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秋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秋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中秋是中国非常的传统,也是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的一个节日。你知道中秋节开始的朝代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中秋节开始的朝代,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开始的朝代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了中秋节的雏形,民以食为天,当时的人们在中秋这一天已经开始注意饮食。 古代中秋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

3:祭月拜月,庆祝丰收

唐宋时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玩月。明清时期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中秋节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

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