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教育2007年3月第l4卷第1期 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大 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本着这一思路我们大胆尝试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的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找出 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最优化的培养途径。如:实验考 试选用临床分离标本,每位学生根据分区划线的结 果去判断下一步的操作是否需要纯培养;能否粗略 地判断是否有致病菌;如何选择鉴定程序;是否有必 要马上报告可疑结果;配合临床能否快速诊断等。这 些操作基本包括了我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 标,通过考试把学生们的实验思路理顺,使毕业生能 够较快适应工作,不仅能够独立操作,而且报告快速 准确,从而起到辅助科室的积极作用。 2实践性 医学微生物实验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 使考试方法趋向合理,没有合理的考试方法,就失去 了考试的意义。要做到考试方法的合理性,既要按照 实验教学规律行事,还要遵循实验教学的原则。 2.1 实验教学规律要点 ①以实验原理及操作作 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活动。②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 客观性的特点。⑧具有揭示自然科学现象,验证科学 假设和科学规律,探索未知、发展科学的功能。④具 有传授实验基础理论,训练基本实验技能的功能。⑤ 具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 力的作用。⑥强调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讲究实事求 是。根据实验教学规律可以看出,在考试方法改革过 程中,要注重考试内容的实践性,使学生通过考试能 在理论联系实际、实验动手操作、实验结果分析、解 决问题及科研创新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2.2遵循实验教学的原则①适应性原则:与当代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及育人的基本 规律相适应。②科学性原则:是整体布局合理得当, 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应科学合理。③循序渐进原 则:联系理论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 到综合。④教师通过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作为主体, 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和提高 实践创新能力的原则。⑤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 合原则。教学工作一定要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体现 在考试方法改革过程中,更要注重考试方法的科学 性、实用性,使学生通过考试能在操作能力、创新能 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最终的目的是 使学生把理论的知识渗入到实践中。在考试方法的 形式上设立笔试(开卷、闭卷)、实验技术无菌操作、 ・25・ 病例结果及时准确报告、研究设计病例分析、创新型 科研课题实验、自主性研究实验小论文。如学生通过 革兰染色观察到临床痰标本中有大量疑似炭疽杆菌 时,应及时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根据理论教学的相 应环节“致病性”中的疾病特点,与临床医师进行快 速诊断,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这样,通过我 们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也使学 生逐步树立高尚的医德。 3社会性 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试方 法改革过程中,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使改革的考 试方法便于实施,不要成为“空中楼阁”,让学生通过 改革的考试方法获取实验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 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实习医院环境。为使我们的实验 考试改革行之有效,应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人 为本,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全面发展意识,提高 学生综合能力。坚持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知识是形成能力 的基础,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 训练和实践锻炼形成的,有效的考试方法应体现在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只有合理地整合和 优化考试方法,才能使改革的考试方法行之有效,从 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调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我们采取的考试形式为撰写小论文、自主性实验设 计和病例报告分析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综合判 断能力,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个 人的见解和才华。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采 用的考试方法不仅能够使理论发生纵向迁移、还能 够使学生的其他知识在此发生横向迁移,最终形成 知识网络化。对学生来说可以从思想品德、工作作风 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为最终向社会 输送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诸方法的多次改革和调整,我们总结 出的实验考试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收益、较高的 教学质量、丰富的能力锻炼等效果,我们对实验考试 效果进行了一些相关跟踪调查。如用人单位调查、学 生家长问卷调查和就业率统计等。在通过与用人单 位的调查获悉,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动脑能力 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专业学生。结果表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有待进一步深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