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著阅读《昆虫记》练习题

名著阅读《昆虫记》练习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

名著阅读《昆虫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与黑蝎相比,朗格多克蝎可谓一个巨人,发育完全时,身长可达厘米。其色泽呈干麦秸的那种金黄。

2、隧蜂家庭成员的减少,并非因事故所致,而是由饥不择食的小飞蝇造成的。 3、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4、《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5、三种垒筑蜂使用的是同一类建筑材料,即含有石灰质的黏土,里面掺有少量沙粒,再加进泥瓦匠自己的唾液揉和而成。

6、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7、蝉不靠别人生活。反倒蚂蚁是位饥饿所趋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8、事实与寓言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

9、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或悄无声息),它是 螳螂。

10、螳螂凶猛如饿虎, 残忍如妖魔,专食活 的动物。

11、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 ,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柔软,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12、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 灯似的。

13、萤火虫生长着 六只 短短的 腿,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14、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栗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15、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16、蟹蛛它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17、红蚂蚁靠视觉和极强的记忆力来指引它们回家的路。 18、意大利蟋蟀没有黑色外套,而且体形也无一般蟋蟀那种粗笨的特点。 19、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缩成一团,又圆又厚,行动迟缓,肯定对圣甲虫的体操技能一窍不通。它确实是喜静不喜动。 20、菜豆象主要吃我们存入谷仓的豆子。菜豆虫讨厌鲜嫩的谷粒而喜欢定居在谷堆上那又暗又静的环境之中。 二、选择题 1、下面的膜翅目昆虫中,具有从陌生地方返回故居能力的是?( C )

A 石蜂 B珠蜂 C.红蚂蚁 D 三叉壁蜂 E 节腹泥蜂 2、天牛幼虫有( D )能力A 听觉 B 嗅觉 C 视力 D味觉 E 触觉 F 预测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 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 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 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4、《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A )。A、蜜蜂 B、蝎子 C、蝴蝶 5、塔蓝图拉蜘蛛易于( D )A.暴躁 B.愤怒 C.杀死 D驯服

6、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C )的环境中。A、干燥 B、寒冷 C、温暖 7、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A )。A、蝉 B、蟋蟀 C、蝈蝈 8、( B )是毛虫的天敌。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9、天生攀岩家是( B )。A、狼蛛 B、蜣螂 C、蚱蜢

10、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B )。A、喉咙发音B、腹部发音C、嘴巴发音

(一)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

1 / 11

.

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结合选文,概括绿色蝈蝈的叫声和形态有哪些特征?

(1)柔和.喑哑.尖锐.短促.清脆.窃窃私语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像是滑轮声、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主要是食性。

3.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蝉肚子、甜食、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同类相食等。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的。

4.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夜晚的艺术家、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等。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你们一定不会相信,像这样毫无次序又是时时间断的工作会造出一个整齐的网。可是事实确实如此,造好的辐与辐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形成一个很完整的圆。不同的蜘蛛网的辐的数目也不同,角蛛的网有二十一根辐,条纹蜘蛛有三十二根,而丝光蛛有四十二根。这种数目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但是基本上是不变的,因此你可以根据蛛网上的辐条数目来判定这是哪种蜘蛛的网。

想想看,我们中间谁能做到这一点:不用仪器,不经过练习,而能随手把一个圆等分?但是蜘蛛可以,尽管它身上背着一个很重的袋子,脚踩在软软的丝垫上,那些垫还随风飘荡,摇曳不定,它居然能够不加思索地将一个圆极为精细地等分。它的工作看上去杂乱无序,完全不合乎几何学的原理,但它能从不规则的工作中得出有规则的成果来。我们都对这个事实感到惊异。它怎么能用那么特别的方法完成这么困难的工作呢?这一点我至今还在怀疑。

1、“不用仪器,不经过练习,而能随手把一个圆等分?”这句具体指上一节中哪一句话? 造好的辐与辐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形成一个很完整的圆。

2、“因此你可以根据蛛网上的辐条数目来判定这是哪种蜘蛛的网。”这句话体现了蛛网的什么特点? 同一种蜘蛛网的辐数基本不变,不同的蜘蛛种类,辐数不同!

