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漫谈古籍著录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年第3期(总第107期) 漫谈古籍著录 何槐昌 (浙江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07) 1.目录之功用 一个藏书单位,未整理编目的图书是杂乱的, 无法给读者提供查阅,图书收藏单位必须用编目 的手段来让读者通过使用目录查到自己所需要的 书籍,搜集到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余嘉 锡《目录学发微》叙录篇说:“目录书者,所以告学 者以读书之方,省其探讨之劳也。”古籍编目可以 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著录,就是按照著录条 例,把一部古书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记录下来。著 录条例又叫著录法。按照著录法所编成的每条记 录,叫款目。第二步,将编制好的卡片按一定的体 系和要求组织起来,就是目录组织。因此目录质 量的好坏,能否正确反映图书和宣传图书,基础是 著录的正确与否。 2.古籍著录 由于古籍书的特点(多次编辑、多次印刷,同 一人同一种书,由于编辑者、校刊者各种原因,书 中内容、校正精确差异很大,书名用字和书名取法 也不一样),因此著录时要求照原书卷端所题书名 照录。因为不同的书名,或书名虽同,用字不同, 就表示此书版本的差异。如秋风秋雨愁煞人,此 书的一种版本,把秋字写成“烁”。 2.1书名项的著录(包括书名、卷数、附录等) 书名是一书的代称,如一个人的姓名一样,是 认识一部书的起点,读者查阅一部古书,习惯从书 名人手(书名目录),因此著录首先要正确确定书 名。现在通常著录书名是根据卷端,即从正文第 一页开始(一般刻有书名、著者、刻书人的堂名、姓 名等)。为什么一般要根据卷端来著录呢?这是 从记载内容的可靠性来确定的。一部古书可以从 封面、书名页、序跋、目录、书口等处见到书名,但 对以上几处见到的书名作一分析,可以看出,以卷 端所标识的书名比较准确。封面的书名,叫题签, 往往是请有名望的人题写的;序跋往往请人撰写, 或后来刻印时写的,以上两种与正确书名往往略 有差异。书口上的书名一般因位置较小,刻简名 一7O一 的为多,一般为不完整的;卷端书名是作者最后定 稿刻书时确定的书名,他人刻印的书也是刻者最 后审订过的书名,最符合作者及刻者的原意。书 名项著录书名根据卷端,也不是绝对的,也要具体 作分析,不以卷端书名为根据的情况也是有的。 下面举例时一一说明之。 2.1.1书名的著录 (1)依据正文卷端题名著录。 如《明季北略》,卷端题书名比较确切地反映 是书内容,其他如书名页、书口、目录均同,那就采 用此名著录在卡片书名项内。 (2)若一书多卷,各卷另有题名时,则需查阅 封面、书名页、序跋、目录等,有总书名者,则须著 录总书名,不以卷端为依据。 如:第一卷卷端为唐始音、依次为正音六卷、 唐音遗响四卷,各卷题名不同,就不能以正文卷端 书名作著录依据,因为它不能代表本书的内容。 查序跋及凡例题作《唐音》,那就以《唐音》这个总 书名作著录较为妥当。 又如:《春秋谷梁传补注》一书,书的封皮、书 名页均题此名,而各卷卷端分题为春秋隐公第一、 春秋桓公第二、……则著录应以封皮与书名页上 的题名为准。 (3)一书有异名或前后名称不同,著录时,以 卷端所题书名为依据,可在附注项内说明本书又 名口口口。 例:宋章如愚撰《群书考索》,又名《山堂考 索》。 (4)一书多卷,各卷书名不同,但同一作者,书 上查不出总书名,则各以卷端所题书名顺次照写。 例:秋室遗文一卷南疆逸史跋一卷 (5)一书有残缺,已无卷端书名,则可将本书 其他部位的书名作书名,也可借用工具书查出完 整的书名。如若抄本、稿本,所取书名以著作者的 堂名或室名作书名为宜,如书上全无书名,则根据 内容自拟,但均需在附注项内说明之。