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专科)
毕业实践教学要求
(试行)
(12学分)
一、毕业实践的性质与任务
毕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是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和完成六个模块技能实训的前提下,以见习通风技术员、安全技术员等岗位的身份协助现场技术员完成工作任务,熟悉现场技术员岗位职责,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方法、手段与程序的训练。通过毕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造条件。
本次编写的《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实践教学要求》,包括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科)专业规则中:“毕业实践(煤矿安全)” (8学分)与“安全技术职业技能训练” (4学分)两部分内容。
二、毕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掌握必要的煤矿生产与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煤矿通风、煤矿各种事故(包括煤矿瓦斯、粉尘、水灾、火灾等灾害)防治技术措施以及煤矿安全隐患检查、排查、处理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煤矿通风与安全一线基层的技术及管理岗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备相应岗位工作的能力。
1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技术观,明确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学会处理工作中出现复杂问题的综合协调能力。
三、毕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
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煤矿通风安全基层从事煤矿通风技术员、安全技术员的技术及管理工作,或在通风安全科室(区、队)从事相近类似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在毕业实践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各试点单位可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人数、当地不同的需求情况,并考虑学生个人的意愿及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实践计划,确定相应的实践内容。
(一) 煤矿通风技术与管理岗位(通风技术员)
1. 了解矿井基本情况,熟悉矿井开拓开采、矿井通风、提升运输、矿井供电、安全监测监控等生产系统情况,为实践报告、专题设计(技术论文)收集所需资料;
2. 熟悉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及日常技术管理; 3. 熟悉矿井通风系统,绘制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及通风系统网络图; 4. 掌握矿井风量分配计算方法,风量调节与控制方法以及通风设施管理工作;
5. 编制采区通风系统设计(参见:“综合实践课之二:《采区通风系统设计》指导书”);
6. 掌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测定结果分析与应用。有条件时,实地参加一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7. 掌握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测定结果分析与应用。有条件时,实地参加一次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
2
8. 掌握矿井反风演习的目的、方法和应用。有条件时,实地参加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参与从反风演习计划制定到反风演习报告编写的全过程;
9. 矿井通风设计,即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任意一项进行设计: (1)煤矿通风系统评价(结合《煤矿安全评价》课程进行); (2)煤矿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改进意见; (3)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4)其他涉及矿井通风问题的专题设计。
10. 了解矿井生产组织与安全技术管理机构运行情况;
11. 熟悉有关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重点掌握《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内容。
12. 了解国内外有关矿井通风的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编写实践报告及专题设计(技术论文)。 (二) 煤矿安全技术与管理岗位(安全技术员)
1.了解矿井基本情况,熟悉矿井开拓开采、矿井通风、提升运输、矿井供电、安全监测监控等生产系统情况,为实践报告、专题设计(技术论文)收集所需资料;
2.熟悉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及日常技术管理; 3.熟悉矿井历年来瓦斯等级确定、瓦斯涌出变化规律; 4.熟悉矿井粉尘防治及煤炭自燃发火情况; 5.熟悉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组成及运行状况;
6.掌握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或(及)矿井“一通三防”(矿井通风、瓦斯防治、防灭火及粉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的目的、方法和应用;
7.掌握编制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或(及)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矿井其他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目的、方法和应用;
8. 煤矿专项安全工程设计,即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任意一项进行设计:
3
(1)煤矿瓦斯抽放设计;
(2)煤矿防隔爆(瓦斯、煤尘爆炸)设计;
(3)矿井防灭火设计(如氮气防灭火设计、黄泥灌浆防灭火设计等); (4)煤层注水防尘设计; (5)矿井防尘洒水设计;
(6)煤矿防治水设计(参见:“综合实践课之三:《矿井探放水设计》指导书”);
(7)矿井其他灾害防治设计。
9. 了解矿井生产组织与安全技术管理机构运行情况;
10. 熟悉有关的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制度,重点掌握《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内容。
11. 了解国内外有关矿井安全的现状及发展动态; 12. 编写实践报告及专题设计(技术论文)。
四、毕业实践的指导教师
1.毕业实践课程每位学生必须配备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完成毕业实践的工作任务。