3、分析“它居然能够不加思索地将一个圆极为精细地等分”中的“居然”的表达效果?

“居然”是想不到,用在这儿准确的说明了蜘蛛结出的网的精细,体现出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三) 蟋蟀:这的确可以说是一件非常精致的乐器。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面,使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下面的一对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对是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音器就能将音乐传到数百码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如何的急促啊!

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声音。比较来说,蟋蟀的叫声要更好一些,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曲调。蟋蟀的翼鞘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出,所以非常开阔。这就形成了制音器,如果把它放低一点,那么就能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度。根据它们与蟋蟀柔软的身体接触程度的不同,可以让它一会儿能发出柔和的低声的吟唱,一会儿又发出极高亢的声调。

1、这部分说明了蟋蟀鸣叫的哪两个特点是?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急促(列数字)、变调(作比较) 2蟋蟀的叫声好在哪儿?

既能发出柔和的低声又能发出高亢的声调

(四)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

2 / 11

.

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 法国 的 法布尔 (人名),此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1)如“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2)如“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地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3、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不仅是罪犯,还是“凶悍的强盗”;而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的淋漓尽致,童年。

《昆虫记》练习题

一、填空:

1《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史诗)。

2《昆虫记》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3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4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5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6(蝉)不靠别人生活。反倒(蚂蚁)位饥饿所趋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7蝉怎样喝水,(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管子,尖利如锥,收藏在胸部的一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吸管插进桶孔,就可以了)

8事实与寓言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

9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 唱歌),它是(螳螂)。 10螳螂凶猛如( 饿虎), ( 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11螳螂外表(纤细)而(优雅),(淡绿色)的体色,(轻薄如纱 )的长翼,颈部(柔软),( 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12(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 灯 )似的。

13萤火虫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萤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14萤火虫有两个特点:1(获取食物方法 ) 2(它尾巴上有灯)

15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 最大)的来自( 欧洲),全身披着( 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16会结网的(蜘蛛)是个(纺织)高手。 17一种黑色蜘蛛,叫(美洲狼蛛 )。 18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19蟹蛛十分(勤快),为了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20蟹蛛它(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 1、蟋蟀是靠什么发出鸣叫声的 靠翅膀的摩擦来发音

2、唯一能够前后左右飞行的鸟是什么 蜂鸟

3、苍蝇飞落在某处匆忙搓脚,它在干什么

嗅气味 发射生物雷达波,探测食物 4、青蛙除了用肺外还用什么器官呼吸 皮肤

5、蝙蝠在傍晚时怎样捉虫 发射超声波 ,遇到昆虫会反射 6、啄木鸟怎么知道树有虫子 啄树干发现声音不同

7、为什么老鼠常常要咬坏东西,

老鼠门牙中的齿髓不仅终生存在,而且终生生长不止。 为了避免门牙长得过长,影响吃东西,所以必须

3 / 11

.

以经常用坚硬的东西磨门牙。

8、蜘蛛结网捉虫,网为什么不会粘住自己

蜘蛛的脚上能分泌出一种油性物质,使它不会粘在网上。 二、简答

1、你从《昆虫记》中看到了作者的哪些精神和优秀品质?

