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倒叙记事】
倒叙记事,先声夺人 一.引入课题
二.技法点拨 1.直接追忆式
开头用‘难忘’‘又想起’‘那一刻’等字眼,直接引出下文的回忆,有开门见山之效。如: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 ,引起
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 异乡的列车……
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在异乡奋斗的你,一切还好吗?(选自2002年河南中
考满分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1、在我脑海中有许多的事,不少已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得模糊了,可有一件事却使我怎么也忘 不掉。
2、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那就是我第一次做酸辣鱼。
3、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
4、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高兴的事,有伤心的事,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要算那次发生在公交车 上的事。
5、我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体育课学习后滚翻的一件事在我读三年级时,发生
了一件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难已忘怀。
6、去年暑假,我曾经做了一件错事,这件事使我至今难忘,一想起来心里就难过。 2.紧张场面式
开头描述一个紧张的场面,在从头说起。如: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爬上了苏州河大桥
的水泥栏。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往下跳,然而脚有点发抖。。。。 3.巧用对比式
开头用对比手法呈现一组事物或两种情感,在对比中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自然引出下文。如: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件衬衫,。。。 4.设置悬念式
开头将事情中奇怪的‘点’写出来,令人自然产生期待感,从而急切的想往下读。如:我
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
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
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
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选自2002年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
最后的短信 义 兰
寒冬,强壮的父亲竟然一下子病倒,来城里住进了医院。我和先生都很忙,为了方便联系,就给父亲买了手机。父亲戴着老花镜,满面欢喜地摆弄着新手机,遇到病友就说:“我的新手机,我女儿买的。”
在病床上,我手把手地教会了父亲拨打电话,接听电话,又自作主张地替他存了几个常用号码。我以为手机对父亲而言,只是“便携式电话”而已。六十多岁的人了,能拨打接听就相当不错了。
父亲住院,我在公司上班。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句就挂了,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父亲有时也给我打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我精神好多了,你放心。”然后就是几床出院了、几床恶化了,几床陪伴不错之类的鸡毛蒜皮。
我常常粗暴地打断他的话:“年底了,我忙得很,我挂了。”
周末去看父亲,他恳求我说:“听说发短信又便宜又不必接听,你教我发短信吧,到时你看一下就知道我说的事了!”我不耐烦地给他演示了一遍,说:“你有空就慢慢琢磨吧!”顺手将《使用说明书》递
给他。没过多久,我的手机“嘟”了一声,原来是父亲的短信发过来了。父亲呵呵笑着说:“以后挂盐水针的时候,我就给你发短信。” 果然,父亲学会用手机发短信,我的手机像热线一样忙。他在短信里告诉我他用上新药了,主治医生来看过他了,又做了新检查,睡眠也不错??当然最多的是关照我的生活和工作。
每每我还在赖床,父亲的短信到了:“起床了吗?别误了上班”;每每到了吃饭时间,他的短信又到了:“吃饭了吗?别饿坏肚子”。
每每我在网上聊天,他的短信又到了:“睡了吗?过度上网有害健康,关好门窗,谨防小偷”??
我想我30多岁了,还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吗?暗地里笑他婆婆妈妈。
偶尔回个短信,连字都懒得打,找现成“电报式”的范本,“嗯”“好”“没”是我常用的消息内容。
父亲的病加重了,确诊竟然是“胰头癌”,他发短信开始吃力,我劝他说:“还是打电话吧!我不忙了。”父亲笑着说:“发短信,既便宜又解闷。”他扬扬手机说:“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打断我的话。”
听了这话,难过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溢出了眼眶。我怎么没想想,父亲还能给我发多少条短信呢?
