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闲闲,⼩知间间;⼤⾔炎炎,⼩⾔詹詹。——《庄⼦·齐物论》
2、吾⽣也有涯,⽽知也⽆涯。以在涯随⽆涯,殆已;已⽽为知者,殆⽽已矣。——《庄⼦·养⽣主》 3、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庄⼦·逍遥游》 4、相与于⽆相与,相为于⽆相为。——《庄⼦。⼤宗师》
5、以⽆厚⼊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养⽣主》 6、以⽕救⽕,以⽔救⽔,名之⽈益多。——《庄⼦·⼈间世》
7、物⽆⾮彼,物⽆⾮是;⾃彼则不见,⾃知则知之。故⽈: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齐物 论》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间世》 9、⼭⽊⾃寇也,膏⽕⾃煎也,桂可⾷,故伐之;漆可⽤,故割之。⼈皆知有⽤之⽤,⽽莫知。 10、不以物挫志。——《庄⼦·天地》
11、夫⼩惑易⽅,⼤惑易性。——《庄⼦·骈拇》
12、孝⼦不谀其亲,忠⾂不谄其君,⾂、⼦之盛也。——《庄⼦·天地》 13、夫鹄不⽇浴⽽⽩,乌不⽇黔⽽⿊。——《庄⼦·天运》 14、夫哀莫⼤于⼼死,⽽⼈死亦次之。——《庄⼦·⽥⼦⽅》
15、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通天下⼀⽓⽿。 ——《庄⼦·知北游》 16、天地有⼤美⽽不⾔,四时有明法⽽不议,万物有成理⽽不说。——《庄⼦·知北游》
1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忘蹄;⾔者所以在意,得意⽽忘⾔。——《庄⼦·外物》 18、知⾜者不以利⾃累也,审⾃得者失之⽽不惧,⾏修于内者⽆位⽽不怍。——《让王》 19、⼤寒既⾄,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让王》 2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齐物论》 21、指穷于为薪,⽕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养⽣主》 22、君⼦之交淡若⽔,⼩⼈之交⽢若醴。——《庄⼦。⼭⽊》
23、⼈⽣天地之间,若⽩驹过隙,忽然⽽已。——《庄⼦.知北游》 24、⼩知不及⼤知,⼩年不及⼤年。——《逍遥游》 25、⾄⼈⽆⼰,神⼈⽆功,圣⼈⽆名。——《逍遥游》
26、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者凶器,⾮所以尽⾏也。《⼈间世》
27、天下有道,圣⼈成焉;天下⽆道,圣⼈⽣也。⽅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间世》
28、圣⼈不死,⼤盗不⽌。
2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0、故绝圣弃知,⼤盗乃⽌。
31、⽇出⽽作,⽇⼊⽽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3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之失。《刻意》 33、众⼈重利,廉⼠重名,贤⼈尚志,圣⼈贵精。《刻意》 34、丧⼰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35、扁⼦⽈:“……今汝饰知以惊愚,修⾝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民。……”《达⽣》 36、昔吾闻之⼤成之⼈⽈:“⾃伐者⽆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37、黄帝⽈:“……道不可致,德不可⾄。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8、⼠有道德不能⾏,惫也;⾐弊履穿,贫也,⾮惫也,此所谓⾮遭时也。《⼭⽊》39、天地与我并⽣,万物与我合⼀。40、圣⼈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41、⾄⼈之⽤⼼若镜,不将不迎,应⽽不藏,故能胜物⽽不伤。42、⼤块载我以形,劳我以⽣,佚我以⽼,息我以死。4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是⾮,此亦⼀是⾮。44、⾄⼈⽆⼰,神⼈⽆功,圣⼈⽆名。
45、吾⽣也有涯,⽽知也⽆涯,以有涯随⽆涯,殆也。46、形固可使如槁⽊,⼼固可使如死灰。47、⼈⽣天地之间,若⽩驹过隙,忽然⽽已。48、⼦⾮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9、吾⽣也有涯,⽽知也⽆涯。以有涯随⽆涯,殆已;已⽽为知者,殆⽽已矣。
(我们的⽣命是有限的,⽽知识却是⽆限的。要想⽤有限的⽣命去追求⽆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5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者凶器,⾮所以尽⾏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争的⼿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的。)
51、天下有道,圣⼈成焉;天下⽆道,圣⼈⽣也。⽅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可以成就事业;天下⽆道,圣⼈只能保全⽣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地⼀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52、⼈皆知有⽤之⽤,⽽莫知⽆⽤之⽤也。
(⼈们都知道有⽤的⽤处,但不懂得⽆⽤的更⼤⽤处。)
5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嘴吐⽓,⽤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活⾃由⾃在,相互忘掉。)、夫⼤块载我以形,劳我以⽣,佚我以⽼,息我以死。故善⽣者,乃所以善死也。
(⼤⾃然给我形体,⽤⽣使我操劳,⽤⽼使我清闲,⽤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55、故跖之徒问于跖⽈:“盗亦有道乎?”跖⽈:“何适⽽⽆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能成⼤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论哪个地⽅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屋⾥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成为⼤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56、圣⼈不死,⼤盗不⽌。
57、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58、故绝圣弃知,⼤盗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