他凭着勇于探索的精神,因对知识的渴求,日日夜夜的钻研昆虫,辛勤努力的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简单介绍一下《昆虫记》最吸引你的艺术特色。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3、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答:1、《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三、选择

1、昆虫记共有( C )A八卷 B九卷 C十卷 D十一卷

2、法布尔被誉为( A )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3、昆虫记是一部( A ) A、文学巨著、科学百科 B、文学巨著 C、科学百科 D、优秀小说 4、法布尔为写昆虫记( D )

A、调查了许多资料 B、翻阅了许多百科全书 C、养了许多虫子D、一生都在观察虫子

5、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 B ) A、普利策奖 B、诺贝尔奖提名 C、安徒生奖 D、诺贝尔奖 6、《昆虫记》是( A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 、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7、法布尔曾担任( C ) A、皇家科学院会员 B、植物学教授 C、物理教师 D、探测员 8、塔蓝图拉蜘蛛易于( D ) A、暴躁 B、愤怒 C、杀死 D、驯服 9、法布尔的生活十分( A ) A.贫穷 B.富裕 C.忙碌 D.悠闲

10、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C )A、历史 B、社会机制 C、社会人 11、菜豆象是一种( B )。A、大象 B、昆虫 C、鸟类

12、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 C )的环境中。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13、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 A )。A、蝉 B、蟋蟀 C、蝈蝈 14、( B )是毛虫的天敌。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15、天生攀岩家是( B )。A、狼蛛 B、蜣螂 C、蚱蜢

16、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B )。A、喉咙发音 B、腹部发音 C、嘴巴发音 17、《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A )。A、蜜蜂 B、蝎子 C、蝴蝶 18、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B)。A、绵羊的毛 B绵羊的粪便

19、大孔雀蝶是( C )。 A、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 B、亚洲最大的蝴蝶 C、欧洲最大的蝴蝶

20、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B )。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21、黑步甲擅长( A )。 A、装死 B、耍伎俩

22、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B )建造的。 A、利用现成的洞穴 B、自己挖掘的 C、与别的昆虫一起挖掘 23、《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D )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 螳螂、蝎子 D 、骆驼、恐龙

24、试验证明:( B )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 A )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A、蚂蚁 B、蜜蜂

25、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C )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2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 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 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 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27、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 D )A、用眼睛看到的 B、用耳朵听到的 C、用嗅觉感知到的 D、通过猎物在网上振动感觉到的

28、枯露菌是一种( C )。 A、甲虫 B、长在树上的蘑菇 C、长在地底下的蘑菇

29、不同蜘蛛网的辐数不同,角蛛的网有( A )根辐,条纹蜘蛛有( B )根,而丝光蛛有( C )根。 A、21根 B、32根 C、42根

30、( A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萤火虫 B、黄蜂 C、园蛛

4 / 11

.

简答题:

1、简要描述一下法布尔养殖朗格多克蝎子的玻璃园。(5分)

答:它由木柱(1分)、玻璃(1分)和一个可以盖上的顶盖(1分)构成。 木柱上涂了羊脂(1分)和玻璃纸(1分)。

2、视描述怎样的条件下朗格多克蝎子胃口大,攻击性强。(10分)

答:在四五月份(2分)蝎子交配时期,蝎子饿,有食欲(2分)的时候,猎物肉质嫩(2分),易捕获(2分),被蝎子发现(2分)的情况下。

3、《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

举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螳螂擅长心理战术;塔兰图拉毒蛛可以连续9天不进食 4、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答:我比较喜欢直翅目的昆虫。 我喜欢那一对跳跃足

5、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 法布尔 ;这本书是《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绿色蝈蝈》。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6、简述《昆虫记》的主题: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

答: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7、《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

举例: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答: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8、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3分)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9、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3分)

这本书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石蚕仿佛化身为一位优秀的潜水艇艇长,“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将石蚕的生理习性描写的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形活现的石蚕。所以说这本书被鲁迅誉为“将昆虫生活的楷模”。

5 / 11

.

