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及方法学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7卷第6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Vo1.27 No.6 2006年l1月 Journal of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Nov.2006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及方法学分析 刘 军,常 生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目前国内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为了能引起专家学者对此项研究 的重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现状及方法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大学生体育 锻炼行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方法学 中图分类号:GS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2X(2006)06 0071.03 体育锻炼行为问题的研究属于新兴的体育锻 主要有“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发挥体育的趣味性 炼心理学的范畴.总体上来看,体育锻炼心理学方 作用;以学生为本设计学校体育;探索实现学校体 面的研究历史比较短,国外大约从2O世纪8O年代 育目的任务的新途径;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创 末才开始研究.从现有资料来看,目前国内在体育 造良好锻炼环境”….刘一民认为,对大学生体育 锻炼心理学方面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比较少, 行为干预的激励方法有:宣传教育激励,目标激励, 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尤其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 表扬奖励激励,体育价值激励,数据激励,榜样激 为的研究不多,在为数不多的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 励,集体荣誉激励,体育教师行为激励等. J方敏 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等在对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 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现状 想中认为干预的主要方法是:对体育教材体系和内 容以及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改革;对体育考试方式的 1.1以静态性研究为主 改革;同时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建设.13 J王景亮 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研究,绝大多数属于现状 认为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干预主要采用:加大宣传 调查和静态研究,仅根据所调查的对象来分析影响 教育力度,增加体育理论的课时量,开设健康教育 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原因;也未发现对大学生锻炼行 课。延长课程,固定选修课学分,建立各类自发或有 为进行动态研究;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和维 组织的健身俱乐部等不同形式,落实每天1小时的 持锻炼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索性研究较少;很少对大 锻炼活动等方法._4 J王学华在对全国9个省市67 学生中断锻炼行为的原因作比较深入的研究;运用 所大学的1216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有 理论指导对大学生锻炼行为进行的研究数量较少. 84%的大学能够保持每年举办3项以上的系际学 因此有必要运用相关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生比赛活动,但能够参加该级别比赛者仅占学生总 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数的9%,其余91%的学生则与该类规模的竞赛活 1.2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的研究 动无缘.他认为采取的主要干预对策有:提高认识,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 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充分 干预研究刚刚开始,专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 调动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积极性;竞技项目要群 行干预研究的文献非常少.目前的研究主要在以下 众化,多组织篮球半场3对3比赛,足球5对5比 方面: 赛;宿舍之间、班级之问、系之间进行比赛.进一步 杨效勇等认为: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干预方法 强化行政约束力.7%的学校执行了体育课不及格 收稿日期:2006 04 25 作者简介:刘军(1969.),男,江苏高邮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2・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第27卷 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不及格不予毕业的处理规 定;还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自主权.[ ] 2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方法学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部分研究采用了 心理学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如下6种 研究方法: 运动锻炼行为量表(Exercise Activity Scale/ EAS);[ ]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体育活动等级 量表(PARS一3);[’]体育活动态度问卷表,美国心 理学家凯恩编制,分别以身心健康、社交、追求刺 激、审美、精神解脱和自我磨难六个维度,共48个 体育态度调查条目,反映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态 度,经德国比勒菲大学克劳斯・威廉姆齐克教授修 订后为35道题目;-8 J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问 卷,包括30个条目,分5个分量表,采用Likert5级 量表形式.论文中有经作者修订的问卷调查表,[10 J 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H.J.Eysenck编制(龚 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1ij 2.2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方法学分析 2.2.1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大多数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的问卷 简单,提出的问题表面化,未能对大学生锻炼情况 进行较深层次的探索、分析和研究.很多研究中,调 查的数据未进行统计学处理,降低了结论的可靠 性.对1--2所高校或某一区域的部分高校大学生 进行小范围、样本量不大的调研较多,对大学生整 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较少. 2.2.2概念定义和评价指标确定的不一致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概念定义和研究指标不 一致等原因,导致了对许多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评 价的困难.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中。