正月十五,我去单位上班,收到父亲的短信:“我很好,勿念!”这是他所有短信中最简要的一个。我回了,说我下午就去医院,但我没想到的是,这是父亲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最后一个安慰,最后一个善意的谎言。
傍晚我到医院的时候,父亲已经深度昏迷,手机就摆在床头。母亲流着泪说,中午他就时不时地看手机,大概还想给你发条短信。 父亲走得十分意外,本来预计怎么也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没想到上苍捉弄人。他留下的短信,我再也舍不得删去,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财富和温暖。泪光迷离中,我仿佛看到父亲在天堂门口给我发短信,每个短信都带着老父的一颗心,向我飞来。 (1) 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
(2) “最后的短信”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本文以“最后的短信”为题,有何作用? 答: 。
(3) 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句就挂了电话,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 答:
(4)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饱含深情。请品味下面的句子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①父亲戴着老花镜,满面欢喜地摆弄着新手机,遇到病友就说:“我的新手机,我女儿买的。”
答: ②听了这话,难过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溢出了眼眶。 答:
(5) “我”让父亲给“我”打电话就行,父亲为何还要坚持发短信? 答:
响在心里的声音
一个夏日的午后,小睡,忽然被一种声音惊醒。惊惶四顾,周围寂静无比,那声音却似仍响在心里,刚才短短的梦境逐渐清晰,知道那个声音竟是穿透了近三十年的光阴,传入梦里。
那是从一块磨石上发出的声音。那块磨石是爷爷的最爱,几乎每一天,他都要在上面磨些东西。爷爷是木匠,除了磨他的那些锛刨斧锯,家里所有的镰刀什么的,也都被磨得亮亮的。常常是在午后,那沙沙的声音就会响起,那个时候,听着那熟悉的声音,竟会很安心,睡得无比踏实。可是在多年后的这个午后,猝然重逢之下,我竟从那美好的旧梦中惊醒。
犹记得那块磨石,极大,由于长年地使用,石面已经凹下很深,就像弯月的曲线。已不知爷爷守着它过了多久,石面上的工具已经换了不知多少茬儿,那一双粗糙的手与石面的细腻相对比,差距越来越大。爷爷就这样磨走了无数春去秋来,磨得秋霜纷飞染白了发,磨得腰身同石面一起渐弯。而那沙沙声音也在老宅里响了无数的日子,将时光漾起无数涟漪,虽如今远隔千里,却依然波荡着我的心弦。
一个中午,睡下,却没有听到爷爷磨刀时的声音,一时竟是睡意全无。出去看,磨石仍摆放在仓房的门前,七月的阳光在上面驻足,却是不见爷爷的身影。很是担心,怕爷爷受伤。在这块磨石上,爷爷的手不知被割破了多少次,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被那些磨得飞快的刀具轻易地划破。于是满村去寻,却见爷爷正在一户人家,对着
一堆木头挥汗如雨。那是爷爷在给那户的老人打造寿材,爷爷曾给十里八村无数人打过寿材,包括上色甚至画上二十四孝的图案。
爷爷把一个刨刃递给我,让我回去帮他磨一下。我很兴奋地跑回家,学着爷爷的样子,在石面上洒上水,便沙沙地磨起来。如此近地听着手下发出的声音,有着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后来从乡下搬进城里,爷爷把磨石也带着,在城市的小院里,他也经常磨他那些再也用不到的木匠工具。声音如故,只是爷爷常常磨着磨着就停下来,身前的磨石亦默然,仿佛被无边的寂寞包围。
后来爷爷去世,又搬了几次家,那块磨石也不知失落在何处。可是那陪伴了我多年的声音,常在记忆深处响起,却从未在梦里出现。那沙沙的响声,就像轻快的脚步,只是一瞬间就跨过了无数时光。又一个午后,再次于睡梦中听到熟悉的声音,醒来,那声音犹在耳畔。推窗看,小区里来了一个磨菜
的老人,正在七月的阳光下,在一块磨石上,奋力地推动粗糙的双手。我找出了家里所有的刀具,就蹲在那里看老人磨,听那声音直入心灵,隔着那么遥远的岁月,又有了久违的宁静与安心。 1.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 虽如今远隔千里,却依然波荡着我的心弦。
2.文中多次描写爷爷磨刀的声音,请你具体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爷爷就这样磨走了无数春去秋来,磨得秋霜纷飞染白了发,磨得腰身同石面一起渐弯”这句话的。 4.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篇二:倒叙法】
一是,先写事件结局。就是把事件的结局(事情的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二是、先写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顺序,因此,必须注意到“倒”、“顺“ 之间的起、迄点,要认清或运用哪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以及前后照应。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开头就写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凉衬衫”,指出“它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就点明了它的特殊意义。 第2段,便开始记叙这件衬衫的来历。
三是,怎样在运用“倒叙”方法时,解决“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有明显的界限和适当的过渡,使文章上下衔接紧密,脉络清晰呢?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处,“倒叙”结束时,用“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作结,引起下文对往事的回忆;然后用“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一句,转入“顺叙”,过渡自然。“顺叙”部分叙述完以后,又用“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作结。与开头“倒叙”相呼应。 如果写不好“倒叙”与“顺叙”的界限和过渡,文章就会出现混乱。四是,倒叙时要精心设计,不可截下一段就轻易地往前提,那样还会弄巧成拙。五是,开头倒叙部分,要简洁、生动,不能平淡冗长。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 六是,追