(书名本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何槐昌 漫谈古籍著录 自拟) 如《唐诗画谱》经查阅有关书目后改为《黄氏 画谱》。唐诗画谱之称是据书口。 如明刘伯生著易五卷、素言二卷、诗二卷,既 无总名,又不见各家书目著录,书为同时刻本,考 虑到著者与作品的关系拟书名为《刘子三种》。 (6)书名前有冠词的,如钦定、绣像、国朝、皇 朝、胜朝、新刊、御纂、增广、御制等,一律照录。 (7)一书卷端只题篇名,不题书名,即小题在 上,大题在下的,著录时应以卷端下方题书名为准 则,而不应以卷端题篇名为书名。 如《史记》一书,卷端上题“五帝本纪第一”, 下题“史记一”。 (8)地理类书中的地方志,如书名前已有时代 的,可将时代用括号括起来,没有时代的从书中序 跋、内文、纂修人时代查考出来。书名前有续、再 续、续修、增修重印等照录,所题省府县名称与现 在名称不同的,照原书著录,在附注项内说明。 著录地方志时,还会遇到正志和续志同时刷 印的情况,著录时可视二志分卷情况而采用书名 齐头平行著录或书名连续著录的方式。 若正志与续志之分卷,皆从卷一起,则采用 正、续志齐头平行著录的方式。 如:(康熙]东平州志六卷 清张聪修单民功纂 [康熙]续志八卷 清李继唐修陈鸣岗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五十九年续刻本 十二册 若正志与续志卷数相衔接,则采用书名连续 著录的方式: 例:(康熙]郏县志四卷(乾隆]续志一卷 清金世纯纂修张楣续修 清康熙刻乾隆八年续刻本 (9)丛书著录。丛书是汇集一人或多人的多 种著作,用一个总名概括起来所刻印出版的书。 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宋嘉泰二年俞鼎孙编的《儒学 警悟》。明代出现带有丛书名称的丛书为程荣编 的《汉魏丛书》。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专业性丛书, 如《子汇》、《二十子》、《五经》、《十三经》、《十七 史》、《五朝小说》等。嗣后又有按地区编成的丛 书,如《盐邑志林》、《永嘉丛书》又名郡邑丛书。 按一个氏族的作者汇编成的丛书叫氏族丛书,如 《诸暨冯氏丛刻》、《江都陈氏丛书》。由一个人自 己的著作编成的一部丛书,叫自撰丛书,如清徐时 栋撰的《烟屿楼集》。到清代中叶又有辑佚丛书出 现。如清马国翰辑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根据编 人丛书书籍类别又分“汇编”与“类编”二种。以 上讲的杂纂类别,又分“汇编”与“类编”二种。以 上讲的杂纂类、辑佚类、郡邑类、氏族类、自撰类, 大多属于汇编。全国善本书目分类总表把丛书分 为汇编、地方、家集、自撰四类,现在正式出版的集 中为汇编、类编二大类。 完整丛书著录格式 格致丛书×种××卷 明胡文焕编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 四十册 子目 诗传一卷周端木赐撰 诗说一卷汉申培撰 零种丛书著录格式 韩诗外传十卷 汉韩婴撰 明万历二十年新安程氏刻汉魏丛书本 十册 一册书中有几人的著作,内容也不属一类的, 要分别著录。 例:承华事略一卷、黑鞑事略一卷合订一本, 又不宜分册的,此两书分属两类,就要分别著录。 承华事略一卷 黑鞑事略一卷 元王惮撰 宋彭大雅撰 清初抄本 清初抄本 一册 杂史类 史抄类 2.1.2卷数的著录 在古籍中,卷数比册数重要,判明一书的卷数 要认真对待,同一作者的同一种书,卷数不同,书 的版本也就不同,卷数是检查一书完全否、版本异 同的重要根据之一。古籍中题卷数方式也是多样 的,一书除正文卷数外,尚有目录、卷首、卷末、附 录、补遗、外集等,每卷又有分上中下、上下等。具 体著录举例如下: (1)凡原书不分卷者,著录时亦作不分卷。 例:经史问答不分卷 明刘定之撰 清抄本 二册 如页码较少,一册书在50页以内,也可作一 卷处理。