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

来源:爱够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

作者:程英鑫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8期

摘 要: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多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占着重要的地位。而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广泛普及,网上的教学资源愈来愈丰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种种优越性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e-Learning)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关键词:传统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 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下,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更是如此。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所以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决不应忽视这一方面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即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忽视教师(甚至教材)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深化和网络教育环境的日臻成熟,在利用互联网传输课件取得成功以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正成为时尚的学习方式。然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怎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呢?

90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认知学习理论,这就为行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特别盛行。至今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都不能怀疑。”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才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可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实际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是90年代以后随着建构主义的日益流行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其理论基础比较单一。

由以上分析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是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思想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便培养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跨世纪新型人才。由于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兼取两大理论之所长并弃其所短,因此,它具有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充分了解现代化网络教育的特征,从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的研究入手,继承和吸收传统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中的精髓,并在网络上加以实现,才能为网络教育和网络认知的研究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编.《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55-82页,第86-97页,第227-236页.

[2]师书恩主编.《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http://www.edu.cn/20020129/3019021.shtml.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彭绍东.《面向21世纪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构想》.http://www.edu.cn/20011108/3008848.shtml.

[5]吴利生,简靖森,李艳萍.《关于地方重点高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思考》.http://www.edu.cn/20010829/209630.shtml.

[6]孙莱祥.《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edu.cn/20010829/209503.shtml. 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