述部分仍然要按时间顺序来写。 四、倒叙注意事项
1、要知道“倒叙”的优点是:开篇倒叙,设置悬念,会先声夺人,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倒叙”的缺点是:如果倒叙使用不当或衔接不好,不但不会增强表达效果,还容易造成文章中的混乱。
2、要注意表达效果。不要误认为写任何一件事,都要用倒叙法。如果事件的结果并不那么吸引人,事件的意义也不那么大,情节的高潮也不那么生动,那就大可不必用倒叙法。
【篇三:《记叙文倒叙写作知识点》教案文档】
教学目标
1.加深了解倒叙的几种形式。
2.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3.学以致用,在练习中提高。 倒叙开头训练
记叙文开头的作用 1.点 题
2.引出下文 怎样开篇点题
第一,点题的句子尽量安排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第二,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倒叙开头好处
运用倒叙手法构思的作文,其最大的优势是能突出作者最想表现的重要情节,突显文章最能体现主旨的片段,使作文的结构富有变化,情节错落起伏,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情景回忆法
即由眼前情景引出回忆
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笑脸,听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七年前我第一次坐在钢琴前,第一次尝试着碰触黑白琴键的瞬间。
表现主题部分在前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 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颊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不停地用着力的大手,那一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流淌出来。 最精彩的部分在前
今天早晨,在桃李街上,一位初中生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正在紧紧跟随。
转眼间,这位初中生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 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事件结果在前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注意事项 借景回忆法
春雨如丝,万物新鲜,望着青翠的田野,听着熟悉的雨声,一段尘封的记忆悄然弥漫上心头??.
那天我走在这条回家的小路上。天也下着雨?? 对比回忆法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着数不清的往事,欢乐的,悲伤的,惊讶的,可笑的......它们就一颗颗精巧的贝壳,珍藏在我的脑海里,要说一个最有趣的贝壳,便是这颗...... 开门见山法
一提起我粗心的老爸,我就想笑。 那天,
情景回忆法
回到家里,父亲板着脸,一言不发;母亲悄悄去厨房了,在门口忽然转过头来,关切地看了我一眼??我知道,暴风雨要来了——有什么法子呢,谁叫我又犯错呢? 情景回忆法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一张无比宽大的珠帘,房檐下开了一朵又一朵的小花,远处也起了水雾。在雨雾的朦胧中我想起了教我三年的武老师,想起了武老师冒雨送我回家的情景。 对比回忆法
大年夜,宁静的天空,此刻已被美丽的烟火染成了红色,上面点缀的“满天星”正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与那不时绽开的“七色花”相映生辉。节日的气氛却似乎并没有进入我家,门外的喧闹更增加了我们这个四口之家的冷清。 对比回忆法
从小我就喜欢独来独往,与别人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然而,支配了我这多年的思想,却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间变得如同一粒尘埃,飘散得无影无踪?? 睹物回忆法
每每看到校门口那一列列卖小吃的摊子,我都会悄然心动,思念的翅膀,划过时空,回到那个傍晚。 抒情回忆法
常常梦见:父亲赤着脚,走在碎石路上,我提着鞋在后面拼命追赶,嘶声喊着:“爸爸,给你鞋??” 梦中惊醒,泪水已打湿了枕头。父亲在遥远的南方打工,听不到我的呼唤。然而他那双赤脚却总在我眼前走动?? 借景回忆法
淅淅沥沥的雨仍在下着,我倚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不由又想起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 对比回忆法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只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还记得。 作文
1.借鉴前面所学的倒叙描述法,酌情选一倒叙法,写一个倒叙开头。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岁月荏苒,人生短暂。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一个人的生命的含金量取决于他的正能量,减少人生中的负能量,增加人生中的正能量,也就能增加他生命中的含金量。心中唯有普照阳光,才能清除自己人生中的阴暗面和消极的东西,才能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
?写一篇记叙文:我心阳光。要求:1、运用倒叙写法;2、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3、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