书中分上下或分上中下或干支等标卷的 一般均属分卷处理。 例:周易参同契测疏分上中下,则作三卷著 一7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年第3期(总第107期) 录。 一书中有××卷,其中×卷分上下的,则一般 上下作一卷著录。 (2)书的正文前目录分为数卷。 如:金史一百三十五卷目录二卷 元脱脱等撰 明刻本 (3)一书中有卷首、卷末、补遗。独立成卷的, 不与正文统一计算,单独著录。 例:吴越备史四卷补遗一卷 迨平答问一卷后录一卷补遗一卷 伤寒论本义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4)古典小说(章回小说)除著录卷数外要著 录回数。 例:镌于书保萃忠传十卷七十回 红楼梦十六卷一百回 (5)残本书,在书名项下著录全书名与全卷 数。在附注项内说明之。如存二十卷一至二十。 例:论衡三十卷 汉王充撰 明刻本 存二十卷 一至五十六至三十 伤寒论本义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魏荔彤撰 清雍正二年刻本 二十册 存十五卷 一至十三首末各一卷 (6)一书后有附录、附刻,为后人辑录或撰写 的。要分开著录。 例:常熟县水利全书十卷 明耿桔撰 附录二卷 明王化等辑 (7)一书附录系后人辑录,而附录的卷数却与 原书卷数相衔接,著录时应以最后卷数为准,但于 附注项注明某几卷为附录。 例:宋文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一卷 宋文天祥撰明钟越辑 明刻本 十册 卷十九至二十一系附录 (8)一书中有原刻未刻全的,目录中有未刻的 卷目,题目下刻有“嗣刻”两字。如一书共二十卷, 其中十五至十七卷未刻。这类书著录时不作缺卷 处理,在附注项中说明。 例:确巷文稿四十卷卷十七为未刻,书名项 一72一 卷数照录,附注项中说明卷十七嗣刻。 (9)一书其卷数不详时,则视书情况于书名后 著录为口卷或口口卷或口口口卷。 例:大清会典口口口卷 清乾隆内府抄本 (10)一书有总书名而无总卷数,只有其中子 目的卷数,其卷数可以加起来一起著录,把其他子 目的卷数列于附注项。若一书有总书名,其子目 的卷数是相衔接的,可不必在附注项列子目。 例:苏文忠公全集一百十一卷 宋苏轼撰 附注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卷 奏议十五卷、…… 牧斋初学集一百十卷 清钱谦益撰 文集五十卷诗集三十卷 赋十卷 序二十卷 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目录十二卷 明王世贞撰 内有文诗赋,但其卷数是衔接的,故不必 在附注项列子目。 有的书如顾嗣立《元诗选》虽有总书名,但不 能把各集卷数加起来作总卷数著录,此书四库全 书总目作一百十一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著录为 首一卷初集六十八卷二集二十六卷三集十六卷, 分集著录是正确的。明冯惟讷编的《诗纪》前集十 卷正集一百三十卷初集四卷别集十二卷,吴瑁重 刻时,统为一集,称一百五十六卷。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因为编者分集,有他的用意。他把作品 依时代与内容区别编集,前集为古逸诗,正集是汉 魏至隋,外集是附录仙鬼之诗,别集是前人论诗之 语。因此正确著录为诗纪一百三十卷前集十卷外 集四卷别集十二卷,这样著录才符合编者的原意。 (11)Et记的著录。 例:何道州Et记二卷(道光三十年至咸丰元 年) 清何道州撰 稿本 (12)丛书的著录。 例:汉魏丛书三十八种二百五十卷 (13)有些档案资料,部头很大,但不分卷,可 以册计算,不著录不分卷。 2.2著者项的著录 著录古书作者的姓名,一般要著录真姓实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何槐昌 漫谈古籍著录 但常会遇到种种复杂的情况,如有的伪托某朝某 人所作,有的嫁名某人,有的一人前后更名,有的 用别号,也有的不著撰人姓名,诸如此类,必须考 查清楚,方能著录。