经常使用 的概念有“身体锻炼”、“锻炼”、“体育行为”、“体育 锻炼行为”、“锻炼行为”、“运动行为”、“身体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等,由于在研究中对有关概念未作 比较严格的定义。经常在研究中出现上述概念被混 用与混淆的情况.比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概念 的理解存在着多种标准:李京诚认为,“在一定的时 间期限(4周、6周或更长),每周参加3次身体锻炼 活动,每次20~30分钟,活动强度足以使心率达到 最大心率的60%,是当前研究中采用比较多的身 体锻炼活动标准的定义.”[此]张河川I、郭思智认为, “应以每周参加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使心 跳呼吸加快、面红出汗的运动为标准,划分体育人 口组.”[ 丁雪琴、高潮和张小燕认为,“除必修的 体育课之外,能保证每周参加两次以上的体育活 动,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的人,列为(青少年)运动 群体.”[14]姚如好将“每周能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 炼,并能坚持一年以上的学生确定为有锻炼习惯的 学生”.[1s] 按照研究者各自定义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者”概念,调查统计的锻炼人数比例、结果,难以进 行横向比较,使其成果的有效性和应用受到很大影 响.再加上各自确定的对大学生锻炼情况进行评价 的指标体系或参照系不一样,比如,有的以“每天锻 炼l小时”作为评价指标,有的以“体育课除外,每 天锻炼1小时”作为评价对照指标,还有的是以“每 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作为评 价对照指标,造成对研究结果比较和评价的困难. 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 要性 人们普遍认为。坚持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有 利于增强体质与健康.Bart Vanreusel等在一项“从 青年到成年坚持体育锻炼状况的纵向研究”发现, “年轻人的运动参与程度与30~35成年人的运动 参与程度也呈显著相关.特别是年轻时不活动和很 少活动的。到成年时也大多不参加运动.综合结果 表明,青年时期积极推动体育运动的社会化,对成 年时坚持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16]另外,在理论 指导下对大学生锻炼行为进行的研究非常罕见,比 如国外锻炼行为改变的阶段性理论等,可能对大学 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所以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4 结 论 4.1 我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研究以静态性研究 为主,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研究没有深入,存在局限 性. 4.2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中,主要 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部分研究 采用了心理学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 4.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 概念定义和评价指标确定不一致. 4.4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刘 军,常 生: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及方法学分析 .73 参考文献: 体育学院学报,2000,(3). [1]杨效勇,等.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行为调查研充[J].体 [9]戴晶斌.中日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跨文化研究[J].山东 育学刊,2000,(6). 体育科技,1996,(2). [2]刘一民.大学生体育行为激励理论的研究[J].体育高 [10]丁庆建,等.大学生体育活动倾向性模型的构建与应 教研究,1991,(4). 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1,(4). [3]方敏,等.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 [11]李娜.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干预实验[J].体育 [J].N)JI体育科学,2001,(1). 学刊,2001,(7). [4]王景亮.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对 [12]李京诚.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式[J].体育科学, 策研究[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2). 1999,(2). [5]王学华.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J].山东工 [13]张河川,郭思智.昆明大学生运动行为与相关心理因 业大学学报.2000,(3). 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0,(6) [6]颜君,陈志群.中山医科大学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 [14]丁雪琴,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6). 【J].体育科学,1998,(5). [7]方百盈.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15]姚如好.大学生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特征初探 [J].安徽体育科技,1999,(3). [J].四JII体育科学,2000,(1). [8]张丰涛.高校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研究[J].山东 [16]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1996年国际奥林匹克科学大 会论文摘要汇编[C], The Behavior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Methodology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of Physical Training LIU Jun.CHANG Sheng (Nantong University,Sport Scientific Institute,Nantong 226007,Jiangsu,China) Abstract:Now,the research of home for th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 of physical trai ning is lost fairly,it is unitary that research technique also compare. Fo be able to arouse expert scholar for this research pay atten— tion,the methodology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foundation of bibliographical refer— ence for th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 0f physical training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sed,suggest that the be— 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 of physical training has the necessariness of studying further.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The behavior of physical traini ng;Study present situation;Methodolo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