2.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本科以上且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矿井通风与安全类专职教师或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担任,鼓励外聘煤炭企事业中的相关专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作为毕业实践的指导教师,外聘指导教师应具有高级职务或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证书。
3.指导教师由地方电大遴选、确定并备案。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工作由省级电大负责。
4.一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数量原则上以10人为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专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指导人数,以15人为上限。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5.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实践的全过程。其对实
4
践内容选择、实践报告、专题设计(技术论文)的质量负有指导、监督的职责,并负责对学生毕业实践过程、成果签署意见并给出学生毕业实践的初评成绩。
五、毕业实践教学方式
毕业实践活动提倡采用多种形式,从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推荐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以实际的煤矿井下现场作为实践的基地,学生则以指导教师或矿上技术员(或工程师)助手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学习专业技能,练就岗位能力。如果条件许可,最好选择一些能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或矿井某一灾害防治实践期间经历从始至终全过程的课题参与,并根据大纲及学生岗位方面的要求进行轮岗,最终提交“真刀真枪”专题设计(技术论文),即设计一经通过,便可付诸实施,应用于生产实际之中。
2.以虚拟的课题设计为实践对象,针对特定岗位,组织毕业实践实训教学活动等。
六、毕业实践的成绩评定
(一)毕业实践活动提交成果
毕业实践活动全部结束,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践日记、实践报告、专题设计(技术论文),实践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实践单位的鉴定应由实践指导教师或课题负责人亲自填写,并有亲笔签名、 盖实习单位或课题负责单位公章(原件)。
实践日记应包括:
1.实践日记应填写好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内容。 2.记录每天的实践工作内容,涉及工程技术方案中的主要事件(采用方案、设备、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措施)。
实践报告应包括:
1.所进行的实践课题的概况; 2.实践期间的主要业绩,例如:
5
(1)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行现状分析,考察主要通风机的风量、风压是否与矿井总阻力相匹配;主要通风机的工况点是否处于合理工作范围;主要通风机的使用安全及要求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等。
(2)矿井安全现状评价,针对本矿生产系统,分析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3)应用CAD技术,绘制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及通风系统网络图。 3.把实践期间学到的新知识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怎样进行实地粉尘测点的布置、怎样根据不同测尘目的进行粉尘采样与实测,怎样进行测尘结果分析与汇总,进而编写粉尘测定总结报告等;
4.实践总结。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专题设计(技术论文)一般内容及要求:
专题设计内容很难做出统一的规定,应视专题性质,具体确定。一般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专题研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2)现场实际的经验,现场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3)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归纳总结研究对象(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4)在专题探讨过程中,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及才智。
(5)专题设计(技术论文)的编写页数一般在30~40页,并附有必要的插图。
(6)论述要清楚、问题说明详实、准确,书写、绘图整洁、工整,是否要 绘制大图应视专题性质具体确定。
(二)毕业实践活动成绩评定
毕业实践活动的成绩应根据学生在毕业实践活动的表现,实践单位鉴定、实 践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设计)由指导教师的给出初评成绩、由地市级以上(含)评定小组确定每位学生的成绩。
毕业实践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别评定,具体标准
6
如下:
优秀:毕业实践态度端正,实践活动中表现好,圆满完成预订的实践任务; 提交实践成果齐备、规范;实践总结内容全面、合理,有个人独立见解,条理清楚、文章通顺,字迹工整,图面整洁,无错误。
良好:毕业实践态度端正,实践活动中表现良好,完成预订的实践任务;提 交实践成果齐备、规范;实践总结内容比较全面、合理,有一定的个人独立见解,条理清楚、文章较通顺,字迹工整,图面整洁,无大错误。
中等:毕业实践态度基本端正,实践活动中表现较好,完成预订的实践任务; 提交实践成果比较齐备、规范;实践总结内容基本合理,条理基本清楚、文章较通顺,字迹比较工整,图面比较整洁,无原则性错误。
及格:毕业实践态度基本端正,能够参加毕业实践活动,能够完成预订的主 要实践任务;提交实践成果基本齐备、规范;实践总结内容基本合理,条理基本清楚、文章尚通顺,字迹比较工整,图面比较整洁,无原则性错误。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及格条件的为不及格。
六、毕业实践的组织实施
1.毕业实践课程不得免修。修完本专业全部主干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 毕业所需最低学分80%以上的学生可以参加毕业实践。
2.毕业实践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制定“毕业实践教学要求”,省级电大根据 “毕业实践教学要求”制定本省的“毕业实践实施细则”,地市级电大或教学点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地市级电大或教学点负责毕业实践成绩的初审和汇总;省级电大负责验收,中央电大组织对验收结果进行终审,终审后确定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