如越绝书十五卷,不著撰人, 书末叙外传纪,以瘦词隐其姓名,其词云:以去为 姓,得衣乃成,是为袁字;厥名有米,覆之从庚,是 为康字也。因此知之撰者为汉袁康。 有的著者以字行,著录时应从字,不必改为原 名。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原名霜;尚书注疏音 义者唐陆德明,原名元朗。 著录作者时代一般以卒年为准,也参照传统 著录,如生平事迹、写作时代。如《燕子笺》的作者 阮大成,其一生主要活动都在明朝,他投降清朝三 年即死去了。此书也写于明朝,著录为明人,也是 可以的。黄宗羲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死于清康 熙三十四年,明亡后不再出仕,为尊重他的民族气 节,把他定为明人;但他在明朝只生活了二十多 年,在清朝却生活了五十多年,主要学术成就皆在 清朝,故又有目录把他定为清代人,中国古籍总目 也定为清代人。 关于中国的历代名称,同一时代,而有不同的 名称,应求统一。如东汉、西汉,统称汉。北宋、南 宋,统称宋,南朝宋称刘宋,以区别宋代。 著录作者项应包括作者的时代、姓名、著作方 式。著录依据主要是根据书中正文卷端,参考书 的封皮、书名页目录、牌记、序跋文等,本书无法解 决时,得查阅有关工具书目录。 (1)凡一书卷端著者的时代、姓名、著作方式 都比较清楚,照录。 例:经辽疏牍九卷,卷端题明武昌熊廷弼, 著录成:明熊廷弼撰 (2)凡一书卷端有作者姓名,而无具体时代 的,应从书中其他地方寻找。 例:明季北略二十四卷清计六奇辑 卷端题锡山计六奇用宾氏编辑,无具体 时代,但本书作者自序中有清康熙十年的话,则知 计六奇为清朝人。 (3)古书作者署姓名时,往往附加籍贯、官衔、 字号等,著录时一定要区分清楚。 例:次柳氏旧文一卷。卷端题为赵郡李德 裕文饶撰,从序跋中已查知此人为唐代人,但要查 明姓名,赵郡为地名,李德裕为姓名,文饶为号。 例:如有一书题为顺治十四年春仲郡司李 中州祝昌撰。“仲郡司李”为任职地与官衔,“中 州”是今河南古名,“祝昌”为作者姓名。 (4)有的书,卷端无作者姓,序跋中称作者姓 名时往往加尊称,如某公、某君等。在著录时要细 心,避免把尊称作者公、君误作为名。 例:《知畏堂集》卷端题为张公采撰,著录时 误将张采录为张公采。 还有后代子孙编辑的书,往往卷端题男某某 或孙某某辑。 例:夏检讨年谱一卷,题孙味堂恭辑,辑者 为作者孙子,非姓孙之人。 (5)一书撰注者姓名不全或只有编者没撰者 的,要通过工具书查出,然后著录。 例:《国语》卷端只题韦氏解,韦氏为吴韦 昭。《水心先生文集》卷端题章贡黎琼编辑。 沧海遗珠四卷,旧本不载撰人,前有正统元年 杨世奇序称都督沐公所选,又称其字日景容,黔宁 王之仲子佐兄,黔国公为朝庭镇抚西南一方。考 明史黔宁王沐英子三人,长春字景春,次晟字景 茂,次昂字景高。正统元年,晟为黔国公镇云南, 昂为古都督领云南都司与佐兄。镇抚西南者合, 疑明仁宗(朱高炽)避讳而改为容,则著录为沐次 昂选。 (6)一书经后人注释加工,著录时代除录出原 著者外,应著录加工者姓名。 例:史记一百二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 裴驷集解唐司马贞索引 张守节正义。但以加 工文字为主时又有只著录加工者的,如《水经注》 水经为汉桑钦撰,郦道元加注,注的文字比原著多 得多,故《水经注》后人只著录北魏郦道元撰。 (7)原书所题著者姓名难以凭信,但历代相传 习见前人著录者,称题口口口撰;若书籍年代流传 久远,著者难以考信者,则不题著者。 例:历代地理指掌图一卷墨子十五卷 题宋苏轼撰 明刻本 明刻本 (8)封建藩王或有封爵者,应查出原名。 例:宝善堂稿二卷,原书题庆成王宗兀撰, 有万历三年孔天胤序。据查明史诸王世表,为朱慎 钟撰。 (9)僧人著作,以法名为准,于朝代后加释字。 (10)女子著作,如其名前有丈夫姓氏者,只著 录本人姓名。 (11)二人合著之书,题二人名,三人以上题某 ×等撰。 (12)合刻多人著作,如书名反映著者姓名时, 将著者姓名完全著录。 例:三苏先生文集七十卷 宋苏洵苏轼苏辙撰 一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年第3期(总第107期) (13)官修之书,如有题名,照录,无题名又无 考证,从略。 例:农桑辑要七卷 元司农司撰 (14)凡原题奉敕撰之书,只著录主要负责编 纂之人的姓名。 例:敕修两浙盐法志十六卷 清李卫纂修 清雍正六年刻本 (15)封建帝王、后妃,著录时加庙号或谥号。 例:翰墨志一卷 宋高宗赵构撰 大明仁教皇后内训一卷 明仁教皇后徐氏撰 此外,作者籍贯,一般不著录,有的馆本省本 县(市)的作者著录籍贯,以示地方文献。 如要著录籍贯,一定要查考清楚,方可著录。 卷端姓名前的地名,不一定为此人籍贯,有的为任 职地名或望族地名。 著作方式,凡撰、学、著、述、讲等均著录为撰, 以示统一。其他注、释、笺等照录。 2.3版本项的著录 古书由于一书多次编辑,多次校勘,多次印 刷,一书不仅书名各异,卷数内容、卷数数量、质量 优劣也有较大差异,据统计,有的书书名多至十余 种,且还有同名、不同著作的书,因此在学术研究 上、使用价值上,不同版本的书,差异很大,如王充 论衡中的累害一篇,明刊本都脱去一页,而元刊十 二行本,此页不脱。刘勰文心雕龙,元代一刻、明 代弘治一刻、嘉靖三刻、万历一刻,其中隐秀一篇 皆缺,后明钱允治得宋刻本,方为补足,因此版本 项著录正确否,关系到编目质量的好坏。是编目 中很重要的一环,不能忽视之。 版本项著录的内容:朝代、年号(公元)、出版 地、堂名、出版人、形式、用特别的纸张印刷等。如 有后人加工(批、校、跋等)也要著录。 出版者:古书有三大系统。官、私、坊。 官刻:有监本、殿本、经厂本(司礼监)内府本、 藩府本、地方官府、地方学院、书局。 私刻:家刻、家塾、祠堂本。 坊刻:书林、书肆、书铺、书堂、书店。 版本著录的依据,主要为卷端、书名页、序、 跋、牌记、刻工等。如果在本书无法解决时,得从 目录、书目中查阅参考。 (1)出版年份明确,照录,但干支纪年须换为 皇帝年号纪年。 ....——74....—— 例:史记一百二十卷,本书牌记干支为嘉靖 乙酉汪谅刻本,应换为嘉靖四年(1525年)汪谅刻 本。 (2)一书无法查清出版年代的,无序跋、书名 页、牌记、残缺的书,得审其特征,或从工具书中查 找题宋刻、元刻、明初刻(永乐前)、明刻、清初刻 (康熙以前)、稿本、抄本等。 (3)一部书在若干年后,仅增刻了序、跋或附 录,而正文未变,著录时,仍照原出版年代,但在附 注项注明增刻序跋的年份。 (4)部头较大的书,刻书时问较长,应著录开 刻至刻毕的年份。 例:唐书二百卷 后晋刘晌等撰 明嘉靖十四年至十八年闻人诠刻本 (5)一书刻版以后,曾经修补或续刻者,如有 依据,得于版本项一并著录。 例: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五卷 明万历二十三年陈荣选刻清顺治十 八年王昌嗣重修本 (6)一书有递修朝代,而无具体递修年号的, 见下例。 例:梁书五十六卷 唐姚思廉撰 宋刻元明递修本 (7)地方志书中有增补续修的情况。 如明天启二年刻崇祯五年增补本 如明万历二年刻崇祯十年续修本 (8)如经重刻或翻刻的,应以重(翻)刻年代 为出版年份。 例:苟子二十卷 清光绪十年遵义黎氏翻刻宋淳熙八 年(1181)台州刻本。 (9)出版地,确知为某地者照录,不能以出版 者的籍贯作为出版地。 例:《求恕斋丛书》、《吴兴丛书》吴兴刘氏 嘉业堂刻本。 例:天一阁奇书二十一种,不一定刻于宁 波,故不能作出版地。 (10)凡有私人出版的书,则其人为出版者,但 出版者籍贯,不一定是出版地,不能照录,要考证 明确。 如:卷端下有建阳彰炳化宝善堂梓行一行。 此书为建阳书坊本,建阳为出版地,彰炳化为出版 者,均可照录。 (11)凡某书作者自行刊刻的书,可题自刻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何槐昌 漫谈古籍著录 例:青绿堂集二十卷 清嘉庆二年自刻本 (12)抄本有标明为某家抄本,或特征分析为 某家抄本,可标明某家。 例:杜诗文抄二十卷 清初毛晋汲古阁抄本 明祁氏澹生堂抄本 (13)配套本,即残本以其他不同版本书相配 的著录。 例:汉书一百卷 明万历二年刻本(卷一至五配清抄 本) (14)丛书零种。 例:尔雅注疏十一卷 晋郭璞注宋邢呙疏 明崇祯元年毛氏汲古阁十三经注疏 太 (15)刻版转让他人重印的。浙江图书馆藏嘉 业堂版片转让扬州广陵书局重印,著录如下: 一九八四年扬州广陵书局重印刘氏嘉业堂刻 本。 (16)清代四库所据底本,一般有翰林院印章, 或有修改的内文的。 (17)所印纸张特别,为公文纸、户籍簿印书, 这类纸簿对核定版本有特殊作用。公文、户簿属 何代何朝,则刻印本大致与之相近。 例:尔雅疏十卷,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此 书为明洪武二年公文纸印。 (18)题跋批校的书。跋、批、校等属版本项, 而且是重要的版本依据。在刻印情况著录后,照 录跋、批或校的朝代姓名。 2.4稽核项的著录 稽核项是除书名、著者、版本三项以外对这部 书的数量、特征等全面概要的反映。稽核项所包 括的主要内容为册数、函数、书内所附的图表数, 印刷形式、装帧形式等。 (1)册数、函数:古籍书的内容计算以卷为单 位,过去的藏书家都不计册数,而讲卷数。如吴兴 刘氏嘉业堂兴盛时,藏书量达到六十万卷。因为 册不能确切地反映藏书的数量,一册书可厚可薄, 一册书有五、六卷,有一、二卷,甚至数册一卷的。 现在各馆的藏书多以册计。古书的部头有大有 小,有上百册,有上千册的,书上不编号很难取书 与归架,在著录分类以后,还应在书根上编上号 码,有用一二三四的、用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千字 文的;或用诗句俗语的,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元亨 利贞、忠信行文、礼乐射御书数、或金木水火土等 等。 古书因为是线装,可以拆开重装,可以修补、 衬纸,所以古书的册数随着时间或各种原因而变 化,函数也随着函套的大小、册数的变化而变化。 我馆编印的一部《重修浙江通志稿》,馆里印 刷发行的为ll4册,后杭州古旧书店重印,装订成 125册25函。 (2)印刷形式:套印本,全国总目著录在版本 项,武汉大学北京大学重编的教材要求著录在稽 核项,并要求列出颜色。初印本往往用红、蓝两 色。 (3)装订形式,除一般线装外,有卷子(雷峰塔 经、唐人写经)折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 这些装帧形式,反映我国古籍图书不同历史时代 的发展阶段,是很重要的我国古代图书形式的证 明实物,应在卡片上给予反映。 (4)某些古籍,在正文前或文中有图、表、舆 图,如明刻清初刻的小说水浒、三国等,应给予反 映,有的插图是名家画、名手雕版的,当然,一般的 绣像,并在书名前已有绣像等字的,如绣像济公传 就不予反映。 (5)藏书印是表示藏书源流情况,我馆有一部 罗以智的诗稿,卖者原不知是手稿本,后来请人指 点,卷端下有一方镜泉的小印,知道是罗的手稿, 提高了价格。司礼监刻本盖有“广运之宝”,进四 库馆的书,有某省巡抚呈送印或盖有翰林院之印。 (6)不成册的则以幅、卷、轴、张或页等著录。 (7)特殊纸张,如公文纸、户口簿等。 (8)凡二种以上之合订册,应在该项著录与某 书合订。 例:湛园题跋一卷 清姜辰美撰 清抄本 一册 与吴郡图经续记、余事集合册 2.5附注项的著录 附注项是对书名项、著者项、版本项、稽核项 的补充、说明,以及书内的附录、合刊丛书子目等 等,作为正文著录外项反映出来。 (1)一书书名有异名的,如原本石头记,卷八 十回,清曹雪芹撰。封面题原本红楼梦,此书应在 附注项说明。