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飞蛾扑火的意思]飞蛾扑火的歇后语

来源:爱够旅游网
[飞蛾扑火的意思]飞蛾扑火的歇后语

飞蛾扑火的歇后语篇1:小学歇后语汇总

1、提着影戏人上场——好歹别说这层纸

2、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3、柳藏鹦鹉——语方向

4、破饽饽——露馅了

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6、纸老虎——就穿

7、十月间的桑叶——谁人采(睬)你

8、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9、八十岁婆婆拜堂——空费一对蜡烛

1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1、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第 1 页 共页

11 12、猫尾巴——越摸越翘

13、纸糊灯笼——就穿

14、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15、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16、参天大树——高不可攀

17、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18、烂颈蓑衣——披不得

19、一顿能吃三升米——肚量大

20、马尾丝拴饺子——提就露馅

21、芝麻开花——节节高

22、老婆婆的脚 趾头——窝囊一辈子

23、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4、头顶上长眼睛——旁若无人

第 2 页 共页

11

25、手电筒——专照别人,不照自己

26、秃了头上的虱子——藏不住

27、孙大圣听了紧箍咒——头疼

28、雪里埋人——久后分明

29、头顶生目,脚下生手——眼高手低

30、野猪的獠岂——包不住

31、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32、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33、驼子翻筋头——两头翘

34、竹笼抬猪————露蹄了

35、生姜——老的辣

36、喜鹊尾巴——老翘着

37、龙王爷打哈哈——看你这般神气

第 3 页 共页

11

38、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

39、水边放岩炮——无处藏身

40、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41、天文台上的望远镜——好高骛远

42、老太太吃粘糕——闷口了

43、墙嘴上抹石灰——白刷(说)白画(话)

44、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45、泥牛掉在河里——架子不倒

46、纸里裹火——藏不住

47、四两棉花——免谈(弹)

48、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49、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50、裁逢师傅的尺——只量别人

第 4 页 共页

11

51、被窝里的事体——瞒不住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

54、饭甑里蒸黄连——苦闷

55、黑灯笼里点蜡烛——有火发不出

56、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57、鲢巴头鱼——脑壳大

58、金针落海——无出头之日

59、聋子的耳朵——摆设

60、岩缝里的笋子——憋出来的

61、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62、关上门做皇帝——自尊自大

63、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第 5 页 共页

11

64、脑门心长眼睛——望天

65、狐狸尾巴——藏不住的

66、戏台上喝彩——自吹自擂

67、猫哭耗子——假慈悲

68、坐飞机吹喇叭——唱高调

69、岳飞背刺字——精忠报国

70、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71、皮匠栽跟头——露了楦头

72、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73、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

74、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75、破帽——露头了

76、荆柯刺秦王——图穷匕现

第 6 页 共页

11

77、飞机尾巴——翘得高

78、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79、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单

80、城门楼上挂狗头——架子大

81、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82、筛子做门——难遮众人目

83、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84、半天云里跑牲口——要露马脚

85、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86、土地菩萨打哈欠——神气

87、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88、挑着棉花过刺林——走一步挂一点

89、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第 7 页 共页

11

90、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

91、城隍老爷戴孝——白袍(跑)

92、寿星老爷卖妈妈——倚老卖老

93、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94、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95、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96、雪隐鹭鸶——飞始见

97、哑巴打官司——有口难言

98、拿着豆腐去垫台脚——不顶事

99、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飞蛾扑火的歇后语篇2:飞蛾扑火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自寻死路/自取杀身之祸 关于“飞蛾扑火”

第 8 页 共 11

一、基本信息

语出唐朝姚思廉《梁书·到溉(gài盖)传》。原文:\"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也比喻不顾一切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有时候含贬义,可比喻漏网的坏人自投死地。

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自取灭亡。

梁武帝萧衍(yǎn)是汉朝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秉承先人的遗风,学识广博。到溉聪明好学,为人公正,性格直爽,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由于梁武帝的赏识,到荩被提升为丹阳尹丞。同时到溉还是梁武帝的棋友之一。

有一天,梁武帝与当时的名手朱异对局,到溉在一旁观战。眼看就要终局,朱异一不小心,把棋盘上的棋子弄乱掉了。梁武帝非常不高兴,朱异吓得不敢吱声,跪地领罪。到溉不急不慢,在一旁劝道:\"不要紧,刚才的棋局我已经全部记下来了,现在可以立即复盘。大家接着下棋。\"说罢,一下子就将刚才的棋局照原样摆出,竟然一个棋子都不差。梁武帝和在场的大臣们都大为惊诧,同时佩服他过目不忘的本事。此后,梁武帝时常约到溉去御苑对弈(yì)下棋。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到荩(jìn),十分聪明,从小就能写诗作文。梁武帝非常喜欢他,常常带他出去游玩。有时候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到荩的诗文越写越好,在梁武帝看来已经超过了到溉。

第 9 页 共 11 页

有一次,梁武帝看过到荩写的诗很是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地说:\"难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就大笑起来,还提笔为到溉题了这样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写书信。这时就像飞蛾赴火一样,全力以赴,忘记自身可能毁灭。你已经是年迈之人了,为何不让你的孙子到荩来代你写文章呢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二、科学解释

(一)一种现象

其实飞蛾只是保持自己的飞行方向与光源成一定角度,随着它不断的飞,它要不断变化角度的,而轨迹也逐渐靠近光源,就好像蚊香的形状一样,绕着光源飞,并且半径逐渐缩小,最后接触光源,如果不幸是绕着火苗飞,那么。并不是径直扑向光源的。

(二)两种解释

蛾为什么常朝火光飞这个问题,目前科学上有以下两种主流的解释: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

第 10 页 共 11 页

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死去。[1]

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漆黑的夜晚,它们能顺利地找到花朵,是“闪光语言”的功劳。夜行昆虫在空中飞翔时,由于翅膀的振动,不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能,发出紫外光来向花朵“问路”,花朵因紫外光的照射,激起暗淡的“夜光”回波,发出热情的邀请;昆虫身上的特殊构造接收到花朵“夜光”的回波,就会顾波飞去,为花传粉作媒,使其结果,传递后代。这样,昆虫的灯语也为大自然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飞蛾扑火”就是这一习性的真实写照。另外,其实飞蛾主观上也不是想死在火焰里面,是由于其复眼的构造使其以一个螺旋角度围绕火飞行的时候逐渐接近最后造成扑火。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