅,政策性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干预较多,失去自主性,抑制了其发展;政策性银行在金融扶贫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策协调难,扶贫资金难以统筹使用,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不足。
(三)商业银行
1、扶贫作为一种政策性行为,金融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贫困人口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属于风险易发点,所以商业银行很难往这方面走。一些还是在财政贴息的情况下得以投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虽然由财政贴息,但是本金风险还是不可覆盖的,所以造成商业银行积极性下降,政府扶贫部门与金融机构开展扶贫在资金、项目等等出现众多不协调的地方,造成财政资金紧张,商业银行有钱不敢投的现象,在金融扶贫过程中,财政支出占大部分,银行贷款占少数,造成贫困人口对扶贫形成慈善类的依赖,甚至产生“赖贫”不脱。
2、金融精准扶贫缺乏合力,扶贫工作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形成领导包片,单位包点,企业出钱的局面。所以现在仍然是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这种扶贫不扶志是不可行的,纵使商业银行愿意进行一些扶贫贷款项目,但是到了实施及后期阶段,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合,使得商业银行不积极,扶贫停滞不前。
3、农村金融触角延伸无力,由于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商业银行提供一些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使得其金融触角向贫困地区及一些偏远地区延伸无力,金融支付、金融网点等难以覆盖。使得贫困地区的人们置身于金融信息之外,最终导致金融扶持受制。
(四)保险
农业保险覆盖率较小,商业性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推广不足,阻碍了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具有普遍性、区域性、伴发性,一旦发生损失,伴随着巨大性、不可预见性,损失太大,所以保险公司不愿从事农业保险业务,则保险市场供给主体偏少;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一些农民对保险知识了解甚少,对保险公司,保险类别,及其金额条款不了解,他们会觉得“没有必要”“没用”等,而且对他们来说,索赔手续过于复杂,所以对于购买农业保险,他们存在抵触心理;农业保险相关政策缺失,导致农业保险发展前景受阻,而且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比较差,如果发生巨大的事故,那么所有损失均由保险公司自己承担,影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扩大及稳定性。
3、国内外脱贫的成功经验借鉴
(一)国内—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两年前**在湖南湘西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如今的十八洞村已全然不是当初,那么是如何脱贫的?
首先,加强对湖南西北部政策性金融扶贫示范区的建设力度,创新政策性金融扶持贫困区的模式。第二,充分利用审批区的扶贫搬迁贷款,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充分利用信贷扶贫资金。有关数据表示,从全年8月份到去年末,农业银行针对扶贫搬迁放贷809亿元,帮助贫困人口359万人,第三,采用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金融产品,在扶贫实验示范区早落地、早见效。第四,围绕十八洞村,创新政策性金融,支持扶贫模式,建立以省分行为中心的整村脱贫小组,积极开展项目辅导,审计融资方案参与以十八洞村为中心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为农行信贷支持整村扶贫梳理榜样。第五,创新政府、投资公司、中心金融公司和农行合作支持产业化扶贫、交、教育扶贫的协调互动机制,全力发挥农发行在政策性金融扶贫中的引领作用。
(二)国外—美国
美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怎么看待贫困给其定义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我国大不相同,但是一些扶贫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借鉴,经验教训值得汲取:①注重教育;②注重贫困地区发展,注重生态扶贫;③进一步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对口支援帮扶机制的完善;④强化国际间
交流合作;⑤为进行精准扶贫开发采取差别化措施;⑥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
4、我国“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障碍的对策
(一)丰富财政资金扶贫方式
除了传统的贷款贴息外,积极探索风险补偿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参与精准扶贫的多种形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并将资金有效的落实到位,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丰富贴息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杠杆作用。
(二)改善政策性银行的外部环境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围绕精准扶贫方略,要加强与政府、财政、企业及中央银行的沟通,提高自主经营能力,切实发挥政策性银行在金融扶贫中的主导性作用;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借鉴外国风险控制经验,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扶贫离不开低成本资金来源,中央银行应积极运用货币政策为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对于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性银行发行的专项金融债卷,也可由我国指定商业性、金融性机构购买,财政应对专项金融债券予以贴息支持。
(三)政府要为商业银行参与扶贫提供优惠政策与有限度的担保
在信贷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项目上,财政资金要提供贴息、担保等来分散信贷资金的风险,打造“信贷+”财政的双赢模式,提高信贷+财政资金的扶贫效率;政府扶贫部门要建立贫困地区项目库,不断挖掘优质项目,开展金融课堂,使得贫困地区的经济主体学会使用金融致富,做到扶贫扶志。中国人民银行要制定金融扶贫脱贫实施意见,以及再贷款等政策措施;商业银行向贫困地区延伸网点,下沉金融服务重心,信贷资源合力配置,使得信贷逐渐像贫困地区倾斜,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加大金融产品供给侧改革力度。
(四)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普及惠农政策
一是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通过政府的推动让现有的保险分支机构办理农业保险;二是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媒体的力量,对农业保险政策进行详细的报道,深入农村开展典型农业保险赔付案例的宣传,通过真实的事情来让农民更加了解农业保险的好处,逐步获得大家的认同;三是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政府为农业保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主动承担农业保险的责任;四是构建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由财政、农险业务经办机构共同出资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共保基金,如果发生巨灾风险,保险公司则可以从共保基金中获取补偿。
参考文献:
[1]许爱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 中国商论. 2016(11).
[2]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农村金融[J] 2015(11).
[3]李春明.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思考[J]. 理论月刊. 2015(11).
[4]张国春;孙秀梅.金融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行业_金融服务2016(3).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金融学专业
湖南长沙市 410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