附:满分作文四篇

麦香

独坐窗前,清风徐来,送来缕缕麦香;极目远眺,原野广阔,已是麦熟时分。我感恩那次坚守,那些积累,那味苦甜。 星夜下的坚守

姥爷说,耕耘是辛苦的,需要日夜坚守。

已是傍晚,天色昏黄,姥爷放下饭碗,起身便走。年幼的我跟在身后,只记得这事特别重要。小麦已经到了灌浆期,需要汲取很多水分,万一有差池,收成就会有损,于是常常需要有人守夜。天空如墨,凉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姥爷坐在马扎上,轻哼着歌,风将歌声吹向远方,他的嘴角止不住上扬,辛勤的耕耘终于化作眼前的希望。

麦香阵阵,那片灿烂星空,让我知道了辛勤耕耘,要坚守到底,我感恩。

飞尘下的积累

姥姥说,麦子沉了,那是它积累的果实。

终于要收麦子了,我本以为可以直接磨面,却不承想,要先将麦穗与秸秆分离,大人们拿着名叫枷杆的工具,拍打着麦子,麦尖飞扬,麦粒却不动如山。小孩子拿着光禿禿的秸秆编起小玩具。我好奇地问姥姥,麦粒为什么不会飞起来,她只是轻轻一笑,拍拍我的头说,“因为麦粒沉,东西多,不会飘起来,而麦尖却不一样,它没什么东西不就飞走了吗?”

麦香阵阵,我感恩那次麦尖飞扬,让我知道了要厚积薄发,积累学识。

糖浆中的苦甜

妈妈说,麦芽糖要用手扯,才会更甜美。

分离好的麦子大部分拿去磨面,只有小部分才会留下来做成糖浆。妈妈用白布盖住麦粒,等它发芽,然后放入锅中熬煮。棕色的糖浆在白气中散发着苦味,妈妈用两根棒槌缠绕糖浆,在空中拉扯,直到棕色的糖浆扯出白色的丝,接着将其放在案板上,剪成几块硬硬的糖,当作小零食。我不明白,苦的糖浆怎么会变成甜甜的糖。后来一想,大概是妈妈用手扯的缘故吧。

麦香阵阵,我感恩那味苦甜,让我知道了历尽艰苦,终会有喜悦。

6 / 11

.

有时我会想,我们不就跟麦子一样吗?麦子会用自己的身躯来感恩土地,我们不也会用行动来感恩特别的那位“他”吗? 清风依旧,麦香犹存,我在感恩中成长。

【名师点评】

读罢文章,留在心底的是淡淡的美好与感动,这是考生的文字所带来的。阅读时,读者一下子便能通过三个小标题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星夜下的坚守”“飞尘下的积累”“糖浆中的苦甜

形式整齐,富有美感,増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藴。文章紧扣小标题顺势展开每个部分的文字,使文章富有张力。考生巧用具有诗意的小标题,加上精妙的结构布局和细致的描写,在“感恩”这样一个“大众化”的主题中凸显出了自己的“小众”特色。

希望,就这样生长

秋风渐凉,大地捎来成熟的讯息果香飘过每一座山坡。一颗果子就是个希望,农人知道,它们该登场了。 果皮·坚硬

在果实未成熟之前,甚至在花尚未开放之际,果皮就躲在一个角落,蜷缩着身子抵抗寒风。那时虫子还在地下打洞,丽滴还在云里熟睡。后来,果实慢慢长成主角,有隐隐阵痛来自枝头。最忠实的保护也无法抵挡那被撕裂的痛,穿戴整齐的衣服,最终剥落。那阻止雨水进入、虫蛾啮咬的果皮,是自然的力量打造的。如今,人们用有力的手、锋利的刀,剥开,削掉它们,那些撕裂的疼痛,浸没在果实流出的汁液里。果皮被抛弃掉,或腐烂,或风干。裸露的果肉妩媚,却没人在意果皮脱离果实,再也回不到果实本身。我喜欢那些坚硬的果皮,譬如核桃,譬如椰子,倔强而坚韧。在果皮的包裹之下,希望,就这样生长。 果实·期待

果实是有性格的,生为果实,是命。悬挂枝头的果实,风光,却也最易遭劫。色彩艳丽,外表诱人,芬芳扑鼻。殷红的苹果、樱桃、山楂,金黄的梨子橘子、香蕉,熟透的葡萄、黑莓、无花果,如同妙龄少女,散发着不同的体香。它们承受阳光的炙烤、风雨的吹打,也最有资格享受世人的垂涎。

7 / 11

.