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石头记、大观琐 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 (2)二书书名完全相同,内容完全不一样,如 《吾镜妻》一是记日本地理,一是夫妻之间问题。 一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年第3期(总第107期) 有的书从书名中很难知道内容,如银海指南,银海 是指眼睛,是关于眼科方面的医书。又如《录鬼 簿》元钟嗣成撰,是记录元代作曲家的姓名。凡此 种种,都要说明。 (3)有的抄稿本、刻本,没有书名,编目者须自 拟书名,在附注项内说明。 例:刘子三种九卷 明刘伯先撰 明万历刻本 书名本馆自拟 刘子易五卷 刘子素言二卷 查考,根据序跋的年代、刻版风貌、字体、纸张,确 定的书,应在附注项说明之。 (9)有的书,有目无文(嗣刻)可在附注项说 明之。 (10)善本书著录时,有在附注项内著录该书 的行款、字数、边栏、书口、鱼尾、刻工等。 (11)凡一书内的附录为他人所撰,不连卷的, 前面已说明,如卷数连贯的,应一起著录,但应在 附注项内说之。 、 例:文山集二十一卷,前十八卷为文天祥所 著,后三卷为墓志铭行状、传纪等为他人所撰,故 著录时书名项著录全书卷数,附注项说明卷十九 至二十一为附录。 刘子诗二卷 (4)经考证书为他人代撰的。 例: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撰 此书实为缪荃孙代撰 (12)合纂本的著录,应在附注项内列出该书 子目。 例:管韩合纂 管子纂二卷 韩子纂二卷 缪荃孙艺风堂自订年谱称缪氏代撰,故应在 附注项说明之。 (5)一书在若干年代后,仅增刻了序跋或附 录,而正文未变。 例:见闻附笔 (13)丛书零种的著录方法,有二种,可选择一 种著录。一种是在版本项内反映为何种丛书本, 前已讲过。一种为在附注项内说明之。 例:蜀碧四卷 清彭遵泗撰 清同治十一年(1871)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附注清同治十一年补刻跋 (6)残本书著录。 例:余冬序录六十五卷 明何孟春撰 明嘉靖七年柳州家塾刻本 十册 民国九年上海博古斋景印本 系借月水房汇钞 (14)汇编类书(丛书)在附注项内做子目。 (15)某种古地方志,如浙江西安志,即现在的 衢州志,昌国志即舟山志。 (本文系作者根据旧稿整理) 存五十卷卷一至五十 [作者信息]何槐昌,男,1930年生,原浙江图书馆古 籍部主任。曾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主持《浙江图书 馆古籍善本书目》的编制,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收稿日期:2006—06—30) (7)著者题名为号或别号的,应查出真名,并 在附注项说明之。 例:腥仙肘后经,卷端题涵虚子腱仙编,涵 虚子为明宁献王朱权,腥仙为别号,应在著者项著 录真名,在附注项说明之。 (8)一书无具体出版年,确切的出版年代无从 浙江图书馆新读者证顺利推出 经过前期详尽的准备和测试,浙江图书馆新 读者证于6月1日正式对外办理,新读者证为新 使办证工作更趋人性化,浙江图书馆对办证区域 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布置,设置了读者填表区域、读 型感应式Ic卡借阅证,具有特色鲜明、办理方便、 立等可取等诸多优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受到了 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为配合新读者证的推出, 者自助验证设备、申办等候通道、保护读者隐私的 “米线”、温馨提示等等,办证工作服务质量扎扎 实实地提高了一步。 (胡东) 一一76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