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WOMENS MOVEMENT
凝聚妇女爰国力量 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国妇联对港澳台工作历程回顾
全国妇联联络部
香港、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70年风雨兼程,70年共创辉煌。我们与港澳 台妇女血脉相连,心相依手相牵,用亲情友情姐妹情共同守护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 共同为推进“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妇女界迎回归活动,产生积极效果,凝聚了一批爱
血脉相连天然相亲,交流日久情谊深厚 国爱港爱澳力量,在港澳产生了很大反响。
—(1949-2012 年)----------------------爱心奉献同胞真情。1991年的华东水灾牵动
着港澳姐妹的心,她们捐资捐物,援建医疗点,修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妇联与港澳台妇女携手投 建幼儿园,香港妇女界有了第一次有组织的联合行 身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 动。中华女子学院的建设、妇联系统干部的培训以 实践,在推动港澳姐妹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及“春蕾计划” “母亲水窖”等公益项目的实施均 喜迎港澳回归祖国、推动海峡两岸交流中发挥了 得到港澳妇女的大力支持,仅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 积极作用。
进会(香港妇协)的捐资就超过3000多万元。澳 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从中国妇女一大开始,全
门妇联总会、台湾妇联总会等妇女团体为汶川地震、 国妇联就邀请香港妇女代表出席会议,为新中国妇 雅安地震的灾民捐款,体现出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女事业发展出谋献策。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会 同心协力共襄盛会。为迎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
通过接待港澳妇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来京出席庆 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香港各界妇女成立联合协进 祝国庆、庆祝“五一”活动,组织港澳妇女代表 会(香港妇协),并多次派团往返内地深入交流。 团赴内地考察访问,增进她们对祖国发展的了解, 1995年香港350余人、澳门70余人以及台湾40 与港澳妇女的交流更加多元更加深化。
余人来京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 同心携手喜迎回归。在香港、澳门回归前后,
坛,其中香港妇女在“香港营”举办了 13场论坛, 全国妇联主动与港澳妇女组织联合,精心策划举 团体活动图片展吸引约1万人次参观,成为论坛上 办了“中华儿女情”系列活动,包括“十大女杰” 一道亮丽的风景。
演讲、“共携手迎回归”恳谈会、图片展、国庆参 考察培训增强素质。从1998年开始,我会组
访考察等活动;同时,我会领导应邀赴港澳出席
织妇联系统港澳特邀代表、执委赴内地考察,迄今
30丨中国妇运2020.1
壮丽70年|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I
已达12次,成为对港澳妇女交流的品牌活动。在 全国妇联的支持和推动下,2009年港区妇联代表 联谊会成立,为服务香港社会、增进香港与内地的 交流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了提高内地妇女干 部的素质、开阔眼界,自1999年以来,我会与香 港多个社团和妇女组织合作开展双向培训,先后组 织了近30期赴港培训班^同时,为香港、澳门妇 女了解内地发展和妇女工作,我们在北京、深圳举 办培训班,其中澳门妇女骨干研修班已经持续举办 了 10 期。
两岸交流共话团圆。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
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全国妇 联领导多次赴港澳出席活动,广泛接触各界妇女, 推动凝聚共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重要妇女组织、 重点妇女人物密切联系,与基层、专业、青年等社 团深入交流,支持港区妇联、澳门妇联总会分别在 内地举办庆祝回归20周年图片展,扩大朋友圈提 升社会正能量。协助港澳妇女代表列席联合国妇女 ±也位委员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会议,邀请港澳 妇女代表参与全国妇联举办的’ 95世妇会纪念活 动和凝聚女性力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主题活动, 在国际舞台展示特区女性风采。支持并指导各地妇 联围绕创业创新、家庭建设等主题,与港澳妇女组 织开展务实交流合作。
搭建平台融入大局。沈跃跃同志先后两次在北
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带来勃勃生机。1981年3月,全国妇联致信台湾 各妇女团体和姐妹们,发出“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而共同奋斗”的倡议。1987年海峡两岸开放 民间交流,妇女之间的交流日益频密。1991年我 会首次接待台湾知名妇女访问团。1992年中国儿 童中心派出祖国大陆少年儿童访问团赴台交流,开 创大陆团组赴台交流的历史先河。1997年全国妇 联访问团应邀赴台,首次实现了两岸妇女的双向交 流,之后,全国妇联领导多次率团访台,并分别于 1993年、2000年、2006年举办了三次对台大型 交流活动,吸引近2000名台湾各界妇女参加,在 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
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妇联系统港澳特邀代表、 执委考察团,全国妇联领导在访港澳期间多次听 取港澳妇联特邀代表、执委履职情况报告。每年 组织妇联港澳特邀代表、执委来内地考察,増进 她们爱国意识,强化她们履行职责的担当精神。 积极推动地方妇联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港澳特邀代 表、执委比例。2018年10月举行的中国妇女 十二大,特邀港澳代表83人出席,创历史新高。 目前,全国20余个省级妇联共有港澳特邀代表、 常执委300余人,港澳妇女担任内地妇联组织的 兼职副主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港澳工商界、专
创新交流联谊联心,融合发展携手同行