深埋土层的果实,隐忍,却也难逃暗算。红的地瓜,黄的土豆,斑驳的花生,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它们把它们的精华深深埋于不轻易为人知的地下。果实的喉咙干渴冒火,喑哑着,那土层深处的干旱、黑暗,无人知晓。

每一种果实都有其独特的色、香味,像要出嫁的姑娘。垂涎的儿童、衰弱的病人、挺着大肚的孕妇,望着果实,期待享用它们。希望,就这样生长。

果核·炫目

果皮剥掉了,那些疼痛早已遗忘;果肉消亡了,那些美好只剩想象。

只有果核,那些坚硬的、固执的果核,撑着一颗足够厚实的心住在帐篷里,等待轮回。我喜欢那些有果核的果实ー一大枣、桂圆、 芒果,或者石榴。

我想起去年的初冬,微雪盈地。下了晩自习,我们照旧走在校园那条小径上。蓦地,看见一棵石榴树最高的枝头上挂着一颗红透的果子,果真是“银装素裹一点红”。于是我们越过灌木从,来到树下,摇落树上的积雪,小心攀到枝头,落地的那枚石榴已“皮开肉绽”了,露出珍珠般的石榴籽,一行人分食之。那枚石榴果粒饱满,白里透红,虽不如平时买的那些酸甜多汁,但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我们把那石榴籽保存起来,相约带到各自的高中去。花开一季美丽,结果一季成熟,是果核让生命炫目,从远古到未来。 希望,就这样生长。

【名师点评】

文章构思新颖独特,选取“果皮”“果实”“果核”三个点,通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情态,又处处运用比喻的修辞,给人以极强的代入感。同时,文章诗歌一般的语言,简练而细腻的描写,一个个字如一朵朵静默的花,唯美至极。此外,考生以抒情的笔调叙事,画面感强烈,意藴隽永,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力。

见证美好

8 / 11

.

如果说这世上除了花,还有什么是一瓣一瓣的,那么一定是光阴。光阴是会开花的,如果你宠辱不惊、淡然处世,你的光阴会开菊花;如果你洁身自好、固守清流,你的光阴会开莲花;如 果你傲立世间、永不屈服,你的光阴会开梅花。 菊花・陶渊明

面向小溪,背倚南山,盖一座草屋,垦一亩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早晨,荷一把锄头,垦土耕耘,撒下春的种子;午后,倚窗而立,看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黄昏,火做羹,和着缕缕清风,在袅袅炊烟中送走天边的晚霞;晚上,掩着薄衾,做个美梦,梦中有木屐,有菊花…… 人生能有几回安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你的光阴见证了菊花高雅纯洁。 莲花・苏东坡

牵着马匹,踩着木屐,拄着拐杖,穿过竹林,浅吟低唱。在官场中沉浮多年,却依旧保持着一颗乐观坚定的心。同伴已经有许多丢盔弃甲,你却能静心欣赏这蒙蒙细雨,微曛。春风钻进衣縈,瑟缩。再前行,山那边斜下一缕阳光,天已放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你的光阴见证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 梅花・文天祥

披上战甲,再次出兵抗元。干戈寥落,血染山河,尸横遍野。你,成了敌人的俘虏。你披枷戴锁,来到零丁洋,回想祖国如今已山河破碎,联想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恍愡看见曾盛极一时的,宋朝大都,转眼却是这般凌乱不堪。元军的铁骑将踏平这里,而你也不愿成为那之贼。放弃厚禄,放弃荣华富贵,你誓与祖国共存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你的光阴见证了梅花的坚强忠贞!

一纸诗书一年华。原来,光阴是会开花的。瞠过人生之河,抵住暗流汹涌,愿你的光阴能和那些文人墨客、英雄志士一般,见证美好,见证奇迹!

