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在此真实的情景中进’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 江苍叙 行知识的学习和使用。实现认知和实践的有 : 核心。为加强儿童品德教育.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效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更好发 : 和实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中,我国小学德育 展。 ’ 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低年级阶段设置了《品德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 生活》课程,中、高年段设置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这 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 t 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 量自己。”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从偏活 :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 动的量化到重学生的内化进行优化。教师应 :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紧紧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和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各种校本教研的开展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通 :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品德学科在小学各科中 过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推动教育向个性、体 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与语文、数学、英语相比,它与 验和反思的内涵层面发展。而有效合理的评 : 升学无关。与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相比,它又没有 价,不能仅通过活动中数据的量化对学生进 : 专职教师,很难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我区而言, 行评价或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建立在 。 全区402名品德任教教师,其中97%为兼职,教学丁 对学生全方位、多维度的公正公平评价的基 :作主要由语文教师兼任。另外部分地方课程、校本课 础之上.着重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程也在品德课上完成,教 ̄Yf-I觉得任务繁重。基于这 的内化评价,其评价应多以学生自我为参照 : 样的教师团队,基于品德学科的要求与思考,近年 的正面激励评价为主.使学生在活动中保持 ・ 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寻一条适合我们区情的品德 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从而提升学生认识自 教师的研训之路。 一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促进学 : 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 一、关注课题引领。提升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例如。基地的教师刚开始指导《军事百米 : 与要求。并强调活动的评价是看哪一组既快 直以来,我区始终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从“三 障碍赛》活动时,花了很长时间讲解动作要领 : 全五优化”走向“新三学”.从课堂规范到教学和技 术,再到课堂关键要素的优化。在区域课堂教学研究 又好.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有些小组没有完 : 课题的引领下,品德学科开展了一系列理解学生、支 成好。学生之间还出现了相互抱怨、相互推诿评价过程中Yj-Y ̄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小组 - 持学习、提升学力的课堂教学研训活动。 期初,组织专题培训,深度解读新课标,积极传 播新理念;期中,分段理解教材,准确把握目标,关注 的现象。后来改变了i ̄ql.-的机制,将活动学生 : 评价选出运动之星组、创新之星组、道德之星 。 课堂实效;期末,分享绿色评价方式,探索学生成长 组、合作之星组等。个人评价强调自我评价和 组内成员互评,自我评价中分为自我肯定评档案的多样化表达。在研训活动中,我们设计贴近学 + 生生活的情境。在研训活动中.我们追求课程的知行 价和自我超越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多采用互 : 统一。在研训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研 相激励式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态度 : 训活动中,我们珍视儿童的权利。有力的研训活动, 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完成情况也比原先的方 式更好。 促进教师们提高课后反思.让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成 为一种教学习惯。 :总之。我们必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学 ,这些活动成为教师在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模式 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实践基地综合实践 : 上进行改变的催化剂。教师全面树立“为支持学习而 活动课程的优化。使其活动课程向着“延伸学 : 教”的理念,不仅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不仅关注 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方向 ‘ 知识增长,更要关注能力发展;不仅考虑便于教的效 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和快乐的同 : 率,更要考虑为支持不同学生学习历程而教的策略; 时去思考、去感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 不仅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整体研究学科课 观、价值观,让活动指向影响学生的终身能力 : 程的核心概念、体系和育人价值。 与发展的方向,真正让学生“动有所乐”“乐有 : 所思…‘思有所悟”。 ‘ I二、关注校本研修。提升区域学科管理水平 如果说区级教研部门通过指导学科教学,引领 全区品德学科的发展;那么校本教研则着眼于学校 (刘建勇,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 : 地.215600) }责任编辑:赵赞 文化,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致力于学科 :从关注课堂走向课程视野下的品德教学 ——小学品德学科建设区域行动初探 娄龙雁 实施。在全区的整体要求下,每所学校更加重视 校级学科组建设.更具特色,更显活力。 究力,推动着学科智慧前行。在课程研修的路上, 我们越走越宽。德育无痕,以生为本的根上-A出 我区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品德教研组长队伍。 在自身素养上,组长们学科教学能力强,在学校 教研组中威信高:在工作上,组长们积极主动,善 于沟通协调。 以某小学为例:学校一共有33位老师承担 快乐的苗。这背后凝聚着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心 血。 四、关注教师成长。树立教师品牌 学生在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容忽视。 了品德学科教学工作。为了方便教研活动的开 展,分年级进行备课教研,由语文学科教研组长 兼任品德学科教研组长。每学期开学时,年级教 青年教师是学科队伍中的主力军。为进一步加强 品德学科建设,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为更 多的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区级构建立体化的小 研组长都要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学期教 学总体要求、教研专题以及年级研究课。每学期 安排四次品德学科备课研讨活动,分别对应着品 德教材的四个单元。每一次研 ̄,-j-之后,都要做好 相关的研究记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年级品德教 研课,同年级组的老师会共同坐在一起,听课、评 学品德研修团队,不同学校的老师一同教研。更 加有效地激发研修的热情。 以课例研修为例:首先执教人确定主题.研 修团队先行思考,提出建议。执教者通过钻研教 材拟定草稿,然后把最初的执教方案提交研修小 组进行讨论,对草案进行二度修改,形成教学方 课。执教老师在上完课之后。也会留下自己的反 思和收获。踏踏实实的集体教研活动,保证了品 德课程在学校,生根、发芽,不断地成长。 三、树立德育课程观,提升统整课程资源的 效度 案,确定实施这节课的时间。然后由授课教师来 讲授这节课,研修团队教师等有关教师参与课堂 研讨,不能来参与的,就发放研究录像。 团队研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首先。我 们以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指南。研课团队每个成员 共同参与研究。教研员和教师是伙伴关系。参与 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执教教师 德行的养成,不是品德课堂四十分钟就能完 江苍衩 研吨 成的。“大德育观”培养了品德教师的课程资源观。 在学科建设中,我们带领研修团队去研究品 德课程,学习有关课程统整的知识,打造一批实 验学校,并且搭设平台,分享经验,去辐射更多的 学校。我们在实验学校分别召开“大德育观”引领 通过研讨反思,修改计划,再进行实践。教师们再 次听课。作为研修团队,我们共同经历着理解一 实践一改进这一过程。 团队研修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在群体研 究的基础上,为个人的努力铺设了广阔的平台和 的“四个一”的品德研修现场会。一节品德课、一 个德育活动、一场主题沙龙、一次专题研 ̄,-j-,学科 充足的资源,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目 标推进的过程中,品德教师队伍建设,也呈现喜 教学与德育融合,更显魅力。近两年我区各校在 德育课程中注入了大量的品德学科元素。这也是 品德与其它学科、学校活动、文化融合的显现,彰 显了品德学科不容替代的优势。 在课程大视野下,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研 人的成果。教师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为自 己的研究积累着财富。 (娄龙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210018) 责任编辑:赵赞