业界等妇女积极投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 区等建设,妇联组织成为她们在内地的温暖娘家。 2019年,港澳妇女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助力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妇联组织紧紧把握新时代新使命,不断加强对 港澳台妇女的联谊联系,增强她们的国家意识和爱 国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 力量,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为实现祖国完全 统一贡献巾帼力量。
深化交流共谋发展。沈跃跃同志先后两次会见
国妇联定点帮扶县。
凝聚共识共促稳定。2019年香港出现修例风
波以来,沈跃跃同志、黄晓薇同志多次会见香港各 界妇女,鼓励她们高举爱国爱港旗帜,坚定支持“一 国两制”,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为维护特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香港各爱 国妇女社团、知名妇女在止暴制乱、守护香港的进 程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她们在报章媒体大胆 发声谴责暴力,呼吁年轻人停一停、想一想,举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并邀请她在全 国妇联机关做主题演讲,支持港澳妇女更加积极融
中国妇运2020.1 | 31
壮丽70年
CHINESE WOMEN S MOVEMENT
国际妇女论坛、“全港妇女守护家园大集会”等活 动,体现妇女界团结的力量,表达希望尽快恢复香 港安宁的心声。何超琼、伍淑清代表番港妇协出席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大会,向国际社会介绍香港事实 真相,在国际国内引起积极反响。
深化合作融合发展。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
**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交 流合作。我们以“激荡家国情怀.促进融合发展” 为主题,在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举办 “拉家常,共奋斗”两岸家风故事分享会和两岸家 庭经典诵唱,启动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推 动两岸妇女共建融合发展第一家园。我们积极开展 “妇联邀你回娘家”主题活动,加强与在台新移民 妇女(陆配)团体的交流。积极推动惠台“31条措施” 落地落实,把台籍妇女纳入妇联系统评优评奖范畴。 近两年来,天津、上海、福建、广东等地10余位 台籍女同胞获评省级三八红旗手。2018年福建一 台胞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2019年福 建一名女台胞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回顾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新的 历史起点,我们愿与广大港澳台姐妹们一道顺应历 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共 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2015年全国妇联在第七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 ±云上启动“姐妹情•一家亲”对台交流活动品牌。 多年来,论坛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创新 交流内容,通过家庭结对、文化研讨、创业创新大 赛、“绿色骑行”、实地考察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 动,让两岸姐妹情更浓心更近。许多两岸家庭走动 频繁,亲如一家,传达出两岸家庭期盼团圆的共同 心声。
2019年黄晓薇同志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 表40周年纪念会并代表群团组织在大会上发言, 两岸妇女深受鼓舞,以更加饱满的激情认真学习习
(接29页)
三是突出妇联组织特色。以中国妇女十二大精神为指导,兼顾妇联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 对妇联干部的素质培养体系提出了具体措施。全面 推进“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对改革后队伍 壮大了的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培训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安排;围绕新时代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妇女 群众的职能定位,专门提出“妇女工作专业化能力 培训”;围绕“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 机制和方式方法”新时代妇联干部的新要求,专门 提出“群众工作能力培训”;围绕培养高素质复合 型妇联干部,不断提高妇联千部适应新时代妇女事 业发展要求能力的目标,进行“多领域知识技能培 训”;同时还明确了每个部分的重点培训内容。
四是扩大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覆盖。突破了妇联 干部培训下沉一级的做法,细分干部教育培训对象 和班次,明确了县级以上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县级 以上妇联执委、县级以上妇联机关干部、基层妇联
组织成员,挂职兼职妇联干部等6个层级培训对象 和班次的要求,同时对全国妇联和地方各级妇联落 实干部教育培训任务提出了要求,对各级各类妇联 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提出了量化指标,注重体现培训 的差异化、精准化要求,努力实现妇联干部培训的 全覆盖。
五是注重基础保障。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些 改革举措。在培训机构建设方面,聚焦主责主业, 充分发挥中华女子学院及省级妇女干部学校在妇联 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注重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骨干师资队伍并且共 建共选共享。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注重打造基本 课程、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编辑出版“新时代妇 联干部教育培训参考教材”。在落实经费保障方面 提出了思路办法。在组织保障方面,从加强组织领 导,健全工作制度、强化督促检查等方面提出了明 确要求。
(全国妇联组织部供稿)
32 |中国妇运20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