【推荐人语】

文章一开篇就说光阴是会开花的,然后用一个排比句说明种情况下会开三种花,然后将花和历史名人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为文章的小标题,既有对称之美,又能恰到好处地彰显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达

9 / 11

.

到教育引导读者要像菊花那样高雅纯洁,要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要像梅花那样坚强忠贞。从而使文章形成明显的并列结构,最后再次照应开头,发出呼吁,升华主题。全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心灵的距离

为了感受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在我看来,阳光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可以感化一切事物,包括心灵;受伤的心灵需要阳光去温暖,而至纯至善的心灵本身就是阳光,它可以用自己和煦的光芒去抚慰受伤的心灵,而在这过程中,心与心的距离也就缩短了。 童年

整栋楼的灯都黑了。惟有一盏灯,还亮着。灯下,我坐在写字台前,望着时钟“嘀嗒嘀嗒“地走过了十二点,脑海中又浮现出下午体活课卜遭人拒绝的场景,耳边又响起那刺耳的声音:“你是班干,我们不和你一起玩!”幼小的心灵划出了一个个的问号:难道是“班干”使我和大家之间产生了距离?泪水无辜地流下,流进了受伤的心灵。于是,一夜无眠。

清晨,阳光照进了屋里,透过阳光,我仿佛看到了一颗纯真的心灵,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孤傲,看到了……心猛地一振,继而,又露出了微笑。于是,早上见面,主动和大家问好;课间,主动和大家聊天;傍晚,我们共同徜徉于林间路上;雨天,我们共撑温暖的小伞……不知不觉中,距离拉近了,心与心的沟通产生了共鸣,幼小的心灵对“距离”有了深刻的领悟。 成长

“砰”地一声,门被紧紧地关上,我无助地跑出了家二清晨,冬日的寒风瑟瑟地吹着,我不禁感到了寒冷,这寒冷更来自内心:难道真像人们所说,两代人的代沟不可逾越?为什么仅仅是让她帮我缝一下手套,她都不作理睬?母亲就这样无视我的存在?风又一次吹来,我愈加感到刺骨的寒冷,手已快要冻僵了,不自觉地缩进衣兜,却不经意地触到什么,拿出一看,原来是手套,破的小口早已被缝得整整齐齐。泪水不禁流下,清晨的阳光照在脸上,反射出晶莹的光,我为自己的无知和误解而感到羞愧,于是,转身,径直朝着家的方向走去,更是朝着妈妈的心走去……

10 / 11

.

希望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发现社会原本也有自己的心灵,这心灵是人与人之心构筑而成的.可是,我看到的却是灯红酒绿之下大吃大喝的心灵;是人前一面,人后一面的心灵;是只图索取,不讲奉献的心灵。我不解了,我觉得我的心和社会之心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有些失望了。 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了他们,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放弃名利,奔赴西北;他们舍弃财富,选择平凡……我喜悦,因为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阳光下,铺展开的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心与心的交融正使我走向并走进了这片沃土,更无悔于在这儿耕耘一生。 星星已经系好了自己的鞋,准备远航了;我也要为记忆打上一个结了,但我知道这并不是终结点,正如生命是延续的,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是延续的,而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抓住每一次机会,缩短心灵的距离。

【点评】

考场上作文,是有几分难度的!紧张,局促,焦躁,犹豫……平日里,安坐于桌边,泡上一壶茶,点燃一枝烟,何等从容,何等潇洒!此刻,不见了。尤其是自己的稿纸上“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经意间,又瞥见了临座同学的稿纸上已经铺满了文字,无形中又给自己的心间平添了几分压力的情况下,笔,会变得更沉重;心,会跳得更剧烈……但这位作者是沉着的,更是从容的。她的沉着与从容,来自平日里的“”:构思一定要严,语言一定得精,思路必须畅达,内涵必须深广。她的“”是艰苦的,更是愉快的。终于在“收获季节”她收获到了属于自己的一颗颗金果!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